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需要“水的洗礼”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的洗礼”没有破坏性,它能洗掉不好的东西,使事物得以纯化,留下美好的东西。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接受的就是“水的洗礼”,出现了诗歌、绘画、雕塑、舞蹈等精英文化,用艺术来抚慰心灵,用美和爱来关爱生命。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复兴时期,这个和平时期同西方文艺复兴一样需要精英艺术来进行“水的洗礼”才能使整个社会得以和谐发展。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探讨人的生存问题。我们可以分析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如《一个扭秧歌的人》《进城》等,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获得观众的肯定和喝彩,是因为这些作品都触及到人性问题,人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的不是矫揉造作的动作和技巧,而是看见了鲜活生命的存在状态和意义。
  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的编导张继刚对民间艺人凄苦生存状况的内心触动加上于晓雪在农村真实的生活体验,使得这个作品有血有肉,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于晓雪的表演十分质朴,你感觉不到他是一个经过雕凿的演员,他那呲牙咧嘴的憨笑、那痴迷的眼神、那颤动的手指和脚趾都十分动情,舞台上表现的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热爱秧歌的民间艺人,他的爱与舞蹈紧紧相连,舞蹈的结束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民间老艺人的真心热爱和苦心传承,一个民间老艺人的离去有时也就是一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消亡,他们的生命是如此平凡,他们的爱如此朴实,但他们留下来的财富却又是弥足珍贵。透过这个舞蹈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冷漠,呼吁当代的中国人更应该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树立自己的民族品格。
  2007年春晚,东北师范大学表演的《进城》是表现农民工在现代都市生存境遇的舞蹈作品。舞蹈通过夸张和诙谐动作的设计,使我们看见了乡下憨厚老实的农民带着几分好奇、几分自卑、几分希望,背着简单的行囊,穿着过时的衣裳,迈着坚实的步伐踏进现代都市,他们有时出现在人流拥挤的公交车上,有时又出现在人山人海的招聘市场,他们辛勤奔波在城市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以各种各样的角色参与城市的建设,有保安、服务员、建筑工人等等,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凡是观看了《进城》这个舞蹈的观众,都会有所思考,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每年两亿多的农民工奋斗在城市建设的各个阵营里,80%的城市基础建设灌注了他们辛勤汗水,他们吃苦耐劳,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用勤劳和智慧修建幢幢高楼、拓宽条条马路、架起座座桥梁,为城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但是我们能经常听到一些消息说农民工讨不到工资,或者工伤事故等纠纷问题,农民兄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现实,也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群体已成为现代都市生活当中的弱势群体。很多的“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还有的人甚至把农民工在城里务工的表现编成歌曲来“教育”他们。劳动光荣,劳动者是最美的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为城市建设所付出的一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全社会应该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人格,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如果没有9亿农民生活的和谐幸福,我们的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
  人有高级的情感和精神文化需求,有发现美和表现美的才能。在欣赏舞蹈《小溪·江河·大海》时会因身临其境而忘记小我的荣辱得失,感叹祖国山川、河流、大海的秀美神奇,从而增加你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看《无言的战友》时会被舞蹈中的故事所打动,并为之伤心和惋惜,使你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在唱响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新世纪,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舞蹈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有责任深入生活,用朴实无华的仁爱之心创造真挚感人的艺术作品,来唤醒人们,使人们关爱生命、尊重劳动、善待他人、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我想只要我们“水的洗礼”多一些,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近年来,地处豫中南的漯河市,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在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环境支撑的同时,漯河环境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漯河特色,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蔓延趋势,促进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探索和实践之路,其取得的成绩也令人刮目相看:市区主要饮用水源地澧河水质一直保持在地面水二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为河南省最好的城市过境河流之一;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高于3
