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现状调研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逐渐成为了当前各个学校发展的热门专业,大部分学生更热衷于这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逐渐成为了部分学校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辅修甚至是主修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电脑硬件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独立组装及维修电脑等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笔者立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调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 组装与维修 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TP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96-01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格外注重实际操作,但是由于当前各种因素的限制,如学校教学设备不够先进,无法更好的感受较好机型的组装过程,从而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其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具体现状如下:
  (一)课本知识更新速度慢,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硬件更新速度较快,而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脱离实际社会应用需求。同时,《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点,对实际操作要求較高,而由于教学设备不够先进,无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机型的组装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1]。
  (二)就业前景暗淡,导致热门不“热”
  在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大部分人都会计算机的一般操作,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逐渐下降,错误的认为只要懂计算机的一般操作功能即可,从而导致计算机专业出现热门不热的现象。
  (三)考核、评价方式落后,丧失了课程考核的意义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但是在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考核失去了本质上的意义。部分学生虽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考核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常常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感到无从着手。
  (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际操作,而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根本不清楚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计算机组成,熟悉计算机各组成部件、深入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技术指标、主流产品和选购方法、计算机各个部件组装的步骤、过程及软件的安装等知识点。同时,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由于无法较好的感受机组的安装过程,从而独立组装计算机、独立安装操作系统和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解决《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的解决《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由于设备不先进,无法让学生较好的感受到机型的组装过程,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合理的将微课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便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2]。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针对课本知识更新慢而脱离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下载和搜集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点,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合理利用微课教学简化课堂教学程序,加快《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节奏,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为了有效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效率,老师还应该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全面做好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其中,老师在结合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坚持“做中学”的原则。通常情况下,老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其对各个电脑公司的客户提供装机服务;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的要点和操作步骤,再充分利用实际操作的机会更好的完成装机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借助虚拟机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更好的解决《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学生动力不足的现象,老师便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虚拟机技术。其中,老师可以在采用虚拟机技术的过程中合理设置2个实验项目:一是充分利用虚拟机进行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教学,这样则可以避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担心硬件受损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借助虚拟机安装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通过直接利用虚拟机加载镜像文件,能够让模拟操作系统在安装过程中更加方便。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有利于促进老师创新教学模式,避免单纯进行理论考试,减少学生掌握知识的片面性。因此,老师便可以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考核过程中合理引入“352”考试模式,即理论知识考核占30%、实践技能考核占50%、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占20%,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当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时,老师便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四)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突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
  为了更好的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老师便可以采取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练的微课教学形式,充分突出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但是,在采用微课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应该设计更加精练的内容和更加清晰的教学目标,避免让《计算机组装与考核》课程的微课教学成为教学内容的堆积。当前部分老师在采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则只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而并没有选择最恰当的课堂教学时机,无法深入解决《计算机组装与考核》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努力学习根本起不到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在《计算机组装与考核》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计算机硬件组装的过程制作准备、硬件安装和点亮测试微课视频,并结合教学内容附上图片资源和文字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考核》课程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
  总之,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格外注重实践操作,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机型的组装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昱俊.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困境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0(18):20-22.
  [2]朱荣涛.微课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5,0(8):160-161.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诚信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黄佳佳(化名),男,三年级我刚接手教他的时候,他长得瘦弱、矮小,一口黄牙。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书写极其潦草,生字本上还能写出汉字,做语文《指导丛书》时就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附件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腹腔镜治疗妇科附件的手术方式和并发症,与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腹腔
目的探讨面神经异常肌反应监测下全程减压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1 860例面肌痉挛
针对《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重‘电子’,轻‘政务'”的倾向,构建了包含“政府信息门户”、“档案管理”、“行政审批系统”、“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
目的利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法来探讨对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内窥镜下导水管成形术后脑脊液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用10名健康志愿者及21例成功进行神经内镜下导水管
本文就我们收治的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与过量时的锥体外系反应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符合抗精神病药物中毒和过量的诊断。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1~39(29.2±6.6)岁。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胃肠疾病导致的低钾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低钾血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对症治
“研究型教师”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亦是农村名师发展的目标。本文试图以农村名师发展为切入点.探讨“生活教育”对于农村名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提出了如何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