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鲁马提科:一个自由者的真情流露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ir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鲁马提科”(音译,Zurumbático)是一个口耳相传的、古老的西班牙词语,委内瑞拉摄影师路易斯·科贝罗(Luis Cobelo)在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创作的小说《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中读到它,并以它作为自己摄影项目的名字。
  在西班牙语中这个词语很生僻,引用科贝罗的话来解释:它是指一个人惊呆、茫然、悲伤的情感状态,像是你刚清醒或微醺时的所有情绪。“我找不到比这个更能准确描述出我个性的词汇了。”路易斯说。这个词不仅描绘出科贝罗的内心感受,更点燃了他在《百年孤独》这本文学巨作诞生50周年纪念之时,动身前往哥伦比亚小镇阿拉卡塔卡(Aracataca)的愿望。
  科贝罗的“祖鲁马提科”(Zurumbático)项目使人们对通过摄影讲故事有了全新的认识。摄影师不仅可以对客观事实进行记录,同样也能够通过影像讲述虚构的故事。在摄影师的创意下,这些虚构的故事反而会呈现一些社会背后的真实与本质。就像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人物一样,这些充满个性、虚构的人物并不是哥伦比亚小镇阿拉卡塔卡的个案,他们的故事也呈现出整个拉丁美洲的现状。
  “祖鲁马提科”的创作灵感虽然来源于《百年孤独》这本小说,但项目中也饱含科贝罗作为一名普通人和一名艺术家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我的探索。而在这个过程中,科贝罗感受到一种如释重负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的全新认知。路易斯说:“你可以在任何情绪或感受中插入这个词,它适用于很多情景。这个词汇能帮助我理解自己,从而引导我如何做一个人或一位摄影師。”
  如路易斯所说,这是一个结合了许多情感的词汇,然而这些情感却难以被接受。不过他的这组作品的确让我们看到日常生活中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在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时能够感到一丝安慰。
  无论是展览、书籍或在线展示的每一张照片,科贝罗都意在展开一个特别的故事并邀请观者进入其中,让观众仿佛在与影像对话。尽管这种故事是触摸不到、遥远的,但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故事能让人们感受到自己是如此鲜活。为此,我们对这些故事讲述者心存感激,他让我们的思考进入新维度。

  路易斯·科贝罗毕业于委内瑞拉苏利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Zulia),并在那里获得哲学学位。从2001年开始,科贝罗在欧洲、美国和亚洲进行纪实摄影项目的拍摄工作。他的作品曾发表在世界各地的多个学术期刊和杂志上。

  此外,路易斯·科贝罗参与了世界各地许多展览和摄影节。2011年,他的作品被提名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年度图片(The UNICEF Picture of the Year),并在2012年获得哈苏拉丁美摄影师纪实摄影类别奖(the Hasselblad Latinamerican Photographer in documentary category)。他还在委内瑞拉、法国、西班牙、德国、厄瓜多尔、阿根廷等地举办了个展。近期,他在哥伦比亚、墨西哥、西班牙、古巴和委内瑞拉等地开展的个人摄影项目也在进行拍摄中。
  查询有关“祖鲁马提科”(Zurumbático)摄影项目及相关出版物的更多信息,可以登录http://zurumbatico. com/。

  维罗妮卡·桑奇斯·本科莫对话路易斯·科贝罗:
  “祖鲁马提科”摄影项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的?
  科贝罗:2007年,受一家西班牙女性杂志的委托,我在《百年孤独》的作者、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的小镇阿拉卡塔卡,做一个关注作品中女性故事的项目,那年正逢这部作品出版发行40年。我开始在小镇寻找这本书中女性角色的原型——那些在工作中担负重荷的人物形象。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女性在男性生活中所发挥的引导作用,正是她们的存在让男性思维与行为在社会演变过程中变得更加理性与智慧。事实上,我认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如此。
  离开小镇时,我就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还会重回小镇。十多年过去了,我想是时候回去看看,于是我提前一年开始准备这次旅行。当第10次读《百年孤独》这本书时,那些充满幻想的、虚构的场景和真实的拉丁美洲一起进入我的视线,这些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内容又带我经历了一次不同的阅读体验,一种让我享受其中的发散式阅读。几个月后,我再次阅读这本小说,仔细思考其中每个细节,不停地划下我感兴趣的重点,并列出一个摄影项目的计划表,在那么多次环球旅行报道后,我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已经准备好要做自己的第一本书了。接下来,我一边拍摄,一边想象摄影书的版式。
  可以说,这个项目从10年前就开始了,但直到启程前往小镇阿拉卡塔卡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回来后,我发现自己所拍摄照片都源自过去15年在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的经历中所积累的认知和感受。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书让我进入了另一个空间维度,我称之为“祖鲁马提科隧道”。

