论朱柏庐的读书观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朱柏庐是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隐居家乡昆山潜心治学,传授学问,因此而名扬天下。他的读书观是他成就渊博学识的根基。首先,他勤奋好学,珍惜时光,在读书治学上持之以恒;其次,他十分注重读书学习的态度、内容与方法;第三,他将读书与义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朱柏庐通过踏实学习,广泛涉猎,成为当地乃至天下读书人的典范。他的读书观对当今社会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朱柏庐;读书观;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88-02
  朱柏庐(1627—169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苏州府昆山(今屬江苏省昆山市)人,清代理学家、教育家。他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为当时乃至后世的典范。而作为朱柏庐教育思想之根本的读书观,不仅成就其渊博的学识,而且对新时代的读书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位理学家和教育家,朱庐柏主张弘扬程、朱理学,认为只有“修身为本”,才能做到“物于是为真格,知于是为真致,意于是为真诚,心于是为真正”。面对当时唯利是图的社会,及污浊不堪的时风,朱柏庐厌恶至极,但身为教育家,他并没有丧失希望,而是从民众对恶行薄俗的指斥中,看到了天理之所在和人心自向善。为了挽回世道人心,他主张脚踏实地,从日用常行做起,以普通百姓为对象去立言设教。在教书授学的实践中,朱柏庐也将自己的读书观一并传授给世人,以期对世人有所裨益。
  首先,他十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治家格言》)“读书不独可以益智,亦可以养望。”(《与顾省公》,《愧讷集》卷二)他认为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养性、可以提质、可以通达,而迷恋嬉戏游乐,只会使人丧失意志。他还强调读书必须趁年轻精力旺盛时,因为年轻时往往“资分甚敏”,如果此时不能沉潜于学问之中,是令人痛惜的。接着,他又从个人的名声、时光的宝贵、父母的责望三个方面阐述读书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善于利用时间读书学习,千万不要寻求所谓的“捷径”。“后世学者之病,最喜捷径;而圣贤之学,最坏于捷径。”(《毋欺录》康熙二十六年)说的是在对圣贤学问的研习中是无捷径可言的,应脚踏实地。其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而又激人向上。同时他也认为,读书如此之重要,则应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方能得到学问之真谛。如“读书到老,愈难愈迟,愈见己之不如古人。盖少年心粗而老则细,少年气浮而老则实;少年更事少、见理浅,而老则更事多、见理深也。”(《与四弟》,《愧讷集》卷二)
  其次,他十分注重读书、学习的态度、内容与方法。他在给门生顾德芳的书信中谈道:“第一专收放心,第二深研义理,第三广藉咨访。”(《与顾德芳》,《愧讷集》卷二)其中,“专收放心”是讲学习态度,因为只有收敛放纵之心,才能专心致志;“深研义理”是讲学习内容,即探究儒家经义、宇宙和心性本源及万物之理的学问;“广藉咨访”是讲学习方法,即广泛地向人请教,才能开阔视野,多所裨益。他认为,只有这样潜心治学,排除干扰,才能达到“能置吾心于学问之事,不随异物而迁,则川鱼泳而云鸟飞,触处文心,动皆理趣”(《与顾德芳》,《愧讷集》卷二)之境界。
  “欲明夫理,莫如看书。载籍者,文章之根本;文章者,载籍之英华。凡天下之理,皆由书而得;天下之文,皆由书而发。而况制义之于六经四子书,又一字一句莫能逾其范围脉络者乎?看书之法,莫若要问近思。所谓切近者,非粗浅之谓也。从吾之分量,以为切近,分量进一分,切近亦进一分。今日有今日之切近,明日有明日之切近,即至心无不通,理无不明,亦从层次切近功夫以造乎其极也。而切近之道,莫若先儒所示:虚心涵泳,反己体察……故须使心若太虚,沉潜翫绎,吾之意见,分毫不生。则古人之义理将不求而自见,而犹恐所得未实,更审之于设身处地之际,验之于日用行事之间。夫如是,又何虑之不切,何理之不近?君子学以致其道,正谓此也。循此之法,即造于圣贤之域不难,而况发为文章乎?”(《与陈钦念书》,《愧讷集》卷一)
  上述观点表明,作文不能逾越儒家经典的范围,而读书的方法,关键在于切问近思。所谓切问近思,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恳切求教,深入思考,循序渐进,逐步弄清第一个道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虚怀若谷,善于接受前人的知识,融会贯通。
  最后,他将读书与义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一个人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格与情操,才能做出好的学问。“做学问者,未有不于言动性情上加功;而验人学问得力与否者,亦未有不于言动性情上著眼。”(《与吕德焕》,《愧讷集》卷二)品格的形成离不开平时的磨炼,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同时还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学问未有不自勉强为之者,但须硬著筋骨,如撑上水船,不容退步耳。不然,便恐于勉强中渗漏处多而切实处少也。”(《与吕德焕》,《愧讷集》卷二)必须咬紧牙关,迎着水流而上,绝不后退,只有撑过去,才有可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读书须先论其人,次论其法。所谓法者,不但记其章句,而当求其义理;所谓人者,不但中举人、进士要读书,做好人尤要读书。中举人、进士之读书,未尝不求义理,而其重究竟只在章句;做好人的读书,未尝不解章句,而其重究竟只在义理。故曰:读书先论其人,次论其法。”(《劝言四则》之读书,《愧讷集》卷十)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治家格言》)
  由上可知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明确读书不是为了中举人、中进士,而是为了做好人,“直至于大圣大贤”。同时,读书还要重内容,要懂得读书不但要记其章句,更要求其义理(内在的道理)。每读书中一句话,都要对照自己,想一想我能做到否,每做一件事,都要使之合于书中的教诲,“身体而力行”,使读书与“做人”两者结合起来。
