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还是早春时节,沅江依然是一副纤弱的身躯,两边留着很宽的沙滩。水还很浅,一眼可以望见浅水底突兀冒出的鹅卵石,配合两边隐隐浮动的水草,显得格外可爱。
苏陌一放寒假便逃往温暖的南海边,说是帮他妈妈干活,顺便盖一个社区服务的章。此时他正在电话的那一头对我吼道:“你在那边一个人干什么呢?”
他说话的瞬间,我耳边同时闪过一阵欢笑声。江边已经有了早早赶来放风筝的人群。
“我啊,我看风筝呢,”我回答,“在沅江边上。”
“你老是这么矫情!”他又开始戏谑,“你小子又不过来,要是过来了我还可以帮你介绍几个漂亮的女生。不骗你,超级漂亮。”
“少来,”我笑了笑,“我可不是你,没长相没本钱,也没你那歪心思。”
说话间无意识地望向天空,各式各样的纸鸢在微风中摇曳着它们的身躯,记忆如风筝穿过云层,轻轻地飘过我的脑海。
[2]
苏陌是大我一岁的表兄,从小他就是我的玩伴。那时候他家住在外婆家附近,那是一个很秀气的小山村,一到夏天就是满山的苍翠。山上是一个未知的大世界,有绿色的丛林和灌木丛,有野花和野果,那是我关于世界的最初印象。整日跟着苏陌在山上四处游荡,听他神气地跟我介绍各种完全陌生的事物,引得我对他有些小崇拜。但男生在一起也总是免不了各种无聊的争执,更何况他有天生的顽皮性格——总是在走路时吓唬我哪里有蛇,或者搞一些恶作剧——很多次从山上下来,我们都因为打架打得面红耳赤而挨训。
虽然我们两个在打斗和争论中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假期,但是每次开学要分开的时候,我却总是哭天喊地地闹着不愿意回去,而他也是在屋里大声哭泣着。虽然我妈一直在旁边哄着我们说很快又会在一起玩,但我们依旧闹着,吵着,好不容易妈才把我拉到摩托车上。我坐在车上一边哭着一边向后望向他,看着他的身影向我招了招手,最后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
[3]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们一起去了珠海,因为我们的父母都在那里打工。他依旧和以前一样顽皮。大人们逗他说成绩不好是不是因为在班上找女朋友去了,他笑着说:“是啊是啊,你不知道我们班有几个长得特别漂亮。”然后又转向我,“你也有吧?”
“你这个不中用的。”他妈妈笑着宠溺地踢了他一脚。
于是我也潜移默化地受了些微的影响,比如出门时对着隔壁正在敷面膜而没有关门的阿姨怪叫,或者在公交车上大声唱《Super Star》而引得整车人都对着我们怪笑等等。我想,那个年纪也许就是完全属于张扬的,不会有任何成人世界的杂质融入,纯粹的童年时光。
有一天天气很热,我和苏陌搜罗出所有毛票和一些可以兑奖的酒瓶盖,整整8元钱,出去买了两根冰淇淋吃。街上可以吹到凉爽的海风,于是我们都不愿意再回去。
这时苏陌看到对面有个小书摊,有一堆人围在那里看,便建议要不要去看书。我想呆在家里也没有事干,于是同意了。
我在一堆漫画书中寻觅,抽出一本《柯南》打开正准备看,一个比我高一头的男孩凶神恶煞地从我手上硬生生地抽走那本书。我一向对这种事情忍气吞声,没有理睬,正准备拿另一本看的时候,苏陌走过来狠狠地推了那男生一把:“你凭什么抢他的书?”
“抢了又怎么样?”那男生气得整张脸拧在一起,用犀利的目光怒视着苏陌。苏陌眉头微微蹙起,有汗珠从脸颊滚落。两人就这么一直对峙着,周围受热膨胀的空气似乎也凝固在一起。开始有路人注意到两人的异常聚集过来,我推了推苏陌:“走吧,我不看了。”于是拉着他逃离了现场。
走在路上,我对他说:“一本书而已,没必要这样啊。”他白了我一眼:“那就让你这样被他欺负啊?如果他下次遇见你的时候,他还是会欺负你!”
