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相亲,婆婆的婆婆我爱你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shu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多了婆婆的婆婆,多出来很多温暖的感觉……
  记得我刚嫁给赵一明的时候,他住在农村的奶奶就拉着我的手直唠叨。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穿得干净利落,从上到下盯着我来回看,还说:“瞧这闺女,长得多好看啊!”奶奶说这一句话不要紧,婆婆不紧不慢地接上了:“好看的人多了,好心才是好。”我心里咯噔一下子,知道婆婆这是含沙射影地说给我听呢,这一刻,新娶的媳妇儿站在两个老太太跟前拘谨极了。婆婆的婆婆还是抓着我的手不放,而且在我婆婆去厨房的时候对我耳语:“孙媳妇儿,日子久了就能见人心,以后常来我这儿,我疼你!”一句话让我刚刚冷飕飕的心充满了阳光。都说做人儿媳妇不如做闺女,这刚一进门果然就被婆婆将了一军,还好,婆婆的婆婆,这个老太太还是挺和蔼的。
  后来的日子,却很少去奶奶那儿,生孩子、工作等一些繁琐的事情缠身,只是在中秋节或春节这两个特定的节日和老公一起回家看奶奶。每次去,我和一明给她一百元钱,让她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她不收,后来拗不过一明的乞求,也就收下了。一晃十年而过,那个老太太也日渐苍老,却还是会在太阳下戴着眼镜给重孙子们缝些棉衣棉裤,以前我一直以为是婆婆给我女儿做的棉衣,后来才知道,原来所有的棉衣都是奶奶给做的。
  真正和奶奶接触,是我身体做了个小手术的时候。赵一明正好去国外进修,十岁女儿的吃饭问题没法解决了,无奈之下,我对婆婆说:“实在是没办法了,您来帮我做做饭吧。”谁知,婆婆给我诉苦,老二老三的孩子都送她那儿了,不仅要接送孩子上学,还要给他们做饭,并且腿的关节炎又犯了,总是疼。一听这话音,就是没戏的表现,算了,我再想办法吧。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眼泪流啊流,真是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嫁到这么远的小县城来,身边连个至亲至近的人都没有。无奈之下,我请了一个钟点工给女儿做三餐。
  那天清早,太阳刚刚爬上玻璃窗,我听到外面有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在说:“你们回去吧,不用告诉一明他娘。”然后,就看到一个老太太进了我的病房。天,居然是婆婆的婆婆来了!她颠着小脚挎着一个竹篮,头上还系了一条蓝布巾,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坐在我对面,用蓝布手巾擦着脸上的汗,又扯了扯自己的前襟说:“孩子,病了咋也不给奶奶说一声?”十天的委屈、孤单、冷清被眼前这个老太太的一句话给扯了出来,眼泪刷地出来了,只是一味地说:“是小病,没事的。”“瞧这孩子,还说没事,脸都瘦一大圈了。”第一次,奶奶用她那只干瘪的手来摸我的脸,涩涩的,干干的,却带着亲人的味道迎向我,像极了从小疼爱我的姥姥,她的手背是古铜色的,青筋纵横。
  她是搭村里到县城的车过来的,然后让村里人把她送到我的病房门口,就连我婆婆也不知道她来医院。接着,她又开始唠叨,说这个明娃子啊怎么连自己的媳妇也不管,还要去什么国外,回来后我非得打他屁股不可,嗯,还有明娃他娘,小孩子是孩子,这病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吗?怎么料理事情不知道哪轻哪重呢,唉……
  她坚持要住在我家,医院离我家三四百米远,她说她会做饭,会用煤球炉,她说话的时候,是那种得意之态。可是,看她老态龙钟的样子,我又怎么能舍得让她给女儿做饭呢?万一摔了我可脱不清干系了,再说了,这事让婆婆知道了,不得说我使唤老人啊?就我婆婆那心思,整天训她儿子,嫌赵一明给我洗衣服,不像男人,指桑骂槐地说我懒。现在,如果我让奶奶给女儿做饭,不知道婆婆又要说什么呢。她似乎猜中了我的心思,眼一瞪,嘴一撅,然后恨恨地说,我愿意在你家,谁管得了我!
