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亚·劳恩斯坦:小小的野生动物狂热分子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泛滥的时代,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而言,学习摄影三五年后能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型摄影比赛奖项一两次,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了。可如果告诉你,有个才13岁的小孩儿,在三年前就已获得过国际自然摄影赛事的奖项,你做何感想?
  出生于2005年,今年只有13岁的加拿大小小野生动物摄影师约瑟亚·劳恩斯坦不但“成名已久”,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国际自然摄影奖项“收割机”。5岁第一次拿起相机,7岁正式开始学习摄影,9岁开始参赛,10岁第一次获奖的劳恩斯坦,小小年纪已获得包括“年度最佳户外摄影师”“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在内的多个称号,作品曾在7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众多荣誉背后,让人不免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他的故事。

全家与动物摄影的不解情缘


  提到这里,就不能不提约瑟亚充斥着野生动物狂热分子的家庭。他们全家六个人,由四位自然摄影师和两位动物狂热爱好者组成。从1989年开始进行摄影的爸爸约翰·劳恩斯坦、今年20岁的大姐杰纳亚·劳恩斯坦、今年18岁的二姐马利斯·劳恩斯坦和约瑟亚·劳恩斯坦构成了一个家庭摄影团体,妈妈梅勒妮和16岁的卡利斯·劳恩斯坦组成了热爱野生动物的随从队伍。他们都只喜欢拍摄野生动物,不愿意用镜头来拍摄其他的主题。在他们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家中,还有两只纽芬兰犬,一只圣伯纳犬,两只猫和一群备受宠爱的兔子。
  由于爸爸和大姐都是野生动物摄影师,所以约瑟亚有机会经常和家人们一起到野外去。他很喜欢家人们拍到的照片,在5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对摄影的兴趣,问爸爸和姐姐是否可以使用他们的备用相机并与他们一起进行创作。7岁时,他开始正式学习拍摄技能,更加认真地对待摄影,此后,摄影成为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产生的积极作用亦不可估量。在约瑟亚的家庭中,爸爸一直是他的摄影指导与顾问。每天结束拍摄后,父子俩一起浏览每一张照片,讨论好看的照片中什么起了作用,下次还可以尝试什么其他的拍法,或者照片里哪部分出现了明显的失误。除了拍照的基础操作,爸爸还会教给他关于野生动物习性的许多知识,以及如何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拍摄野生动物。他们每周外出几次寻找动物拍照,甚至有时会去很远的地方拍摄发情期的麇鹿或者春天的熊等动物。
  
  妈妈也给予约瑟亚摄影创作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她负责管理全家位于阿尔伯塔省西南部落基山脉脚下一个小镇里的野生动物艺术画廊,并对照片有着极佳的鉴赏力。妈妈代表他将作品展示给客人和收藏家并经常转告他人们喜欢他照片的什么地方,这有助于他思考如何更好地拍摄下一张动物作品。
  家中的大姐也是一位获得过国际奖项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一同在野外拍摄的时候,姐弟俩时常会来场“火药味十足”的比试,看谁能拍出当天最好的照片。不过,帮助彼此发现动物或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亦是他们在外出拍摄时的乐趣所在。

过程最难忘


  野生动物摄影需要具备对野外气候和地理环境有足够了解、对野生动物习性的熟悉、过硬的拍摄技术、天时地利的幸运,以及最重要的耐心与毅力。
  在与家人出门拍照的过程中,有两次经历让约瑟亚非常难忘。
  第一次是在约瑟亚10岁那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天他和家人拍到了一窝小狐狸第一次出洞的照片,可爱的小狐狸让他一直念念不忘。几天后天气骤变,外面的积雪高达15厘米左右,这个酷爱野生动物摄影的家庭立刻决定出去看看还能不能拍到小狐狸在雪地里的照片。约瑟亚和爸爸、大姐在暴风雪中等了约两个小时后,他们的手指已被冻僵了。但小约瑟亚还是没有选择回到车上,生怕错过小狐狸在雪地上玩耍的画面。后来,他庆幸自己留下来了,因为最后他拍到了一张他最喜歡的照片:一只幼小的红狐站在雪堆里,脸上落着雪花。这张照片被命名为《第一场雪》(First Snow),也是他迄今为止最畅销的限量版印刷品。
  
