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的力量重构维多利亚时期的《荆棘之城》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迎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其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民族信仰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现当代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荆棘之城》的空间布局、叙述手段、主题构架和故事情节出发,分析了作者以女性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来重构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形象,并借此揭露现当代女性生存现状和社会弊端的目的。通过本文希望对中国女性地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文化缺失提出借鉴方案。
  ◆关键词: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荆棘之城》;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时期的工业革命和对外扩张,使英国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道路,英国的国力到达巅峰。上世纪九十年代,英国出现众多作家通过后现代理论支撑将历史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对维多利亚时期进行了重新发掘和阐释,以多层次、多意义、多维度的叙事方式创造了“新维多利亚小说”流派。正如金冰对“新维多利亚小说”定义的那样:“新维多利亚小说,指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维多利亚时代作为描述对象或以维多利亚时代作为故事背景的新历史小说。”“新维多利亚小说”的诞生,是英国维多利亚研究的热潮、历史小说的复兴和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等因素推动的产物。他们试图在历史框架下重构当时多元、复杂、矛盾的社会,讨论物质充裕与精神空虚、科学教条与宗教信仰、灵魂崇拜与肉体欲望、个人利益与政治桎梏、男性霸权主义与女性意识觉醒的冲突等问题,以文学手段将重构的历史与当下进行对比,把不同时代都存在和共通的社会弊端和主流偏见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萨拉·沃特斯是“新维多利亚小说”流派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英国的现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她将历史与虚幻、现实与想象进行了融合,描绘出了与传统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相悖的形象。她的《轻舔丝绒》、《半身》和《荆棘之城》被誉为“新维多利亚三部曲”,这三部作品“着重描繪了十九世纪伦敦的社会和历史文化,强调对性别问题、穷人、流行文化以及伪科学尤其是唯灵论的书写”。其中,《荆棘之城》入围了英国文学大奖“曼布克”和“柑橘奖”,获得了“CWA历史犯罪小说匕首奖”。萨拉·沃特斯着墨于女性犯罪和女同性恋的书写,用小众边缘的叙事角度、交织重叠的写作手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极富张力的冲突设置,来挑战男性主流话语权及传统的历史观。她关注被主流话语边缘化的女性生存状况,表达女性在男性霸权统治下,对彼此之间升起的欲望、信任、帮助和背叛,以新女性形象的独立叙事之音及其在新历史主义构建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变化来暗示女性开始进入公共领域,开始挑战男性霸权的尝试。这种从女性角度出发的新历史小说,以当代女性的体验与历史上女性的命运相呼应,重新塑造了在历史长河中另类的女性的形象和轮廓,使自己笔下的女性从男性霸权的从属关系中挣脱,冲击了由男性话语建构的历史刻板印象,重估了女性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对既定的主流观念提出了质疑。
  在空间布局上,《荆棘之城》重现了在英国繁荣鼎盛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进程中被人忽略的阴暗面。故事的主场景——位于伦敦城的兰特大街仿佛时代的缩影,毫无遮掩的再现了伦敦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状态。杂乱肮脏的兰特大街配合恐怖压抑的疯人院、破败荒凉的庄园、和掩人耳目的教堂,将底层人民的凄苦和挣扎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场景设置与人们记忆中、传统历史观念中,甚至是当时的文学作品里呈现的繁荣昌盛的社会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冲击。萨拉笔下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业革命的胜利、海上霸主的欣欣向荣和商业贸易的生机盎然,还有经济飞速发展和进步背后,社会底层人民的困顿和不堪。在这样的空间设计下面,作者描绘出爱情与欺骗的冲突、圣洁与虚伪的对抗、人性与罪恶的考验,都更加具有戏剧效果和张力,将男性霸权主义下的社会弊端披露得淋漓精致。
  在叙述手段上,《荆棘之城》采用交替叙述的平行手法,以女性第一人称角度来向读者倾诉故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叙述主人公是苏珊,第二部分的叙述主角是莫德。两位女主人翁通过自己的视角沿着单线故事反复讲述,跟随转换的人物主体,读者对同一事件的观点不断改变,在层层推进和反复的触摸真相后,读者会带着悬念,感同身受的来进入故事情节,直到结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令人震撼的同时被作者这种巧妙的叙事方式折服。这种片段的、互补的、限制性的和不断转化的讲述,给读者以布置了出人意料的悬念,造成了想象空间的留白和情感共鸣的激发。这种情节的布局方式和情感的递进方式,用后现代写作手法在主体的转换和交接中,加深了女性命运的交织和纠缠。用这样的交织和互相支撑,来揭露男性主流文化观点下对女性尤其是女同性恋者的压迫与歧视。