到了家后,我妈大肆地表扬了他一番,同时也对我做了一番“要懂得反抗”之类的道理。这与我平时所受的学校教育截然不同。我安静地靠在苏陌的旁边,看着他脸上还未褪去的一片红色,伸手揽过他的肩,对他说了一声谢谢。他嘿嘿地笑了两下。
暑假结束后我们再一次分开,那时候的我们已经懂得了一些含蓄。但当我下车后看着还在车上的他逐渐淡出我的视线,还是很强烈地感觉到内心的不舍。
很快地,我们跨入了青春期——十五六岁,轻狂而叛逆的时期。
[4]
我升入高中之后,进入了全封闭的生活模式。完全陌生的环境,加上自己极差的适应能力,我的成绩随之跌入年级中下游,直逼1000名。叛逆期的自己更是经常与家长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消极的”、“堕落的”,这是别人形容我的定语。而苏陌的叛逆比我更甚,他整天跟随不良少年在街头厮混,帮人打架。那一段时间我没有再见到他,但从亲人们转述他情况时忧虑的神情和凝重的语气,也可以估计到他的情况不妙。
再次见到苏陌是在我15岁生日那天。他变了不少,褪去了原本童稚的面容,整个人充满了一股锐气。他的穿着也变得异常,头发留得老长,还染成了酒红色。面对他的那一瞬,过往的影子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心中有什么地方被堵死,异常难受。
他依旧是像以前那样揽过我的肩膀,笑得一脸灿烂:“你是不是找女朋友了?”开着一些不三不四的玩笑。
那天我第一次被亲人们灌了一点点并不烈的葡萄酒,从未沾过酒的我不一会儿就感到眩晕,便一个人走出门外。
往回走时,听到亲人在席后讨论我的状况。
“他……现在确实不行。”
“不用再读下去了,这样自甘堕落。”
“我们说他还不高兴,我看他这样下去……以后在社会上怎么混……”
再一次走出去,蹲在一个角落,无声地释放着内心的种种杂乱的情绪。
苏陌不知何时站在我旁边,伸出手来拉我:“去走走吧,会舒服一些。”
我们漫无目的地逛了许多圈,也不说话。夜已经很深了,我说,回去吧。到了家门口,才发现大门紧紧锁着。他打电话过去,原来大人们还在KTV。
我们坐在地上,呆望着黑暗中近似凝固的空气。我转过头看他,他的脸已经被时光打磨得棱角分明,在夜里微弱的路灯照耀下,隐隐约约透出一种颓废的美感。
“你说……我们以后会怎么样呢?”我开口问他。
“嗯?”他转过头来。
我拍了拍他的腿,“我妈说现在你比我有前途,至少你比我会交际,以后凭你的交际能力找个稳定的工作也不是不可能。我……我却不会,做人不如你,现在成绩也不行了,也没什么特长……无可救药。”说完我笑了笑,自嘲。
他没有回答,从裤袋里掏出一根烟,又从另一边掏出打火机将它点燃。
小巷里很静很静,已经没有了来往的人群。那根烟在黑暗中发出星星点点的寂寥的光。他用手夹着烟,吐出一圈苍白的烟雾。
“好好读书,别像我一样。”他用另一只手拍了拍我。说完,他将手里那根烟扔向夜空。烟火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最后那星星点点的光坠落在地上,化成一圈圈的烟雾,升入已深的夜幕中。
[5]
“唉?小子?有没有听我说话啊?” “有呢。”我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什么时候……出来玩吧,”他突然说,“听说你小子这次考得不错啊……有前途,好好干啊。”
“那是,我可不像你,又是女朋友又是打架的。”我逗他说。
“嘿嘿嘿……我冤枉,我早就‘从良’了好不好?打架……没意思,反正到头还不是两败俱伤来着。好了我得帮我老娘做事情去了……要不然等会儿又是唠叨,我可受不了。”
“嗯……那再见喽。”
“拜。”
结束与苏陌的通话。我又望向天空,看那些飞翔空中的风筝。它们依旧那样自由,那样轻轻地在天际划出轻柔的痕迹。宛如那些我和苏陌所共同拥有的时光,那样云淡风清,却又那样令人留恋。我知道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崎岖,有坎坷,不是一帆风顺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就像那些风筝……
还是早春时节,沅江依然是一副纤弱的身躯,两边留着很宽的沙滩。水还很浅,一眼可以望见浅水底突兀冒出的鹅卵石,配合两边隐隐浮动的水草,显得格外可爱。
苏陌一放寒假便逃往温暖的南海边,说是帮他妈妈干活,顺便盖一个社区服务的章。此时他正在电话的那一头对我吼道:“你在那边一个人干什么呢?”
