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桃花狂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它的花瓣,它的颜色,它的芬芳馥郁,它粉红色的漂亮颜色,美到令人窒息。
  陜北每年四月初至五月初,桃花就开了。我有个朋友的家里种了一大片桃树,已形成密集的桃林。我每年都要去他家里看桃树花,漫步在其中,桃花怒放,美到令人陶醉。桃树的上方,满是绯红的色彩,仿佛仙女轻盖着的一层薄纱,如夕照的晚霞,似朝阳欲出时的晨光,风儿吹来,这绯红飘忽着,游移着,有了梦幻的感觉。走近,看得真切,这绯红居然有了层次的分辨,四周轮廓边沿呈淡红,中间红得深些,上面是蓝天白云的衬托,点缀些下边绿油油的麦苗,简直是太美了。那未开的却像红豆似的圆润剔透,最美的诗意蕴含在半开半露中,朱红色的萼儿挺立在柔软的枝上,开裂的苞儿中间露出一丝浅红,它美的你无法形容。我见过不少红柳绿的美景,但不管是哪里的花,都比不上桃花的气魄与韵致。它的美和香味,吸引来了很多的小蜜蜂,它们嗡嗡地飞到桃花约五六厘米处便收起了翅膀,轻轻吻着花瓣,轻轻地钻进花蕊,轻轻吮吸那甜甜的蜜汁,离开时,依然收拢着双翅,待身子跌下几厘米时才张开翅膀,欢叫着向另一朵花儿飞去。我认真的观察着这一切,让我惊讶,桃花的美,居然让蜜蜂也懂得了珍惜它。在这种意境下,我感觉到的是兴奋是美妙。厌烦了这社会上是是非非的我,欣赏享受着桃花的美,细细品味着桃花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它能让你心安,心安也则身安。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态,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高低疏密,意态天然。我站在桃花林中,我早已被无边无际的花海包围,我也像一只蜜蜂一样,面对无数花的笑靥,舒展了心情的烂漫,一份浓情只为这片花海心醉。那汇聚了一身的美好,在眼里,在心里,在悠然恬淡的光景里,不管怎么看,都是一种赏心的欢喜。严冬已去,春色正浓,嗅着桃花的馨香。直欣赏到夕阳透过云层,晚霞撒落在这桃花林中,把数也数不清的桃花镶成了黄红色,分不清哪是夕阳的光影,哪是桃花的玉瓣。十亩桃花十亩红,十亩桃林十亩香,别以为这仅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我朋友美好生活的写照与缩影,我仿佛看到了成熟了的青红色的桃子挂满了枝头,我听到丰收了朋友在庆贺的声音。
  我想,等我退休了,我就买一块地,种上一片桃树,让它开着艳丽的桃花,只因看桃花那美丽的红色,也因不想辜负了我妈给我起的这个幸福漂亮的乳名“桃桃”,让一片桃花红围绕着桃桃我,这是多么的幸福,这是不错的抉择。等我的桃园的桃花开放时,待到某一天你我暮年时,静坐在我庭前,吃我的桃子,品茶,赏花落,笑谈浮生流年,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到那时的我,早已是醉倒在了桃花铺就的辉煌里,你也一样醉倒在我的桃花辉煌里了吧!
  呵呵!什么是幸福?我认为这才叫幸福。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期盼着在一个转角忽逢桃花林,然后在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找到宁静,找到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从此与世事无争,岁月静好。我常对周围的人说待到老年时,到一小镇过田园式生活,可有人说:那多没意思很苦的,可我不感觉它苦,我感到那样的生活是甜蜜幸福的生活。是的,归田园的是心,而不一定是人,一年有四季,每一种季节,都不是节气,是一种心境。时光把不堪赠予人的同时,也把经历的硕果随手相赠。我要放开所有烦琐之事,当一个对红尘不理不问的渔樵闲人,守着青瓦老宅,一窗暖阳,一声念安,已足够。日出忙活我的桃园,只希望每一天,每一年,都要摘到果子来品尝。日落读书,品茶,听鸟鸣,不看繁花、不闻柳莺,只看人间的细水长流,只闻我的桃花香。
  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很坦然的。
  ——选自作者《榕树下》
其他文献
有一种文明叫驿道  出生至今,五十四年间我居住的地方依次是都江堰、重庆、万源、白沙、龙泉驿。这些地方,要么傍河流,要么穿古道,要么河流古道兼而有之,无一例外。  但这不是孤案。  人类的落居、社区、城池总是沿着河流与古道布局的,先前的人类更是。就承载人类栖身的载体而言,古道是文明的产物,河流(不含运河)却不是——早在文明萌芽前,河流就在那儿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两河(底格
