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地学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地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际地学人才培养的激烈竞争对我国的地学教育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校地质学理科基地班立足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较强的科学创新能力、知识面广的高层次的地学理科人才,即培养未来的地学杰出人才。学校把地质学理科基地班的建设置于优先发展的特殊地位,建立了各种管理组织,全面落实基地班建设的各项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创新型地学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地班已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并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编者按]: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东华理工学院承办的“高等地质院校(系)专业问题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0-11日,在江西抚州东华理工学院召开.与会代表以科学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现阶段国际地质科学变革和我国社会发展对地质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此,地质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多层次和多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确定了高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特别是电能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电网的规模也愈来愈大,超大规模电力系统和超大规模网架带来的弊病也日益显现。往往为了保证用户提出的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多样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运行成本和运行难度亦与日俱增。在此基础上,各国都已经在分布式发电的基础上,开展微电网的研究,各国都立足于本国电力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能够适应其自身的微电网概念和发展目标。自从中国开始注重新能源的发展
本文从地学教育培养专门科技人才和进行地球科学知识的国民素质教育双重使命出发,发挥 多科类普通高校多学科交融发展平台和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能力优势,论述了地质专业改造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产值同比增长20%,这一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799.4亿元,2006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率超过55%,数字出版已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新闻出版
地学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性要求它必须对自身重新定位。桂林工学院通过在全院普及地学教育,重构地学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作适应能力等措施,不断探索地学教育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为进一步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我校开展了“日行一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实施“日行一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为上尊敬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