  拗不过她,我让找来的钟点工阿姨教她熟悉家里的环境,又教她熟悉从家到医院的路。奶奶虽然八十岁了,可是她依然有一个清晰的大脑及健康的身体,所以四天后,我在她的热心建议之下就辞了钟点工阿姨。那个时候,我虽然在医院里担心奶奶在家的情况,但是奶奶一天两趟地来医院里,我心里面踏实了许多。一明打来电话时我说奶奶来了,在咱家住着呢,给妮妮做饭还常给我炖汤,他在电话里哽咽起来,三十五六的大男人了,说哭就哭起来了。其实,电话这一边,我的眼泪也流个不停,也不知道哪辈子欠奶奶的情了,让这么大年纪的人还为我们忙来忙去的。
  我一共住了一个月零三天的医院,奶奶就在我家住了二十三天,女儿让她养得白白胖胖的,而奶奶也是容光焕发。我对奶奶说,你就住我家吧,我养你!开始她不同意,后来我向她诉苦,说是工作一忙,根本顾不得给妮妮做饭,一明又不在家,我和女儿特孤寂……这么一说,她倒是同意了。
  家里多了奶奶,多出来很多温暖的感觉。老太太干净又勤快,最主要的是她很省心,不像婆婆总是对我挑三拣四的,她不会说我不会过日子,也不会说我懒,她常常在我睡懒觉的时候,轻手轻脚地在屋里行动。我给奶奶梳头,奶奶就给妮妮梳头。奶奶常给我讲一明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起笑得前仰后合的,每当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嫁到婆家,居然有这样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成为自己的祖母。
  奶奶常去我家门口的那家裁缝店里玩,不久就跟里面的一位大娘玩熟悉了。有天中午,我下班早,奶奶坐在院里的席子上,正在认真地一针一线地穿引着。我悄悄地走过去,啊,好漂亮的一个被面呀。奶奶没有看到我来,她那双老枯的手捏着那细小的针,轻轻地穿过那五颜六色的碎布,那些乱七八糟的碎布经过她的整理缝制,居然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被面了。线没了,她捏着针,对着阳光,穿一下,穿空了,又穿一下,又穿空了,她将线扯断,使劲儿地捻来捻去,结果还是没穿过去。我听到她无奈的叹息声,然后自言自语:“老了,不中用了,给妮妮做个小被子都困难了!”这时,我心里酸极了,悄悄地,我向后退了几步,然后装出刚进家的样子,大声地叫:“奶奶,我回来了!”奶奶的背影有些慌张,想要收起怀里的碎布已来不及了。我大步流星地跨过去,然后吃惊地叫道:“呀,奶奶,你还会拼图啊?”奶奶不懂什么是拼图。我抓起她缝了许多块的布料,兴奋地将奶奶夸个不停,这时候太阳下的奶奶,脸上红红的,好看极了。
  奶奶在我家住了三个月,一明回国了,她就不肯再住了,要回农村老家去,说是总在我家住着会留祸端的。我不明白“祸端”是什么意思,可她坚持要走,我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将她送回老家去。
  果然,老家的大娘婶子们对我们是冷眼相待,连挖苦带讽刺全说出来了,说什么用得着老人了将老人接城里去了,用不着了,送我们跟前了……甚至说老太太的好东西都留给城里的人了。我都不明白她们说的是什么好东西,只是我为了奶奶,什么也没问,她们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吧。谁知道,我们回城的第二天,婆婆上门来了。一明没在家,她问我,奶奶给你什么了没有?我说没有啊。她又说,别觉得和奶奶关系处得好,其实大家都明白你的心思。我当下就气晕了,我有什么心思啊,我对老人能有什么歪心思啊。婆婆说我对奶奶好全都是为了奶奶的东西,是假孝顺。我当场就跟婆婆吵了起来,假孝顺?那你为什么不真孝顺呢?你为什么三十年都不让婆婆去你家住呢?婆婆气坏了,说是回家找奶奶问罪去。
  结果,两个月之后,老家来了电话,说是奶奶病重了。我的心一下子狂跳起来,奶奶病了?是不是因为我?我和一明找车连夜回了老家,在我家养得白白胖胖的奶奶,两个月的时间居然瘦了一圈。家里人都是那种不咸不淡的问候,而当我看到奶奶躺在床上的那个样子,心里酸得要命。奶奶让家里所有的人都到跟前,然后掏出一个蓝布小包,所有的人眼睛齐刷刷地看过去,奶奶拿出来的是一枚戒指,好像是宝石的吧。她当着全家人的面,有大娘婶子还有一些堂哥堂弟及做孙媳妇的女人。她指着我,让我过去。我过去了,她便说:“你们别再冤枉小丽了,这枚戒指还在我这儿,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我就送给小丽了,省得你们以后瞎猜疑。”全家人嘘声不止,而我当即表态,我不要。不是我不想要,是我不能要,光孙子辈都八九个,单单给了我,我哪敢接呀。