  此外,他主张“文章要期有用”,即“或指示以垂教,或寄托以言情,或刺讥而不伤于薄,或讽劝而悉归于中,或旁搜广引而足益乎闻见”(《答李映碧书》之二,《愧讷集》卷一)。读书要读好书,读“有用”之书。可见,在读书研究学问上,朱柏庐较为宽泛,凡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具有劝诫作用的,都在“有用”之列。这一点与白居易、欧阳修等文学家的观念如出一辙,与同时代的黄宗羲、顾炎武等学者的思想也异曲同工。
  总之,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且对我们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至关重要。那么朱柏庐的读书观对于当今读书人有怎样的启发?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首先,朱柏庐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面对诸多享乐的诱惑时,我们应充分把握时光,埋头读书,努力充实自我,莫让青春虚度;其次,要循序渐进,要虚怀若谷,只有广泛阅读并多方请教,才能博采众长,使自己有所精进;第三,多读书,但不能死读书,要时刻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广泛了解民生民情,要始终葆有一份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用纯.朱柏庐先生编年毋欺录 [Z].光绪六年(1880)刻归顾朱三先生年谱本.
  [2] 朱用纯.愧讷集[Z].光绪八年(1882)刻津河广仁堂所刻书本、民国十八年(1929)昆山保管祠委员会木活字排印本.
  [3]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 朱用纯.朱柏庐诗文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安 平)
其他文献
传统的板图板画教学所具有的优势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尤其在地球运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的教学中作用更显著。教学中教师边画图边讲授,同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思考,不仅调动了
区域发展战略归根结底是资源约束条件下投资项目的区域选择.本文中我们将运用边际净现值比较的思想,解决资源约束条件下投资项目在区域间的选择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将尝试引入
本文运用OECD成员国的数据构建了地方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二元回归模型来估算地方公共需要量,以确定能够保证地方政府基本职能发挥所要求的中国地方政府收入占GDP的最低比重
价值理论作为分配理论的基础,论证了各分配主体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及提供了分配份额如何确定的标准,本文通过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及作为其基础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及
新学年一开学经常会在一些小学校门前看到这样的情形:刚入学的小朋友哭着喊着不愿进校门,家长拉着劝着,执勤的教师好说歹说,也丝毫不起作用,逆向校门的动作在他们略显委屈的表情衬托下显得格外执着。家长尴尬之余总要将怨气指向学校——“学校怎么会这么可怕啊?”门口的教师倍感无奈,只得一边安慰一边陪着苦笑……  毋庸置疑,为新师生上好“接纳课程”应是校园不可忽略的一项议程。新学生从家庭里的无拘无束、幼儿园里的我
无论从实现农业产业化,把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向深度、广度推进的需要看,还是从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都是一个有效的形式.本文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摘 要]从考生、考纲、考题三方面入手,探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具有一定的阅读、观察、推导等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规范、严谨、全面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攻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71-02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是历时最长,内容
[摘要]贝特朗怪论的内容是指在圆内作一弦,求其长超过圆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此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解答。在“等可能性”的基础上来理解概率,贝特朗怪论并不怪。  [關键词]贝特朗怪论;等可能性;概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42-01  (特约编辑 舒文)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三方面:①生活就是教育。②用生活来教育。③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方法有:生活串联,让学生已有的常识经历在课堂上体现;交流互动,让鲜活、真实的生活线索激活整个课堂;知识迁移,让学生运用英语的习惯在实践中得以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陶行知;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本文论述了生产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生产力流动的历史差异以及技术变革的社会性支持和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