他说话的瞬间,我耳边同时闪过一阵欢笑声。江边已经有了早早赶来放风筝的人群。
“我啊,我看风筝呢,”我回答,“在沅江边上。”
“你老是这么矫情!”他又开始戏谑,“你小子又不过来,要是过来了我还可以帮你介绍几个漂亮的女生。不骗你,超级漂亮。”
“少来,”我笑了笑,“我可不是你,没长相没本钱,也没你那歪心思。”
说话间无意识地望向天空,各式各样的纸鸢在微风中摇曳着它们的身躯,记忆如风筝穿过云层,轻轻地飘过我的脑海。
[2]
苏陌是大我一岁的表兄,从小他就是我的玩伴。那时候他家住在外婆家附近,那是一个很秀气的小山村,一到夏天就是满山的苍翠。山上是一个未知的大世界,有绿色的丛林和灌木丛,有野花和野果,那是我关于世界的最初印象。整日跟着苏陌在山上四处游荡,听他神气地跟我介绍各种完全陌生的事物,引得我对他有些小崇拜。但男生在一起也总是免不了各种无聊的争执,更何况他有天生的顽皮性格——总是在走路时吓唬我哪里有蛇,或者搞一些恶作剧——很多次从山上下来,我们都因为打架打得面红耳赤而挨训。
虽然我们两个在打斗和争论中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假期,但是每次开学要分开的时候,我却总是哭天喊地地闹着不愿意回去,而他也是在屋里大声哭泣着。虽然我妈一直在旁边哄着我们说很快又会在一起玩,但我们依旧闹着,吵着,好不容易妈才把我拉到摩托车上。我坐在车上一边哭着一边向后望向他,看着他的身影向我招了招手,最后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
[3]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们一起去了珠海,因为我们的父母都在那里打工。他依旧和以前一样顽皮。大人们逗他说成绩不好是不是因为在班上找女朋友去了,他笑着说:“是啊是啊,你不知道我们班有几个长得特别漂亮。”然后又转向我,“你也有吧?”
“你这个不中用的。”他妈妈笑着宠溺地踢了他一脚。
于是我也潜移默化地受了些微的影响,比如出门时对着隔壁正在敷面膜而没有关门的阿姨怪叫,或者在公交车上大声唱《Super Star》而引得整车人都对着我们怪笑等等。我想,那个年纪也许就是完全属于张扬的,不会有任何成人世界的杂质融入,纯粹的童年时光。
有一天天气很热,我和苏陌搜罗出所有毛票和一些可以兑奖的酒瓶盖,整整8元钱,出去买了两根冰淇淋吃。街上可以吹到凉爽的海风,于是我们都不愿意再回去。
这时苏陌看到对面有个小书摊,有一堆人围在那里看,便建议要不要去看书。我想呆在家里也没有事干,于是同意了。
我在一堆漫画书中寻觅,抽出一本《柯南》打开正准备看,一个比我高一头的男孩凶神恶煞地从我手上硬生生地抽走那本书。我一向对这种事情忍气吞声,没有理睬,正准备拿另一本看的时候,苏陌走过来狠狠地推了那男生一把:“你凭什么抢他的书?”
“抢了又怎么样?”那男生气得整张脸拧在一起,用犀利的目光怒视着苏陌。苏陌眉头微微蹙起,有汗珠从脸颊滚落。两人就这么一直对峙着,周围受热膨胀的空气似乎也凝固在一起。开始有路人注意到两人的异常聚集过来,我推了推苏陌:“走吧,我不看了。”于是拉着他逃离了现场。
走在路上,我对他说:“一本书而已,没必要这样啊。”他白了我一眼:“那就让你这样被他欺负啊?如果他下次遇见你的时候,他还是会欺负你!”