  
  还有一次是约瑟亚和爸爸一起拍摄落基山脉正处在发情期的大角羊,他们在雪地里露营了一周。大角羊在发情期的行为极具观赏性且令人惊叹。
  “我喜欢在公羊的声音中醒来,观看并拍摄它们为赢得与母羊交配的权利而战。在那几天中,我拍到了一些特别棒的大角羊照片。”他兴致勃勃地回忆说。
  小小年纪就需要整天待在野外进行专业的拍摄活动,约瑟亚遇到的困难比我们想象中要多。比如在他第一次出门拍摄时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个子太矮以至于根本够不到他想要的拍摄角度,甚至有时连相机都被高草挡住;很多拍摄地点需要步行跋涉才能抵达,力气还不够大的他必须仔细选择携带的装备。
  约瑟亚曾在极寒天气里拍摄了很多照片。比如《山脊线哨兵》(Ridgeline Sentinel)是在零下25度下在超级深的雪中呆了一整天后拍摄的;获得了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奖项的照片《雪域》(Snowy),拍摄于加拿大大草原上的一场暴风雪中,零下30度的气温下寒风肆虐。对他来说,无论拍摄过程中遇到多大困难,只要自己拍到了想要的那张照片,一切磨砺都是值得的。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更加热爱。   
  
  
  

你通常要花多長时间拍一张照片?你会拍什么样的照片?


  约瑟亚·劳恩斯坦:有时我很幸运,在我家后院就能看到动物,或是我们在山里开车的时候,我抓住机会快速按下快门拍下照片。大多数时候,我和爸爸一起会在野外徒步找上几个小时的野生动物,有时到了回家的时候,储存卡上也没有任何照片可以展示我在野外度过的一整天!
  
  不过,通常我们会花很多时间研究野生动物的行为和行为规律,这样我们就知道在一年中的某个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某个物种,然后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寻找最佳的光线,默默等待,并希望会有惊喜发生。(通常会发生)
  我只使用RAW格式拍摄,所以必须后期处理所有的照片。但通常我和爸爸只想把这张照片复原成当时我透过取景器看到的样子,偶尔会有意调成过曝或黑白画面。

你用什么器材拍照?有人帮助你挑选设备吗?


  约瑟亚·劳恩斯坦:一开始我用我爸爸或大姐的备用相机和多余镜头,但通过节省开支和销售作品,我入手了一台二手尼康D7100相机和一只AF-S Nikkor 200-500mm f/5.6镜头。如果我想拍一些特殊的照片,我可以随意借用我父亲的所有镜头,后来我发现这只超长变焦镜头几乎涵盖了我所有的野生动物摄影需要。最近,我升级了我的三脚架。

你的下一个拍摄计划是什么7


  约瑟亚·劳恩斯坦:这个月我会出去拍摄我最喜欢的鸭子和鸊鷉,我已经开始关注狐狸家族了。下个月我也要和爸爸一起去探寻猫头鹰。随着夏天浆果成熟,我将开始拍摄更多的熊,然后在秋天,我想再次拍摄麇鹿和大角羊的照片。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世界各地拍摄其他令人惊奇的野生动物!

你希望今后从事哪个行业?为什么?


  约瑟亚·劳恩斯坦:我希望在我完成学业后全职拍摄野生动物。我真的很喜欢大自然,从事野生动物摄影让我更加关心野生动物,同时,我也很想与他人分享我的一些拍摄经历与经验。我想继续创造摄影艺术,带给人们以愉悦,并让他们爱上这些我所爱的野生动物。
  
