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西部县域产业结构分析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县域经济是西部经济的核心。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地区为例,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其境内的十县市三次产业分别进行分析,并使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其县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西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灰色系统模型;比较优势陷阱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59-04
  
  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5%,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到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由1.53万亿元增加到5.83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0%,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7.2%提高到19.4%。而县域经济占西部GDP总量的55.42%,是西部经济的核心部分。2009年,国家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对于西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区内的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推动作用。位于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是经济区核心区域之一,关中地区内部县域经济现状的研究,对于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加速发展,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渭南市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构筑的“一核、一轴、三辐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的“一轴”的位置上。县域是特色经济,其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农业现代化以及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需要,是县域范围内实现三次产业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县域经济活动被定义为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包含一、二、三次产业各部门的经济系统,是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主导产业选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彭志忠(2006)指出,中国经济正进入从向城市经济侧重阶段转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柯美录(2003)认为县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范祚军和宋清华(2006)指出,县域经济应当在哪一层次进行结构调整,与本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并指出,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产业承接与转移成为主流。同时,李曼(2009)提出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陷阱问题,低端产业陷阱和红海竞争陷阱的存在,阻碍了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形成。这些研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针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的比较少,特别是在比较优势问题上的讨论不多。本文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陕西省渭南地区境内十县市的三次产业分别进行分析,并使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近期其产业结构是否有重大调整。再从比较优势角度,分析其资源的变相输出以及比较优势陷阱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西部县域转变其不利的竞争地位提供思路。
  
  1 灰色关联分析与GM(1,1)预测模型
  
  1.1 灰色关联分析
  
  2 渭南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灰色系统分析
  
  2.1 对渭南地区十县域三次产业发展现状的描述
  本文中原始数据来源于渭南地区十县域(包括两个县级市)2003—2008年统计公告,以及《陕西年鉴》和《渭南年鉴》。其中,韩城市、华阴市属于县级市,是渭南地区县级行政单位。
  渭南地区十县域,根据2003—2008年其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将区内县域分为三类进行分析。第一类是韩城市、华阴市和华县三市县,其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总量的贡献最为显著,超过50%;第三产业次之,而其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均占经济总量的10%以下。第二类是潼关县、蒲城县、澄城县、合阳县和富平县五县,其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均为10%~30%,第二产业比重均在50%以下,较第一类有所降低,而第三产业比重较第一类县域又有所提高。第三类是大荔县和白水县,其第一产业的比重均超过30%,分别为32.03%和37.91%;而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了第二产业,到2008年年底,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均超过了第二产业。
  2.2 渭南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县域经济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部门的系统经济。本文依据2003—2008年渭南地区十县域经济的相关数据,按照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县域经济总增加值为系统特征序列,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相关因素序列,分析县域经济总量与其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程度,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对县域经济变化趋势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有所差异的。韩城市、华县和蒲城县,三次产业与县域经济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γ第二产业>γ第三产业>γ第一产业。其中韩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与县域经济变化趋势的关联度,与其他县域经济相比均是最大值。三县市是渭南地区传统的煤炭开采区。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加工等工业是三县域第二产业的重要部门。在华阴市和白水县,其大小顺序为:γ第二产业>γ第一产业>γ第三产业。两县的煤炭、电力行业也发展较快,但其轻工业比重也较大。以上五县市的第二产业,较第一、第三产业,均是与其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关联度最大的产业部门,而且具有资源集约型县域的特点。
  另外,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关联度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县市有:大荔县、澄城县和合阳县。设施农业、多种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及劳务输出等第一产业的产值贡献,在这三个县域比较突出。而在第二产业内部,自然资源的限制凸显了出来,则是以棉纺加工、卷烟和涉农加工等轻工业和初级加工工业为主;同时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有限,从而导致三县第一产业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大于第二、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大,也是澄城县、合阳县经济总量在渭南地区的排位靠后的一个因素。潼关县和富平县,两县域第三产业与县域经济总量的关联度大于第一、第二产业。说明其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原因主要归结于其旅游等第三产业的资源优势,以及近期政府的加强开发利用。而第二产业关联度低于第三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在潼关县第二产业结构单一,黄金产业的比重过大;在富平县第二产业则以食品加工和乳业等轻工业为主。
  第二或第三产业与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关联度最大的县市数量达到县域总数的70%,其他30%的县域,第一产业较其他两部门,与县域生产总值的关联度最大。这是对渭南地区县域经济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下面对其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GM(1,1)预测,观察其近期内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2.3 对渭南地区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的GM(1,1)预测
  (1)GM(1,1)预测模型精度检验。在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时,需要检验精度。本文采用的是残差检验,其中将相对均差按照精度等级分可以分为四级,如表2所示。
   (2)渭南地区各县域经济三次产业GM(1,1)预测模型。这一部分,对渭南地区各县域的三次产业分别进行了GM(1,1)预测,给出了相应的残差检验结果和时间响应函数,表示出未来各产业增加值与时间之间存在的预测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潼关县的第一产业平均相对误差、华县等的第二产业平均相对误差以及华县的第三产业平均相对误差,虽然大于精度等级三级0.10的要求,但它们的数值也在居于三级和四级之间,基本符合残差检验的要求。渭南市各县域三次产业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如表3~表5所示。
  