期刊
瞬间的决定  我独自坐上从鄂尔多斯到阿拉善左旗的长途大巴,一路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沿途快速流走的风景。  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头顶上的白云或绵绵如絮或漫漫如雪,聚散无常、变幻莫测。  草原是绿色的海洋,浩瀚得无边无际。蒙古包就像硕大的白色蘑菇,从草地上钻了出来,星星点点。  当文友热情邀约去阿拉善时,似在冥冥之中,有一双无形的手拉着我,让我决定了渴望一次灵魂的放逐,一次没有提前计划的远行。  在
期刊
阿里的冬天来了  阿里山上,从21日开始的大风吹了两天两夜,吹的人头发干枯、皮肤缺水、口鼻干燥、尘土满身,终于在秋分的这天下午吹走了持续了四五个月的艳阳天,吹来了阴云漫天的雨雪天。当天晚上,风住雪至,零碎的雨雪飘飘洒洒而来,我们下榻的陕西大厦开始供暖,阿里的冬天已不容置疑地到来了。  远处望去,云雾中笼罩着的燕尾山和连绵的山脉,朦朦胧胧中勾勒出山体雄奇的轮廓,山梁上的五彩经幡和已经被薄雪覆盖的山顶
期刊
我越来越感受到,文字不是滋润“虚荣之花”的甘霖,它能证明我存在的价值,它是我内心和大脑的回放及再现,它给予我的不应是虚无的自信,而是畅快淋漓的满足感。  在年少时,每当别人夸我的作文时,我一颗小心脏突然像蹬上了弹簧,“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血液加速供应,脸庞现出玫瑰色,犹如饱饮了葡萄酒似的,绽放出得意的花样。  我咬着大拇指,在心里深深地一遍又一遍享受那份荣耀。那时的我,置身在一个纯真且天真,稚嫩又
期刊
我不是父亲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女儿,成长的历程中常常缺少父爱,独自跌跌撞撞长大,和父亲始终有一段无法跨越的距离。我们两个是前世的仇人,我常常像刺猬一样刺向他。  父亲最初是一个农民兼渔夫,自食自足,日子虽过得清贫,倒也安稳。我家女孩子多,在重男轻女的乡村,一连生了四个女儿,老三一出生就送了人,这让父亲很抬不起头来,也对几个女儿有点嫌弃,不知受了别人多少次的嘲笑,直到弟弟的出生,他才彻底抬起头来。  我
期刊
九月是秋色的高峰时节,我们从风景秀丽半山腰开往向优胜美地的山谷,又开上北面的山坡,一路金黄的杨树,红灿灿的枫树,仰望高原蔚蓝的天空以及纯白的云朵,俯视绿色高耸的古老柏树森林,瞬间似置身在于另外一个世界,女婿告诉我,我们到达太浩湖了。  博士后女婿辞去原有南方哈佛之称的riceuniversity米饭大学工作,在一家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下的大型企业里当技术高管。他们一家子从美国南部休斯顿市迁移到美国西部
期刊
我喜欢海,是因为父亲。  父亲在山东胶南出生,离黄岛很近,一望无际的黄海给了父亲太多的乐趣。  小时的父亲,喜欢听海哗哗的声音,喜欢闻海咸咸的味道,更喜欢在金色的海滩上玩耍。那时,年仅10岁的父亲,经常带着四叔在海边捡贝壳、蛤蜊、螃蟹,海螺,运气好时父亲还能捡到小海龟、海星。父亲常常把捡到的活着的小海龟、海星又放回大海。到了夏天,他和四叔在海水里一泡就是个把小时,玩够了就在沙滩上刨个大沙坑,然后把
期刊
不做生命的过客  过客,好久又看到这样的字眼。回想父亲刚去世那段时间,曾经一种流浪者的情怀在岁月的忽明忽暗中燃烧着我有限的生命,这不能不让我心痛。  那个时候,可以路过很多地方,很多风景,哪怕是一朵牡丹,一束丁香,或是一株野草,亦或是陌生的人,都总会在我脑海中闪现电影的场景,然后演化成现实,载入心中,或者成为记忆,或者很快遗忘,总之,就这样带着风声而过,我就这样沦落成为了过客。和路过的任何事物一样
期刊
几根铁索搭的骨架,支撑起几块铁板做的桥身,横跨在白草羌人的母亲河——白草河上。桥的一端挑着狮子梁,另一端挑着青树子岩。这就是我的故乡——片口的铁索桥。  座落在北川西北部的片口乡,处于北川、平武和松潘的交汇口,解放前这里成了鸦片贸易的中心,由此带来了畸形的繁荣。形形色色的人各怀心事在铁索桥上往来穿梭。清澈的白草河像飘逸的丝带从铁索桥下不知疲倦地流过。相对桥面各怀心事的浮躁,它异常平静。走过铁索桥,
期刊
一  傍晚,一切如故,黑暗籠罩了天空。仿佛进入了一场优美的梦,除了深邃,还是深邃。  每天晚上,少年都会经过那片站立着路灯的名字叫十字小街的土地。每晚都会迎着冰冷的使人憔悴的风踯躅着。那只路灯,忽明忽暗、忽飘渺忽光亮,大概是在嘲弄着某个贪看街景的傻瓜。  要等的风景永远都不会出现。  又好像出现了,但其实并没有,从眼前飘过,带着无限华丽、又带着丝丝动人、也带着三分冰骨。  少年拥着一身傲意,携美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