其他文献
有了合适的相机与镜头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吗?不一定,旅行摄影更是如此。对摄影师来讲,陌生的地方往往光色不定、风云难测,凡是讲究的摄影师,一定会选择一组滤镜助力。近日,我去了久仰的旅行圣地希腊拍摄,思锐滤镜帮了我大忙。  抵达雅典已是晚上,短暂一夜休整后,我乘坐游艇跨海来到梦中圣岛——圣托里尼。多年影视行业工作经验始终影响着我摄影的思考方式。很多资深的电影摄影大师都会运用不同的滤镜,丰富、渲染他们的大
期刊
上世纪20年代,《良友》是我国极具影响力的一份综合性画报,它把新闻性、趣味性、知识性、时尚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画报面世时间不长就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发行量从创刊号的7000册,陆续发展到4万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可小觑。1934年2月,在画报创刊八周年之际,为了答谢广大读者的厚爱,进一步扩大《良友》的社会影响力,良友创办人伍联德与总编辑马国亮等人商议,编辑出版了良友八周年纪念刊 《美术摄影专
期刊
罗曼·奈曼(Roman Neimann)是一位爱沙尼亚的商业摄影师与电影制作人,他的拍摄领域是极限运动摄影及商业广告。这两种拍摄领域对器材的要求都较高,而奈曼最擅长使用的是无人机,他说这能让他拍出“有神秘气质”的极限运动摄影作品。  2003年,奈曼开始接触摄影。他说自己并非刻意选择成为一名摄影师,而只是因为青少年时代“不喜欢上学,不知道自己在人生中想要什么”,便拿起了父亲的佳能EOS 500N胶
期刊
十二月的花城依然温暖,位于二沙岛的广东美术馆正在举办“2017广州影像三年展”。本次三年展以“复相·叠影”为主题,但看到名字后,估计很多人会感觉有点迷惑,这次的主题该如何解读?它将为我们带来什么内容?把如此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作品一次性呈现,观者会有怎样的体验?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是“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由广东美术馆创办于2005年,宗旨是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参与和推动中
期刊
与“大时代”的潮流相比,“小时代”的风尚通常是短暂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经历者不再向后辈提起,它们也许会被历史的烟云掩盖。我国商业广告摄影在改革开放前后,针对少数供货群体,曾有过一些当时看上去还挺“撩人”的照片,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照片的拍摄水平并不高,但在当时,这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小时代”的风尚,流行了大约15年左右。  电视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前,商品的广告主依要靠纸质媒体进行传播,大型
期刊
当下,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正日渐扩大。它可以是军队侦察的鹰眼,是救援勘察的先锋;它也可以是摄影师手中的新拍摄工具,翱翔天际,窥探大地奥秘。甚至,它还可以担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任,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无人机还会被开发出更多用途,突破人们现在的想象。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关注无人机中的民用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这可能只是众多无人机类型中的一个类别,但在近十年,相比原来昂贵的直升机
期刊
2016年11月,BBC推出了自己历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一部纪录片《地球脉动II》(Planet EarthII,BBC曾于2004年推出该系列第一部《地球脉动》)。而BBC也将其定位为自己的顶级制作。  何为顶级?《地球脉动II》共拍摄2089天,涉及40个不同国家,主创团队共出行117次,后期制作3年。10年磨一剑,其在技术上也展示了前瞻性思维,视频不仅采用超高清4K摄影机拍摄,观众还可以看到大
期刊
航拍,曾经是一个“高门槛”的摄影领域,有了无人机之后,这个模式被打破了。有人把2015年总结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元年;而在2016年,无人机让新闻摄影向前成功地跳了一格。2016年,新华社成立了“天空之眼”无人机队。经过正规培训,首期35名摄影记者取得了无人机“机长”的资质,“天空视角”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当中。  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中,天津分社记者岳月伟是最早使用无人机对现场进
期刊
索尼新推出一只APS-C画幅用E卡口标准变焦头18-135mm F3.5-5.6 OSS。这只镜头最近对焦距离0.45米,放大倍率0.29倍,滤镜口径55毫米,重325克。它采用了步进对焦马达和OS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装在A6000系列的索尼微单TM相机上略大,但变焦范围大、对焦快,又有光学图像稳定功能,是一只适合旅行和日常使用的镜头。它的光学结构16片12组,采用了3片非球面和低色散镜片,成像质
期刊
在2017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上,一位名叫冬尼的中国姑娘在专业组建筑类的竞争中一举夺魁,她的作品《空间城市》凭借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获得了金奖。  的确近年来,无人机摄影在建筑摄影领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这些照片让观者有机会从“上帝视角”一睹习以为常的城市。但《空间城市》之所以独特,则要归功于冬尼那充满想象力的、驾驭无人机拍摄的方式。相比纪实类的无人机航拍摄影,冬尼动了一点心思,她所寻找的并非是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