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当代大学生阅读数据调研与分析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i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应用更为广泛,大学生的阅读模式也更多地倾向于数字化。从纸质阅读到现在的电子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大学生的阅读模式和阅读习惯呈现碎片化趋势。如何把控好阅读习惯,让大学生能更多地汲取知识,避免娱乐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流,是现在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对于现在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模式,权衡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能够在互联网更好地阅读获取专业知识。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数据;调研
  中图分类号:G25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6-0107-04
   手机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工具,通过手机阅读的大多是网络小说和娱乐的新闻热点。传统通过纸质阅读占比很少,过多的电子阅读使得大学生想象力缺失,如何把控好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关系,如何让两者共同发展,而不是让纸质阅读的时间一点点的被电子阅读所取代,是现在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1]。
  1 大学生阅读现状
  1.1 阅读时间现状
   在校大学生是当前青年阅读的主力军,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的阅读越来越趋向碎片化。也就是说,大学生接收信息越来越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仅仅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浏览到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信息[2,3]。
   通过发放问卷,共调查了大一到大四的6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42人;大一7人,大二14人,大三8人,大四36人。问卷中设置了17个问题,分别对大学生阅读方式、大学生阅读兴趣、大学生阅读量、大学生阅读时间、对比中外大学生阅读量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调查。数据显示,其中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选择的态度是比较随意的,40%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是否充足来决定是否阅读,有23%的大学生每天的阅读量是0,有24%的大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在一小时左右,有6%的大学生阅读量在两小时左右甚至更多。由此看来,现代大学生阅读数量少,阅读欲望不强烈,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如图1所示。
  1.2 电子阅读现状
   电子阅读成为大家阅读的一种新方式,通过对大学生平时在手机阅读分类做的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大学生把阅读的重心放在了公众号和文章的阅读以及电子书的阅读上。3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来阅读英语。这些数据说明了大学生不仅仅通过手机来娱乐,也通过手机阅读来学习也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风尚。如图2所示。
  2 数据分析
   本论文对大学生的阅读时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多种阅读模式以及基本情况,选择就业压力、专业学习、阅读习惯、学习环境、其他方面这五个可能影响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因素,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运用基本的回归分析,发现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到影响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因素[4]。
   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日阅读量(分钟)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影响大学生阅读时间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在上述模型中,βi为未知参数,称之为回归系数,通过数据拟合来确定他们的估计值;?着为随机干扰项。
  2.1 变量的选择
   影响大学生阅读时间的因素很多,通过文献的查阅以及问卷调查分析,选择就业压力、专业学习、阅读习惯、学习环境、其他方面这五个因素影响我国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日阅读量(分钟)作为被解释变量,影响大学生阅读时间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2020年我国应届毕业生874万,应届毕业生的激增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专业学习:是指学习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的是高精尖的员工,改变了传统的用工观念,这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由实践巩固下来的阅读方式、方法等的通称。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习环境:是指供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从而也影响大学生阅读的时间。其他方面:指其他一些在本文中未考虑到的影响大学生阅读时间的一些因素。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个因素的分析找到影响大学生阅读时间不断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2.2 回归分析
   通过对65个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3份,利用stata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根据表2和表3模型汇总表数据可知,样本量为63个,R方为0.5976。其中就业压力的系數为-4.755395,专业学习的系数为-4.619198,阅读习惯的系数为-2.813849,学习环境的系数为-4.747383,其他方面的系数为-4.712829,拟合度较好。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中就业压力、专业学习、阅读习惯、学习环境、其他方面的P值(P>|t|)都小于0.05,故均在5%水平上显著。所以,由模型可知,就业压力、专业学习、学习环境的原因是影响大学生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
  3 未来的阅读模式展望
  3.1 纸质阅读的展望
   在问卷调查中,询问大学生常用的阅读方式,如课外阅读是选择纸质阅读多还是电子阅读多时,有21%的大学生选择电子阅读,有38%的大学生选择纸质阅读,有40%的大学生认为两种方式他们都可以接受,如图3所示。从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电子阅读虽然给传统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还是有大多数人喜欢通过传统阅读来提升学识。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喜欢通过网络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5]。
  3.2 电子阅读的展望    问卷调查发现,电子阅读还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虽然大学生对纸质阅读有着独特的记忆,但是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打交道,所以他们也会通过手机电脑去阅读[6]。目前有些经典读物还是免费的,通过手机电脑等都可以实现[7]。另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百度等浏览器阅读到免费的内容。但是,未来的电子阅读可能会遇到版权问题,也就是说,需要阅读的很多文章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6]。因此就如同一本书,网络阅读的价格会和传统图书的价格相差不大。
  3.3 未来智能化阅读的展望
   现如今5G时代的到来不仅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对大学生的阅读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碎片化浅阅读、VR阅读、大数据阅读、人工智能阅读等,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千家万户,大学生将会有更多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渠道[8]。
   未来的图书将不再是单纯的纸质图书和网络图书,应是一种充分具有二者特点的“三维图书”,是一种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完美结合的新型图书,让人们阅读起来既有网络阅读的便捷感,又有纸质阅读的真实体验,甚至还能创造身临其境的现实感[9]。
   总之,未来的阅读方式一定是多元化的,纸质阅读不会被取代,但随着科技会出现许多新的阅读模式[10]。所以,未来的阅读方式会随着阅读载体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改变。但阅读的本质和阅读的价值不会变,人类的阅读需求也不会改变[11]。