  不料想,奶奶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她的哭声牵扯出我的眼泪,我知道身边有人一定是以嘲弄的眼光看着我与奶奶,认定我的眼泪都是做作。婆婆气得扭身出了屋,我甚至感到了大家恨恨的眼神,这一刹那,我改变了主意,我要接下这枚戒指,我要你们所有的人都眼红。可奶奶却连那个蓝布包也给我,一个破旧的蓝包包放在我的手心里。接过奶奶的戒指,我听到大娘说:“东西都留给你了,你把她养起来吧。”
  躺在病床上的奶奶,停止了哭声,说:“我有儿子,为什么让孙子养,你们不管我就把我扔到路边去吧!”她翻过身,脸朝墙,一句话也不再说。我在众多嫉妒的眼神里走出奶奶的老屋,在回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掉泪,婆婆的婆婆为什么要把戒指给我呢?进了家,灯下,我打开那个小蓝布包包,突然感觉到里面还有层东西,结果,有两张折叠好的纸。“赵一明,你快来!”我像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一样急急地叫着赵一明。
  有一个是存款折,存有二千三百元,另一个是封短信。可能是奶奶托人写的,大致意思是,她活了八十年,儿媳孙媳之中数赵一明夫妇最关心她,那枚戒指是当年那个当国民党军官的父亲留给她的,所以,她要送给最好心的人。而这二千三百元钱,是赵一明夫妇每年孝敬给她的钱,她不要,归还给原主。
  眼泪落下来,不仅仅是我自己的,赵一明,这个大男人再一次为了家庭里的事情眼泪汪汪。
  “一明,快去找车!”我将眼前这个男人推醒,他擦着眼泪,嗯了一声。这个时候,我狠狠地攥着那枚戒指,直至手心里有些微微的疼痛。
  是的,我们要将婆婆的婆婆接到我家来,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愧对她老人家的这份厚爱,否则,我与一明都将无法安心地生活下去。
其他文献
一言小闽在租来的阁楼里煮泡面,先放火腿肠后放鸡蛋,放火腿肠时她很仔细,因为这是最后一根火腿肠了。她想吃完了这份泡面就去找工作。她,言小闽,实在太需要一份工作了。  这是小闽从成都来上海的第二个月。从一个温暖潮湿的城市到另一个温暖潮湿的城市,不亚于一种迁徙。别问候鸟坚持从南往北、从北往南是为什么,在言小闽看来,鸟儿是为了寻找去年春天遇到的那朵花。鸟儿被花儿驯服了,就像言小闽被程健驯服了。可是言小闽呼
期刊
那时他们俩的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1000块。他还要供养在农村的父母。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她买了土陶的坛子开始做泡菜。烧上一锅开水,冷却后倒入坛子里。然后加上香料包,干辣椒、老姜、花椒、蒜。第一次泡的菜是蒜薹,洗净晾干,一小截一小截地放进坛子里。最后倒上大半袋盐。盖上坛盖,在坛沿里装满凉水。  他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时,常听别人指桑骂槐说谁家的女人怎么怎么样,连做的泡菜都不好吃。那时他很不解,人好不好和泡菜
期刊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游泳馆开始成为最受欢迎的地方了。游泳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消耗热量,舒展肌肉,提升协调性,增强骨质密度等等。撇开这些不谈,单单是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气流,就能让人不假思索地往水里跳了。越来越多的MM热衷于这项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清爽凉快的夏日运动,谁不想做水中最靓的那条美人鱼呢?但是,一不小心,隐藏在游泳背后的大伤害就会突然袭来,让她们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案例
期刊
