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通感--心之统一

来源 :才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哲学中,普遍立法理路的内在前提或机理就是共通感。通过共通感,主体内心的私人性价值原则获得了普遍性的升华,反过来主体也由普遍的、抽象的个人变成了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主体人。通过共通感的过渡作用,审美活动中的美的理想的抽象普遍理念在特殊主体那里形成了具有主体特殊性和主观性的美感;而在道德活动中,围绕着道德人格这一目的对主体自身进行反观从而获得的主观感受或者情感就是道德感。本文以共通感为思路,具体分析个体美感和道德感的形成过程,意图找到在审美活动和道德活动中心的统一理路。 In Kant’s philosophy, the internal premise or mechanism of universal legislative approach is common sense. Through the sense of commonness, the principle of private values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subject obtains the universal sublimation. In turn, the subject becomes a concrete and vivid subject person from a universal and abstract individual. Through the transitional effect of common sense, the ideal of the abstract universal ideal of beauty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forms the aesthetic sense of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in the special subject. In the moral activity, the subject itself performs the purpose of moral personality In contrast,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or emotions obtained are the sense of morality.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sense as the train of thought,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individual sense of beauty and morality, intent to find a unified approach in the aesthetic activity and moral activity center.
其他文献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阐述的黑格尔辩证法倒立的观点为基点,在其《保卫马克思》一书《矛盾与多元决定》一文中对“辩证法的倒立”问题进行了深
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普遍有效的职业环境与道德原则。物质基础与道德环境,才是师德建设普遍有效的根本前提。任何形式化或者只强调个人行为的道德建设,都将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萌芽、稚嫩、成熟、深化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伴随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
1977年何其芳的散文《毛泽东之歌》披露了当年毛泽东对“共同美”的看法,一时关于“共同美”成为讨论的热点。“共同美”讨论的意义不止于“共同美”本身,而且深入到了对“共同
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负担着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有极其深远的学习和思想影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教育改变了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转而提倡素质教育。这样的教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社会与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用感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张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喜欢上朗读,喜欢上语文,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重要性和现实状况探讨和研究,分析了政工干部思维方式现代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提出要正确树立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思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其认知能力有限,对于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认识还不到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另外也要加强
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唯一要求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