  4 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对策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强制让他们读一本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阅读方式。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人才,更应该注重其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大学生图书馆应尽量要充实阅读资源,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找自己感兴趣书籍去阅读。
   大学生的读书种类呈多样性,但大学生所阅读种类并不理想,如言情、武侠、娱乐消遣类占比例很大[12]。因此,学校应该开设多样选修课,并举办读书活动,让大家了解好书供其阅读。
   大学生现在的阅读情况是娱乐化、高速化、现实化。如何引导大学生高质量的阅读,首先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定期推荐一些好书供大学生阅读。其次,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应该给大学生一些阅读的相关引导和建议,让大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13]。
  5 结论
   当前在校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为主,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优点各不相同,电子阅读能够提高效率,纸质阅读能给人更深的理解,也是更好的记忆途径[14]。两种阅读方式结合可以优势互补,电子阅读适合阅读工具书,方便快捷;纸质阅读适合阅读经典图书,陶冶情操。
   建議相关部门重视大学生阅读,希望大学图书馆里不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多一些高质量的阅读[15]。利用科技阅读的同时也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共同发扬光大。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是互联网发展的5G时代,许多新型的阅读模式也随之产生,大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会用到大数据分析来匹配自己更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的阅读模式将呈现更智能化,把纸质阅读和手机阅读结合的物联网阅读,让大学生更方便阅读,更喜欢阅读[16]。总之,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千秋,电子阅读在发展,但不可代替纸质阅读,而纸质阅读作为一种历史的传承也不会阻挡电子阅读的发展,所以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变得更强,阅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范并思.从创新驱动到制度保障[J].图书馆建设,2020,43(05):49-52.
  〔2〕陈林.髙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以贵州省髙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7,39(17):63-66.
  〔3〕赵双.髙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体系建设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9,40(12):5-10.
  〔4〕杨文建,邓李君,张晓梅.髙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9,40(11):32-37.
  〔5〕赵锦辉,刘傯傯.多元融合的阅读推广新模式探析——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52(06):16-20.
  〔6〕蒋逸颖,杨思洛.湖南省髙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16(03):92-96.
  〔7〕赵娟.全民阅读PPP模式多主体参与效能提升机制研究——基于四川省x企业的个案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62(05):84-88.
  〔8〕王磊,吴瑾.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62(06):6-10.
  〔9〕周志忍,徐艳晴.政府绩效管理的推进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6,22(04):9-11.
  〔10〕王新才.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
  〔11〕王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35(10):1-7.
  〔12〕陈俭峰.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决策机制的优化及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9(11):37-42.
  〔13〕金惠红,薛希鹏,雷文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05):21-25.
  〔14〕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5〕杭茂燕,沈逸君,李瑛瑛.应用型本科院校读者阅读动机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界,2017,38(01):6-7.
  〔16〕周均仁,张俊,郭财强.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7,47(03):8-9.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了解国外图书情报领域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演化过程及其特点,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质性研究的使用和改进提供借鉴和启发.[方法/过程]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杂志》为
摘 要: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筛选出25项具体指标,构建出新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新疆2017年乡村振兴的实现度进行测定与分析,运用障碍度模型对乡村振兴水平进行障碍度分析,得出乡村生态宜居的实现度最低,生活富裕的实现度最高。因此,降低贫困发生率,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   关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导致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日益普遍.以查询词为切入点,可以揭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规律与模式,为行为服务优化
[目的/意义]社会化商务以其独特的技术功能为支持,开创了社交与购物相融合的全新商务情景,从技术解释视角探究可供性对社会化商务用户购买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入挖掘
摘 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二十年来国内水足迹研究文献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此领域近期研究方向及梳理知识结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检索CNKI平台关于水足迹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水足迹领域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证明研究热点是绿水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等领域。   关键词:水足迹;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2;TY211.1 文献标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框架与支撑平台,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起
摘 要:医学生作为将要从事医务工作的群体,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的临床技术,更需要提高人文素质,对于医学生的死亡教育也显得更加重要。开展死亡教育既是专业医学知识学习的需要,也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的要求。本文通过论述死亡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分析死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死亡教育;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
[目的/意义]基于高校数据生命周期,从科学数据利用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社会科学数据的基本特征,可为我国政府和数据管理机构优化社会科学数据管理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方法/过
[目的/意义]政府信息资源是我国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析政府信息资源主动推送服务模式,有助于缓解信息过载和资源闲置问题,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率.[方法/过程]以政
[目的/意义]从主题时态的角度,构建主题时态关联的科学领域研究演化的识别方法,为研究人员精准把握领域发展轨迹和科研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提出基于主题时态关联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