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发生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份—2015年4月份接诊的20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患者年龄、GCS评分、是否进行去骨瓣减压术、SAH特征等创伤性SAH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本文研究的202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出现脑积水,在对临床因素以及脑积水发生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时,得知脑积水发生与患者的年龄、GCS评分有着密切联系,与是否去骨瓣减压术没有明显关系。在 Logisticl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患者年龄、分布、脑室内出血是引发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积水作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布情况以及脑室内出血有着密切联系,临床中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脑积水的发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危险因素
  脑积水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易产生的并发症之一,脑积水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从根本上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国内外有关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发脑积水的相关报道比较少,本文针对于此,对20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份—2015年4月份接诊的20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10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1.5±2.8)岁。致伤原因:95例交通事故伤、87例坠落伤、11例殴打伤、9例其它原因;202例患者在入院后均行CT检查,并确诊存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影像学检查与脑积水排查
  202例患者均行CT检查,部分患者行头颅MR检查,依据患者头颅检查结果,发现患者脑室逐渐扩大,脑沟无扩大现象,并且患者两侧脑室额角间距与最大颅内横径之比超过45%,并呈现出椭圆形扩大趋势[1]。患者侧脑室的周围出现室旁白质水肿带,在临床表现上,患者意识在好转后逐渐加重,记忆力下降,小便失禁。
  1.3 治疗方式
  202例患者均入住重症监护室,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治疗。部分患者酌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并给予脑细胞营养药、止血药等等。在常规脑外伤治疗的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对于产生呼吸衰竭的患者需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机械通气治疗[2]。本组114例患者因存在颅内血肿以及脑挫裂伤,实行颅内血肿清除、坏死脑组织清除以及去骨瓣减压术,并且利用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验,对患者的年龄,GCS评分、脑室内出血等相关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如果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15例患者继发脑积水,其发生率为7.4%。脑积水的出现与患者的年龄、脑室内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厚度有着密切联系,见表1.
  3、讨论
  脑积水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脑外伤并发症,根据国外研究调查[3],有3%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产生脑积水。目前,对于脑积水的发生认为脑室积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但是从本质上而言,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部分学者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之所以会引发脑积水主要的原因是血细胞在局部分解之后产生粘连,导致大量蛛网膜颗粒吸附蛋白质 ,进而形成脑积水。也有学者认为创伤性蛛网膜引起血管痉挛,进而引发脑积水。
  在本次研究中202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产生脑积水,从结果得知,患者的年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布状况、脑室出血都是引发脑积水的主要因素,Takeuchi在报道中也表明,患者年龄越大,则出现脑积水的几率则越高。因此,可以认为老年患者的脑膜纤维化广泛,对脑脊液的吸收欠缺,并且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容积比较大,能够导致脑脊液蛋白质的增多,从而导致脑积水的发生率上升。在本次研究中,有99例患者属于SAH弥散性,103例为局限性,弥散性SAH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几率要高于局限性SAH患者,如果出血過多会对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血液分解物进行增多,致使脑脊液的吸收减少,并且有研究表明[4],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发生脑积水的现象有所提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是引发脑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会引发其它不良效果。因此,在临床中需对其进行重视。在本次研究中,脑室出血也是引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主要因素,由于脑室出血后所形成的血凝块会阻碍脑脊液的循环,影响脑脊液的吸收[5]。另外,在研究中可以得知GCS评分也和脑积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根据Logisitic回归分析得知,GCS评分并不是引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主要因素,而患者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在脑积水因素中备受争议,有研究表明去骨瓣减压术是引发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硬脑膜作为维持脑脊液的主要因素,在去骨瓣减压术后 ,会导致患者颅内高压降低,形成颅内高压而影响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会增加脑积水发生率[6]。也有学者表明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会导致患者脑室扩大,加剧脑积水的发生,针对去骨瓣减压术引发脑积水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表明,去骨瓣减压术与脑积水的发生无相关性。
  总之,创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年龄、脑室内出血、弥散性SAH是导致SAH后出现脑积水的主要因素。去骨瓣减压术与脑积水的发生无明显联系。本文对临床预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脑积水提供理论基础,能够有效防止脑积水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勇,孟祥伟,余跃,曹飞.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河北医学,2014,01:139-141.
  [2]朱文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诊断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6:2197-2198.
  [3]罗小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
  [4]袁方,丁军,陈浩,陈世文,崔宇辉,林在楷,郭衍,田恒力.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01:5-8.
  [5]汪春雷,朱洁.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综述,2013,16:3002-3004.
  [6]黄健. Hunt-Hess Ⅰ-Ⅱ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症状性迟发脑血管痉挛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比较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局部浸润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案分为局部浸潤组(42例,行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组(40例,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免疫球蛋白浓度。结果:两组术中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局部浸润组患者麻醉前、后IgG、IgA、IgM浓度无显著变化(P>0
期刊
摘要:阐述了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识别、引起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有效、实用的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院前急救时患者多病情急、危、重,抢救时间紧迫,现场及转运条件极为有限,经常在家属和围观者的注视下进行救治工作,因此存在许多护理风险,极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加强对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这对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类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 μmol/L、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 的姜黄素对2014年8月——2014年12月由中南大学提供结肠癌细胞株Lovo进行24 h的处理,并且用Real-time PCR来检测姜黄素对人类结肠癌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的作用效果,采用Weste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分析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合肥市三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共5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肝病类型、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部位等方面,回顾性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所有肝病患者中共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感染率最高的肝病类型为重型肝炎,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为呼吸系统
期刊
摘要:观察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以及血糖的水平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的激素水平,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患者全部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伴有甲亢的61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的分析。结果: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空腹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所有接受甲亢和糖尿病的兼顾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病情等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研
期刊
摘要:目的 : 研究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两种不同模式在脑出血病人近期预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入院前就进行过院前急救的6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仅接受院内治疗的82例脑出血患者则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采取相同的院内治疗及护理措施,在出院时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近期预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针灸治疗,观察组实行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儿实行单纯针灸治疗,具体措施为:头针使用
期刊
摘要:临床上通常将胎儿分娩出后,产妇2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400毫升或24小时内产妇的失血量超过500ml视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的身体健康。临床研究表明,加强产妇的产前、产中、产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创造母婴平安的良好结局。本文在充分检索有关文献资料和分析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期刊
摘要:甲状腺疾病是当前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常见在女性中发病。针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最佳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且甲状腺手术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手术中对出血的控制、甲状旁腺的保护、喉上神经损伤的避免等,是整个手术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新型的手术器械得到应用,例如超声刀。本文针对甲状腺手术理念的进展及新型手术器械的应用现状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甲
期刊
摘要: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急性盆腔炎若治疗不彻底,在患者体质较差情况下,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就会形成慢性盆腔炎;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后果。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迁延反复等特征,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