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的农村初中教师工作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教师则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这些要求:德才兼备、关爱学生、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关注课堂教学形式等。
  农村教师留守儿童义务责任作为班主任,惊讶地发现,本班60位学生中,父母长期在孩子身边的有9人,而父母均长期不在身边的有40人。其中,有10人家庭是父母离异。这是该班的现状,或许也是当前的普遍问题。而作为当今的教师,则是任重道远了。
  一、应做德才兼备的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诸多的传统观念和至高美誉已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即“教书和育人”,而且靠的是德才兼备资本。这也是所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师们的一种理想期望值。
  二、应与学生有良好的关系
  1.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
  (1)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孩子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西部某一县域内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孩子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缺乏抚慰,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导致一部分孩子行为习惯差,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3)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孩子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孩子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个年龄段孩子逾四成以上留守孩子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孩子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4)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孩子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态度。自然就把精力放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慢慢地孩子就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然而,除了监护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他们的老师了,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周围人们,特别是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
  2.老师应理解和关爱学生
  对学生给予理解和关爱,就要坚持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教师应充分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相互的尊重和信任,才会有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及学习氛围。
  因此,当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者”,而应是他的“导师”:疏导他,宽容他,引导他。小杰(化名),父母离异逾10年,由姑姑监护,懒惰,没有学习行动。也有老师说该生没有“看头”。有一段时间,该生心事重重,行动过激,我找到了他,本想高声批评,但最后以缓和的态度与其谈话。最后了解到:他想到学习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有点灰心,失望,而且他爸这次很大可能要关注他的学习,因此害怕,甚至是绝望。我当时很庆幸,没有一开始就批评他,而且,听到他的心声后我很震动。我立刻与其交流,帮他认识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一定会有回报。之后他做人做事的态度更端正了。从英语科成绩看,成绩也在进步,从一个月前的42分,到半个月前的51分,再到最近的62分。我欣慰,他也有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关心、愛护、尊重、宽容和理解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学生的缺点不能批评。老师应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说话的词句及谈话的方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是有独立人格的独立体。要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地爱护和帮助。
  三、能注意课堂教学形式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角。为了激发、保持并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钻研教材,根据内容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体验情景的真实程度能引发学生对新知深刻的体验反应,强化新知的记忆。作为英语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来学习兴趣。
  1.“玩”中“演”
  如在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这一单元时,我把班级中的课桌安排成多个十字街道示意图,然后请一部分学生扮演街道的不同地点,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病人、服务员等,让他们设置情境,在表演中试着用“Excuse me”“Is there a …”这种问路和指路的表示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也很好。
  2.“实际操作”
  这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如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如何制作“a banana milk shake(香蕉奶昔)”步骤时,我采用了“带材料和工具”到教室这一方法。老师操作一步教授一步。之后又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说出步骤,这样教学效果相当好。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做人。不但是他们尊重的老师,而且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参考文献:
  [1]秦益锋.小学英语教学呼唤体验式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3]刘冬敏.现代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
其他文献
氨茶硷与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治疗误吸综合征16例疗效观察福建省立医院内科胡振徐,许新烟本文观察了加用较大剂量氨茶硷气管内注入治疗误吸的昏迷病人16例,总有效率达87.5%,副作用小,报道如
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需要热爱生命,热爱事业,尊重呵护每一个学生;然后还要读教育专著,提高自身素养,并和与学生一起考试,有助教学,进而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光彩。  语文老师生命素养考试做一名教师易,做一名好教师不易。我们怎样做更好的语文老师,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光彩呢?  一、热爱生命,热爱事业,尊重呵护每一个学生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原本应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内容多样性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本刊讯:11月5日上午,余姚市青少年宫在服务大厅组织开展了主题学习会,姚文倩主任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把它和工作实际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在日常档案工作中,要加强各部门的归档意识,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精心编制归卷目录,增强档案规范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责任意识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医院档案是由党群、行政、医管、科技、基建、设备类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形成的综合性档案体系,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的宝贵财富。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教师对孩子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教师应在唤醒孩子的心灵并在与孩子的心灵互动中得到洗礼,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升华自己的教育情怀,逐渐抵达教育的本真。  生命教育对话成长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退休老教师,被某劳教所邀请,给一批少年犯上课。老教师视力不好,走向讲台时被绊了一下,当场摔倒,即刻引得哄堂大笑。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场面,怎么办?此时,这位老教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已深刻意识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为创造能力是21世
摘要: 案例背景:《小图片大作用》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的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7课的课程,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案例描述:在课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吟诵古诗,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咏鹅》(一幅有插图,一幅无插图),激发学习兴趣后,提出闯关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找工具、自主尝试、多媒体演示等操作,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最后交流分享,展示优秀作品,评价。评析:新课程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
学生实习是校教学的重要工作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重要环节,也是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信息反馈。作为指导老师,如何指导学生更快进入工作岗位,如何融入企业,能否正确角色转换,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工作者,是指导老师应重视的问题。  中职学生实习社会责任感中职学生正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时期。总体上说,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就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紧跟时代的节拍,把握好学校的定位,明确好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的各类高级人才。  关键词:思德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环境 人才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的栋梁之才。德是人才之本,德是水之源,才是水之波。德就是指一个人的人品、人格、道德、品质、情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处世之道。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