期刊
节日里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往往内裹礼仪“糖衣”的权钱交易,一些人由此痴迷于“节日情结”,一些人由此患上了“送礼焦虑症”……其中,“礼尚往来”的“主角”,多是掌握着“一锤定音”权力的“一把手”。各级“一把手”也因此成为节日腐败的高发岗位。  透过形形色色的节日腐败案件不难发现,虽然反腐倡廉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健全,权力寻租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依然频频“出事”。如何把权力装进“
期刊
一个旭日般升起的国度,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更新着自己的地理外观,城市与乡村的建筑群蓬勃而出,高速前进的列车将它们严丝合缝地连接为一体,似乎无视全球共同关注的能源问题,这造就了一批高能耗建筑——姑且称它们为垃圾建筑,当然,这是上世纪80年代至世纪之交爆发的建设综合征。  幸运的是,如今,政府与地产开发商的眼界都在放宽,我们才得以重新审视未来的城市和乡村计划。    新能源的机遇和瓶颈    笔者始终相信
期刊
在我国,状元塔并不少有,而民权县那座“双状元塔”,令记者仰慕已久。双塔载誉载奇、栉风沐雨已历952个春秋,她见证了千年中华沧桑巨变,伴随着黄河儿女世代追求。正值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一行来到民权县双塔乡,在“双状元塔”下览胜钩沉,在和谐之乡采风探究,所见双塔故乡,正续写新的传奇,彰显时代风流。    根据史料记载,双塔原属杞县,旧称雍丘。唐朝末年,村北曾建有总成寺,寺内绘有壁画双
期刊
编者按:  邓州市人民武装部前身是邓县人民武装支队部,成立于1949年7月。半个多世纪以来,邓州市人民武装部在南阳市军分区和邓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务实奋进、锐意进取,人民武装部整体建设稳步上升,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先后获得了总部、济南军区、河南省军区等授予的各项荣誉300余项。曾连续十年被总部表彰为“刊授教育先进单位”,被中国雷锋城委员会、中国雷锋精神委员会表彰为“学雷
期刊
瓦刀,建筑行业最熟悉的一个基本实践操作工具。而在沈韦良先生的眼里,它就像一个手掌,在每一个清晨去迎接东升的朝阳;像一面红旗,在工地上飞舞,激发奋进的力量;像一管大笔,饱蘸浓墨似的砂浆,书写立体的诗行。  沈韦良是靠瓦刀起家闯天下的,17岁的时候就拿起瓦刀砌墙,走南闯北,如今已是一家拥有数家分公司的董事长了。沈韦良也是靠瓦刀在书画艺术道路上探索出一方新天地的,如今小有名气,被誉为“亘古瓦刀书法第一人
期刊
彭世成立10年来,有力地见证着修脚行业的成长与变迁。也许,人们还不能一下子转变昔日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但是与以前相比,这种职业已经逐步被大家所接受认可。如今,修脚师已被定为专项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就在2010年,北京清华池修脚传统技艺被列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古老技术的挖掘和发扬。  2001年,彭世第一家店在郑州街头悄然开业,这也是建国以来郑州市第一家专业的、独立的室内
期刊
现阶段大型煤站锅炉的低负荷正常运行以及设备启停等阶段以及化工、石油、钢铁、水泥与陶瓷等行业的具有明显烟气排放低的特点的工业锅炉中,由于烟气排放温度低致使部分SCR技术的锅炉很难正常工作,故我们亟需研究和开发高效的低温烟气脱硝技术。基于此,本研究课题提出改性TiO2催化剂催化分解H2O2蒸汽氧化脱除NOx的技术。该技术的一个核心出发点就是脱硝催化剂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使用共沉淀方法成功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Mo/TiO2催化剂。和纯TiO2催化剂进行对比,在较低温度段(80~160℃)下考察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环境问题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他们当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放无产阶级的伟大战斗中。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忽视人类还面临着另外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人与环境的问题。在他们的哲学理论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论述,提出的“两次提升”、“两种尺度”、“两个和解”完全可以作为指导当今保护生态环境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两次提升”: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路向    恩格斯在
期刊
近年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能源愈发匮乏,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开发和利用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已经迫在眉睫。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电化学能源转化技术,能够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电能,具有独特的环境效应,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MFC大多采用以氧气作为阴极电子受体的空气阴极,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电池结构设计简单,且空气中的氧气廉价易得,不会额外增加系统的运行成本。因此,如何获得高性能空气阴极成为了提高MFC性能的关键之一。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