一    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我有很严重的哮喘。每次病一发作,整个人都蜷缩成一团,像只小虾米一样全身发抖,胸腔里发出巨大的嘶嘶声,拉风箱似的,似乎心肝肺都要出来。  那时我家里条件不好。父亲是化工厂的普通工人,身体不好,工作几经调动后被派去守仓库,一个月只能拿到三十来块钱。而母亲只是个家庭妇女,不识字,只有眼睛还好,就私底下接了厂里同事的浆洗缝补活。  我十多岁时哮喘已经到了要命的程度。清晨或半夜,
期刊
“大长今吃了那么多苦头,还说‘没有什么可以叫我放弃’,”阿凤抿着嘴,眼睛闪闪发亮,“我想我也可以做得到。”  每隔一段时间整理衣柜,总会清理出好些款式过时的衣服,虽然没有破损,穿是不能再穿了,扔了却又可惜。几年下来,积攒了一大箱子的旧衣。我曾考虑过捐给贫困地区,想想这事大概应归民政局管,于是拨电话过去,但对方一听要捐旧衣,电话便三转四转地不知转到哪里去了,只好作罢。寻思着什么时候拿去裁缝店改改好了
期刊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为了能将孩子培养成才,不惜放弃事业走上陪读路,可是照顾了孩子却舍掉了事业,顾此失彼。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下岗后,为了将女儿培养成才,女儿求学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令人敬佩的是,这位下岗工人在陪读生涯中,以卖猪肉为生,几年后竟打拼出一番事业。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下岗工人,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培养孩子成长的呢?    下岗后,妻离去,七尺男儿直面人生不言败    今年43岁
期刊
不管华衣美服长长短短、宽宽窄窄怎样轮回,时尚总是流连在欣赏与实用之间。今夏,时尚界人士将目光锁定在时装界的“宿将”——连衣裙上,在这个越来越炎热的季节,连衣裙的回归也是必然的选择,它穿起来相当简单,式样更是变化多端,且看今季裙装的——    七大潮流    衬裙。封闭的时代里严密收藏的性感衬裙被请进了前台,衬裙外穿成为潮流,烟灰色、象牙色、浅黄色的无腰吊带式衬裙,极其简单无邪,却把闺阁之中的幻想气
期刊
天气越来越炎热,只好每天都和加美一起去泡海水浴。只是每次从咸咸的海水里出来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的长发变得又干又涩,硬硬的,极难梳理,每次梳头的时候总是能拉拽下来一大把头发。真担心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就聪明“绝顶”了。但频繁地更换洗发水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实在让我太郁闷了。加美的头发比我的更长,而且是迷人的卷发,但为什么总是又滑又顺,没我这样的毛病呢?我准备请她去M记撮一顿,然后探探口风,把她
期刊
所有的事情都明明白白地放在眼前,自己就是看不到,张楚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儿傻,她开始痛恨以前的那个自己,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还以为宋明喻会给自己郎才女貌的爱情。    一    宋明喻刚到华月数码时,几乎让所有在场的女同事眼睛大放异彩。他长得太像某个国内影星了,眉目清俊,有极具穿透力的笑容,举手投足之间,让所有的人有种惊艳之感。一个男人长成这样,算得上是人中极品。  所以,张楚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一颗
期刊
血脉里的亲情,每时每刻都在奔腾着……母爱,即使无家可归也无所畏惧;父爱,纵使身处高墙之内也感天动地……  ——题记  2005年2月2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一例骨髓移植手术。患者为一个17岁的大男孩,捐髓者正是患者的父亲——北京市第二监狱在押服刑的犯人……  狱中老爸戴着手铐给儿子捐骨髓,在催人泪下的同时,又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森严的高墙电网哪能挡住如山的父爱?时空岂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