  能谈谈你如何选择《百年孤独》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并用照片进行表现吗?
  科贝罗:所有照片的拍摄都是一种不由自主的选择,这个项目没有挑选拍摄对象的流程,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结果。拍摄进行得很顺利,我最初的许多计划都实现了。“祖鲁马提科”项目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真实的,这些影像可以说是《百年孤独》的直接或间接表现。
  能分享一些拍摄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故事吗?
  科贝罗:在拍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话题就是死亡。

  在认识到“祖鲁马提科”的真正含义之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一直与自己甚至全宇宙作斗争。我的生活一团糟。然而,一些真实的、具有戏剧性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我拍摄的人物形象,也对我产生了影响。比如,我拍摄的一个人物Silcedo先生,他是一名裁缝,在小镇开了一家裁缝店。10年前我就在裁缝店里见过他,并且在2007年的纳西旅行中拍摄过他。当我再次给他看那张照片时,他对自己当年的年轻模样很惊讶。这一次,我们一起讨论如何用照片反映他是一位有信仰、对基督教无限忠诚的人。然而,Silcedo先生——这个被大家所熟知、受人爱戴的小镇人——在我为他拍摄完照片的一个星期后被谋杀了,有人在争斗中为了一瓶廉价朗姆酒将刀刺入了他的心脏。凶手是一位82岁的老人,而那个年纪的凶手不会再被送进监狱了。因此,我将他的这张照片称为“面前的死亡十字”(The cross of death marked on its front)。这是一个真实的、原始的、荒谬的、關于加勒比海的故事。
  在拍摄结束两个月后,我的母亲去世了。我亲眼目睹了她是如何以一种非常痛苦和悲伤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她的离去对我打击很大。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处理这些图片。所以可以说,这个项目作品融入了九个月中我周边发生的一切事情带给我的情绪与感受。在体验悲痛和生命的过程中,“祖鲁马提科”成为我化解情绪的救世主。它帮助我在失去了一位最亲的亲人后,能够有勇气面对所有的打击。

  如今,面对死亡,我已经不会再恐惧。死亡仍然是残酷、邪恶和不受欢迎的,但在悲剧事件中,我可以看到它的另外一面。在整理这个项目作品并将其编辑成摄影书的几个月里,很多东西在我身上发生着变化,头脑中被束缚的一些东西得到释放。当然,我还没有学会所有东西,所以积极的一面是,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对我而言,如果不停下来反思这些事情,并把它们作为理解世界和感知自我存在的方式,那就太不理智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必定会帮助我变为更好的人。

  你通过照片、视频、展览以及摄影书等不同形式来展示这个项目作品,能说说为什么这样选择吗?
  科贝罗:最初,我只是想以摄影书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2017年是《百年孤独》出版50周年,我一直供稿的一家媒体想刊登我拍摄的这些故事。当我在编辑这些照片时,发现所选照片大多是竖版的,于是脑海中顿时出现了我想要做的这本书的样子。
  我的哥哥是一位音乐家,在阿拉卡塔卡小镇时,我给他打电话,建议他创作一首关于“祖鲁马提科”的歌曲。我仅向他描述了头脑中盘旋着的具有加勒比海地区特色的瓦伽娜多舞、梅伦格舞(海地和多米尼加地区的一种交际舞)和手风琴的旋律。我哥哥在没有看到照片的情况下,仅根据“祖鲁马提科”这个词汇带给他的灵感创作了一首歌。这段原生音乐不是描述我的书或者展览的,但它帮助我更好地完成这个项目,使我不断挑战自己。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在向我的母亲致敬,她喜欢跳舞和唱歌,对我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她一定会出现在我的视频里。音乐是我生命的基础,它总是伴我左右,所以我的下一个项目会包含另一首歌以及另一个视频。

  你如何理解兴起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方式?
  科贝罗:魔幻现实主义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文学创作。尽管它适用于现实生活,但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一种理论并应用于日常生活。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方式的背后,是拉丁美洲的文化与传统,对此我们不需要做过多解释。有些对于亚洲人或拉丁美洲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事,可能欧洲人就不适应,反之亦然,这是每种文化的神奇所在。
  我成长在一个狂热而不拘一格的国家,这里非常极端,充满朋克气息。然而,我认为有必要去了解和见证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我生活圈子之外的地方,探索他们的理性、秩序和规矩。
  这个项目作品已经在意大利、墨西哥等许多地区进行展出,未来一年还将在古巴、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举办展览,你是否可以谈谈展场设置与展览的关系以及它如何对作品的叙事产生影响?
  科贝罗:很多年前,我已经失去了做展览的热情。然而,在准备“祖鲁马提科”展览的过程中,我重获幸福感,这项工作使我更加自由地感受到正能量。这个项目作品在意大利进行第一次展览后,我就明白自己想让观者看到的不是那些常规、陈旧的展览形式。我认为“祖鲁马提科”不能做成传统风格的展览,这会阻碍展览的初衷,我希望观者在观展时可以随着这些影像“自由飞行”、展开想象。