到了家后,我妈大肆地表扬了他一番,同时也对我做了一番“要懂得反抗”之类的道理。这与我平时所受的学校教育截然不同。我安静地靠在苏陌的旁边,看着他脸上还未褪去的一片红色,伸手揽过他的肩,对他说了一声谢谢。他嘿嘿地笑了两下。
暑假结束后我们再一次分开,那时候的我们已经懂得了一些含蓄。但当我下车后看着还在车上的他逐渐淡出我的视线,还是很强烈地感觉到内心的不舍。
很快地,我们跨入了青春期——十五六岁,轻狂而叛逆的时期。
[4]
我升入高中之后,进入了全封闭的生活模式。完全陌生的环境,加上自己极差的适应能力,我的成绩随之跌入年级中下游,直逼1000名。叛逆期的自己更是经常与家长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消极的”、“堕落的”,这是别人形容我的定语。而苏陌的叛逆比我更甚,他整天跟随不良少年在街头厮混,帮人打架。那一段时间我没有再见到他,但从亲人们转述他情况时忧虑的神情和凝重的语气,也可以估计到他的情况不妙。
再次见到苏陌是在我15岁生日那天。他变了不少,褪去了原本童稚的面容,整个人充满了一股锐气。他的穿着也变得异常,头发留得老长,还染成了酒红色。面对他的那一瞬,过往的影子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心中有什么地方被堵死,异常难受。
他依旧是像以前那样揽过我的肩膀,笑得一脸灿烂:“你是不是找女朋友了?”开着一些不三不四的玩笑。
那天我第一次被亲人们灌了一点点并不烈的葡萄酒,从未沾过酒的我不一会儿就感到眩晕,便一个人走出门外。
往回走时,听到亲人在席后讨论我的状况。
“他……现在确实不行。”
“不用再读下去了,这样自甘堕落。”
“我们说他还不高兴,我看他这样下去……以后在社会上怎么混……”
再一次走出去,蹲在一个角落,无声地释放着内心的种种杂乱的情绪。
苏陌不知何时站在我旁边,伸出手来拉我:“去走走吧,会舒服一些。”
我们漫无目的地逛了许多圈,也不说话。夜已经很深了,我说,回去吧。到了家门口,才发现大门紧紧锁着。他打电话过去,原来大人们还在KTV。
我们坐在地上,呆望着黑暗中近似凝固的空气。我转过头看他,他的脸已经被时光打磨得棱角分明,在夜里微弱的路灯照耀下,隐隐约约透出一种颓废的美感。
“你说……我们以后会怎么样呢?”我开口问他。
“嗯?”他转过头来。
我拍了拍他的腿,“我妈说现在你比我有前途,至少你比我会交际,以后凭你的交际能力找个稳定的工作也不是不可能。我……我却不会,做人不如你,现在成绩也不行了,也没什么特长……无可救药。”说完我笑了笑,自嘲。
他没有回答,从裤袋里掏出一根烟,又从另一边掏出打火机将它点燃。
小巷里很静很静,已经没有了来往的人群。那根烟在黑暗中发出星星点点的寂寥的光。他用手夹着烟,吐出一圈苍白的烟雾。
“好好读书,别像我一样。”他用另一只手拍了拍我。说完,他将手里那根烟扔向夜空。烟火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最后那星星点点的光坠落在地上,化成一圈圈的烟雾,升入已深的夜幕中。
[5]
“唉?小子?有没有听我说话啊?” “有呢。”我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什么时候……出来玩吧,”他突然说,“听说你小子这次考得不错啊……有前途,好好干啊。”
“那是,我可不像你,又是女朋友又是打架的。”我逗他说。
“嘿嘿嘿……我冤枉,我早就‘从良’了好不好?打架……没意思,反正到头还不是两败俱伤来着。好了我得帮我老娘做事情去了……要不然等会儿又是唠叨,我可受不了。”
“嗯……那再见喽。”
“拜。”
结束与苏陌的通话。我又望向天空,看那些飞翔空中的风筝。它们依旧那样自由,那样轻轻地在天际划出轻柔的痕迹。宛如那些我和苏陌所共同拥有的时光,那样云淡风清,却又那样令人留恋。我知道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崎岖,有坎坷,不是一帆风顺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就像那些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