  3 结 论
  
  从以上分析中主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渭南地区一部分县域均具有资源型县域的特点,即矿产资源的加工和开采是其县域第二产业的重要部门。一部分县域产值的增加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强,工业基础薄弱。还有一部分县域第三产业有发展潜力,但还需进一步把这种潜力转化为经济实力。
  对于渭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县域经济一、三产业的发展方面,对于第一产业,要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继续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形成长期稳定的品牌效应。对于第三产业,要充分利用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做好广告宣传。
  在第二产业内部,特别是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生产总值关联度最强,在三次产业中比重最大的韩城市、华阴市、华县和潼关县,其第二产业产值中,煤矿黄金开采、煤炭加工、冶金工业等是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部门。这样的产业部门特点,可能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在资源密集的县域,其初等加工业为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来源,同时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但附加值很低,使该县域成为发达地区的资源输出地,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就是在生产总值增加和就业增加表层下的资源输出,即所谓变相的资源输出。对于本县域不可再生资源,这种变相的资源输出虽然会带来县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正面效应,但是,这些资源所带了的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为该县域区享有;而由于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负面效应却由该县域承担。如果这种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会有利于该县域的发展。但实际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样变相的资源输出不会使本县域最终收益。所以,已有人提出,对西部县域的矿产等资源能否就地转化,利用资源优势吸引投资,形成本地区的财富。要注意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但要在本地区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兼顾区域间的合作,单一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必然制约西部县域可持续发展。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证方面的论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渭南地区县域经济是西部县域经济的一个缩影,西部的三次产业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潜力,特别是资源型县域要将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涂晓岚.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70-73.
  [2]赵康杰.中国县域经济研究述评[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1-38.
  
  [作者简介]李佳(1986—),女,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王青(1959—),男,陕西武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内容主要是按照墙体绿化的历史发展及应用为主要脉络进行组织的,由墙体绿化的历史发展、墙体绿化的作用、墙体绿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法国馆凡尔赛花园的分析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对各自的主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及思考。  [关键词]墙体绿化;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法国馆;凡尔赛花园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30-02    1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广东省三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城镇居民1986—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统计资料,运用Quandt-Andrews分割点检验找出结构突变点,然后建立状态空间模型(State Space Model)及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来估计其边际消费倾向,从消费倾向服从随机游走规律得出不确定性因素对特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深远的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
期刊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2008年的数据,将被访老人父亲的受教育年限与其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作为其自身受教育年限的工具变量,分别在线性模型和二元选择模型下,估计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状况使用了自评健康和MMSE二种不同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仅控制人口因素时,受教育水平对男性老年人自评健康有5%水平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水平每增加一年,老年男性自评健康差的概
期刊
[摘 要]为了维护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文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首先界定了“弱势群体”的概念,然后对兼职大学生“弱势群体”身份进行了分析认定,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对兼职大学生进行“特殊保护”的正当性。当然“特殊保护”有其有限性。  [关键词]兼职大学生;弱势群体;身份;特殊保护;法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F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150-0
期刊
[摘 要]物流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有关学者的研究经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重庆市2001—2009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物流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产业;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粗放式经济或说“高碳经济”发展的背后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发展低碳经济,顺乎世界潮流,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提出必将引致环境政策的变化,继而改变市场的营销环境,而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将是低碳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管制;技术创新;营销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
期刊
此次,从央视报道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为开端掀起的行业风暴,实际上是一场科技与天然的较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随着认识的提高,逐渐感受到自己已身陷各种人造化学物质的侵扰,那些过去崇尚的一些耗尽人类智慧的高科技原来也含有致命的弱点。于是,各大企业也纷纷推出了原生态的理念:牛奶打出了回归生态的口号,装修业提出了“让居室回归自然的味道”;2010年,国际泳联也通过决议,表示游泳比赛所用泳衣将回归传统纺织物
期刊
植物黄油,乍一听,往往会给消费者一种错觉,犹如天然回归。11月7日央视对其危害性作出报道,受到了消费者以及业界的高度关注。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植物黄油绝非天然,不过是西施陷阱——氢化油粉墨登场罢了,美丽的背后不过是化学元素在施展魅惑。由于植物黄油普遍存在于蛋糕、饼干、面包之类的西点中,故此轮曝光犹如一记重石,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烘焙业中激起了千层浪。反式脂肪酸俨然成了烘焙业的“三聚氰胺”。    十面
期刊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不断探索成功培育了15个驰名商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培育模式。总结内蒙古品牌培育模式,对全国特别是对具有相近区位特色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影响内蒙古品牌培育模式的主要因素入手,揭示了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品牌培育的借鉴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培育西部欠发达地区品牌的方略。  [关键词]内蒙古;西部欠发达地区;品牌培育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C961 [
期刊
[摘 要]房地产业对其他很多相关行业有着带动作用而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合理评估对于国民经济运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传统的影响住宅类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中选出对重庆住宅类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大的因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其中的建筑因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为重庆市住宅类房地产动态评估打下基础。  [关键词]重庆;住宅类房地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9.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