  我收集了各地观展人的反馈,发现每个人和图像之间都建立了不同的联系。有些联系非常强烈或亲密,有些甚至是很私密。
  我在墙上设置手写标题,也为展览增添了一些趣味。影像充满力量!当人们阅读并试图理解我的手写标题时,他们头脑中的认知与思考早已逾越我的展览之上,这对我而言是最棒的事情。
其他文献
与“大时代”的潮流相比,“小时代”的风尚通常是短暂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经历者不再向后辈提起,它们也许会被历史的烟云掩盖。我国商业广告摄影在改革开放前后,针对少数供货群体,曾有过一些当时看上去还挺“撩人”的照片,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照片的拍摄水平并不高,但在当时,这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小时代”的风尚,流行了大约15年左右。  电视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前,商品的广告主依要靠纸质媒体进行传播,大型
期刊
当下,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正日渐扩大。它可以是军队侦察的鹰眼,是救援勘察的先锋;它也可以是摄影师手中的新拍摄工具,翱翔天际,窥探大地奥秘。甚至,它还可以担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任,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无人机还会被开发出更多用途,突破人们现在的想象。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关注无人机中的民用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这可能只是众多无人机类型中的一个类别,但在近十年,相比原来昂贵的直升机
期刊
2016年11月,BBC推出了自己历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一部纪录片《地球脉动II》(Planet EarthII,BBC曾于2004年推出该系列第一部《地球脉动》)。而BBC也将其定位为自己的顶级制作。  何为顶级?《地球脉动II》共拍摄2089天,涉及40个不同国家,主创团队共出行117次,后期制作3年。10年磨一剑,其在技术上也展示了前瞻性思维,视频不仅采用超高清4K摄影机拍摄,观众还可以看到大
期刊
航拍,曾经是一个“高门槛”的摄影领域,有了无人机之后,这个模式被打破了。有人把2015年总结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元年;而在2016年,无人机让新闻摄影向前成功地跳了一格。2016年,新华社成立了“天空之眼”无人机队。经过正规培训,首期35名摄影记者取得了无人机“机长”的资质,“天空视角”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当中。  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中,天津分社记者岳月伟是最早使用无人机对现场进
期刊
索尼新推出一只APS-C画幅用E卡口标准变焦头18-135mm F3.5-5.6 OSS。这只镜头最近对焦距离0.45米,放大倍率0.29倍,滤镜口径55毫米,重325克。它采用了步进对焦马达和OS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装在A6000系列的索尼微单TM相机上略大,但变焦范围大、对焦快,又有光学图像稳定功能,是一只适合旅行和日常使用的镜头。它的光学结构16片12组,采用了3片非球面和低色散镜片,成像质
期刊
在2017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上,一位名叫冬尼的中国姑娘在专业组建筑类的竞争中一举夺魁,她的作品《空间城市》凭借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获得了金奖。  的确近年来,无人机摄影在建筑摄影领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这些照片让观者有机会从“上帝视角”一睹习以为常的城市。但《空间城市》之所以独特,则要归功于冬尼那充满想象力的、驾驭无人机拍摄的方式。相比纪实类的无人机航拍摄影,冬尼动了一点心思,她所寻找的并非是写
期刊
图像泛滥的时代,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而言,学习摄影三五年后能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型摄影比赛奖项一两次,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了。可如果告诉你,有个才13岁的小孩儿,在三年前就已获得过国际自然摄影赛事的奖项,你做何感想?  出生于2005年,今年只有13岁的加拿大小小野生动物摄影师约瑟亚·劳恩斯坦不但“成名已久”,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国际自然摄影奖项“收割机”。5岁第一次拿起相机,7岁正式开始学习摄
期刊
2017年5月7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无人机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首个摄影行业内的无人机研究团体,按照其计划,将在无人机新闻摄影理论研究、技术推广、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个举动是在5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无人机新闻摄影行为自律的倡议书”。倡议书的第二条写道:新闻摄影工作者利用无人机航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依法取得必要的资质。  10天后,中国民用航空
期刊
来自肯尼亚的阿曼格·伊舒契(Amunga Eshuchi)拥有很多身份,除了摄影师,他还是导演和鼓手,并从事插画艺术与设计工作。伊舒契非常热爱拍摄非洲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民俗,他经常为一些非政府组织、人道主义机构和企业拍摄以野生动物、自然资源、当地土著人生活等为主题的纪实摄影项目。同时,他也是肯尼亚摄影家协会的执行委员会成员,他的摄影作品广泛地在国内外展出。  一直以来,伊舒契都将自己定位为非洲摄
期刊
如今,各个品牌的相机都只有自己的热靴接口,同时有两套或多套系统闪光灯的用户,如想用一套引闪器同时引闪,实现多灯无线遥控TTL闪光并不容易。目前,国内神牛引闪器已经实现了同时支持尼康、佳能、索尼三个闪光系统,有没有支持更多系统的引闪器呢?有的,这就是我要介绍的仙人掌(Cactus)V6II无线引闪/接收器。  仙人掌(Cactus)这个品牌内地并不多见,生产厂家是个香港公司,主要生产闪光灯、引闪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