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主要症状、发生原因、发生条件及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结合灵璧县的实际情况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關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 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57-0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五至六叶期即可显症,病株生长迟缓,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九至十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1/2,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害,目前还没有高抗或免疫品种。为了降低损失,提高玉米产量,需要进行综合防治。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摸清了该病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现简述如下。
  
  1发病条件
  
  一是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二是玉米播种期。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1代成虫传毒盛期。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三是玉米叶龄。玉米苗期至七叶期为玉米粗缩病感病的敏感叶龄期,十叶期后为安全叶龄期。四是气象条件。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时,越冬寄主毒源多、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虫量大,利于粗缩病的发生。
  
  2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1/2,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3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昆虫为灰飞虱,种子、土壤、人工磨擦不能传病。灰飞虱在病株上取食18h后,体内就能带毒,带毒的灰飞虱在健株上取食0.5h就能把虫体内的病毒传给玉米,15~20d后即可出现症状。灰飞虱1年发生5~6代,以若虫在大麦、小麦、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获得病毒,并陆续向玉米上迁移,小麦收获前及收获期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形成迁移高峰。灰飞虱夏季主要在玉米及田间杂草上繁殖,随着玉米成熟迁至禾本科杂草上,秋季小麦出苗后,再转迁到麦田传毒,病毒就在麦苗上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形成周年循环。灰飞虱传毒对玉米生育期无选择性,植株越大,虫量越多。玉米出苗至6叶(可见叶9叶)获毒易感病,为感病叶龄期;感病叶龄期内获毒叶龄越小,病株严重度越高,损失越大,4叶以下获毒的发病株基本无产量。6叶(可见叶10叶以上)以后抗性增强,即使受侵染发病也轻,为安全叶龄期。感病叶龄期与灰飞虱传毒盛期吻合度越高,发病越重。
  
  4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防治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以栽培避病、治虫防病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
  4.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二是调整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油菜、豌豆、蚕豆、大蒜、大麦、小麦等作物收获后,夏玉米则应集中在6月10日后播种,以避开灰飞虱成虫从麦田迁出传毒期。三是清除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翌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选择此法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了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四是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4.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治虫防病。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播种时,采用种子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等,用量8 250~8 625mL/hm2,对水4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二是喷药杀虫防病。防治重点为马铃薯、洋葱、西瓜套种玉米的田块。在玉米二至三叶期,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300g/hm2加40%毒死蜱乳油900~1 200mL/hm2,或20%仲丁威水乳剂2 250~2 700mL/hm2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900g/hm2,或10%蚜虱净150g/hm2加20%病毒AⅡ号1.2~1.5kg/hm2,或6%病毒克600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可防治玉米病毒病和灰飞虱,预防粗缩病。同时拔除田间病株,以减少毒源。在玉米三至五叶期,用上述药剂每隔5d喷1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 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对于个别苗前应用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芜踪8 250mL/kg,对水450kg,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h杂草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其他文献
老年顾客是一个特殊的顾客群体,接待老年顾客需要特殊的技巧,在几年的销售工作中,我体会到接待老年顾客要做到:耐心、放心、贴心.耐心.老年顾客一般讲话慢、絮叨,这时就要求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旅游形式,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却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采用新的方法推导出非均匀介质中非对称耦合传输线一般A参数(ABCD参数)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以正规模式参量描述的A参数表达式.所得A参数表达式形式简明,物理概念明晰.通过矩
随着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共享以及数据获取越来越便利,我们所拥有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大数据时代的相关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就成为目前产业界以及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尽管我们能够相对容易地获取大量的数据,但是数据有可能是缺失的,因此如何保证数据质量,仍是一大挑战.导致数据缺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收集方法不合理,收集过程中信息丢失,或者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针对获取的数据可能产
D区块于2013年开始开展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以进一步开发提高采收率,在开展复合驱矿场试验过程中发现,部分生产井见剂浓度高,含水上升快,部分注入井注液困难,区块总体提高采收率幅度不理想,开发效果较差。针对上述现象,通过对现场提供的动态参数及生产数据分析可知,导致D区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开发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有水驱干扰和油水井套损现象的存在。为了系统分析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油藏数值模拟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一项民生工程,不管是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实,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施工技术有很多,碾压混凝土施工技
【摘要】阅读是幼儿了解社会与获取经验的重要方式,有效的阅读可以扩展幼儿知识和锻炼幼儿的思维水。亲子阅读在书本媒介下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的阅读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阅读、分享、互动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思维与语言能力,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快速发展。  【关键词】幼儿 阅读能力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94-0
邓小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邓小平理论的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考察我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发现,我们正是在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