  在主题构架上,《荆棘之城》既描绘了莫德所在的哥特式中产阶级家族在封建时代历史背景下的相处方式的怪异和亲人之间的淡漠以及对女性家庭成员的歧视,通过缅怀社会道德禁锢下产生的家族悲剧来呈现维多利亚时代留下的社会创伤和集体伤痕;又从维多利亚时期的色情小说、犯罪文学描写和灵媒情节中汲取灵感,借鉴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安妮、夏洛蒂姐妹、勃朗宁夫人等的写作方式,贴近生活而又揭露生活,用借古讽今的形式来呼应女性力量的崛起;《荆棘之城》还借助性别暴力、同性恋恋情、女性犯罪等情节,来披露女性被主体话语忽视和边缘化的艰难生存状况,由此表达对男性霸权主义的反抗和批判。
  在故事情节上,沃特斯笔下的主要女性形象都涉及到了犯罪的故事桥段。无论是高贵的莫德,还是狡猾的苏珊,甚至是温暖的萨克比太太,都在为了自己的命运而计划、布局,在与传统社会观念和男性霸权抗争的情况下,甚至不惜犯罪和牺牲自己,来完成重生。女性犯罪情节在维多利亚的文学作品中是较为少见的体裁,因为在盛行的达尔文的进化观念里,女性形象应该同儿童更为亲密、更为温柔,与性的联系更少,上文提到的十九世纪的英国出现的大量女作家,也不约而同的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或认同或呼应了这样的进化论观点。然而,萨拉的《荆棘之城》和《半身》都涉及女性犯罪的情节,在反抗中造成男性角色的死亡,或者造成自身的悲剧,通过这种极端的反抗形式,女性对抗社会不公的决心被表达得深入人心,她们为了自由、平等,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妥协。   故事的最后莫德继承了家族遗产,用男性笔名靠写作为业,苏珊逃离了疯人院,重新回到莫德身边。这种看似圆满的结局,是由女性力量完成的,是独立于男性霸权下的尝试,是维多利亚时期作品不具备的自我救赎。沃特斯曾表达过:“我们都在以不同形式来重构过去,且常是不固定的过程,我们对女性的看法一直在变,对性、性别和阶级的看法也一直在变……历史小说能够戏剧性地对其进行体现”。她用当代女性书写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景象进行了重构,通过对比来警示当下,从而进行新的性别认同模式的探寻和对女性身份的重新建构。“如不理解过去就无法理解当下,由于审美需求借用色彩纷呈和寓言性的语言来让过去的文学重新鲜活起来”,《荆棘之城》中具有选择性的空间定位、具有自我意识的叙事主体、具有边缘力量的主题构架、具有悬念冲突的故事情节,都在批判被束缚、被禁锢、被压制的关于性别的历史,这种重构的私人史性质的文学表达手法,是萨拉·沃特斯尝试通过女性的力量来映射和批判后现代观念的弊端,是通过这种文化主体性的挑战来冲破荆棘之城對女性的禁锢,是用之来表达追寻一个更加自由、平等的新时代的意愿。萨拉·沃特斯以女性的力量对维多利亚时期的亚文化结构进行重构,勾勒出以女性群体形象为代表的边缘化群体在不同的社会情形下的生存图景,通过互文性的解读来对比女性群体在维多利亚时期和后现代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风气和主流观念下的状况,用契合的命运、相似的困境和不同的反抗形式,来探寻如何将当今女性参与性别政治建构的述求,通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表达出来。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男性霸权主义的影响更加根深蒂固,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的改善过程及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以及女性主体在传统文学作品里的缺失甚至是扭曲,都是值得探索和函待解决的问题。英国现当代作家中,不乏萨拉·沃特斯这类作者,他们将女性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在文学作品上结合起来,勇于揭露社会弊端、健全文化主体,对中国文学主体性重构、对女性地位的提升、对不同时代下文化的异质性和连续性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冰.维多利亚时代与后现代历史想象:拜厄特“新维多利亚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2]Cora Kaplan,Victoriana:Histories,Fictions,Criticism.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7:111.
  [3]Jeannette King,The Victorian Women Question in Contemporary Feminist Fiction.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16.
  [4]Abigail Dennis,“Ladies in Peril”:Sarah Waters on neo-Victorian Narrative Celebrations and Why She Stopped Writing about the Victorian Era,Neo-Victorian Studies,2008:48.
  [5]A. S. Byatt,On Histories and Stories:Selected Essays,London:Chatto & Windus,2000:11.
其他文献
政和县地处闽北山区,过去盛产政和白毫银针,有银针故乡之称。停产多年,近年开发生产。目前,全县茶园44342亩,其中适合采制白毫银针的政和大白菜、福安大白茶约2万亩,1991年
解微分方程,必须熟练掌握导数和不定积分的求解方法,微分方程的应用题,还涉及到导数和积分的综合应用知识,看似有些难以下手,其实牵涉到的知识也比较基础.我们认为学生只要掌
◆摘 要:德育关乎精神之成长,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是关于德育由何处出发的问题,决定着德育实践的发展方向。学界对德育实践逻辑起点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尚未达成共识。将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界定为培养人格,契合德育的本质规定,符合逻辑起点四个质的规定性,对增强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育实践;逻辑起点;人格;培养  德育作为促进人精神成长的教育,不仅关乎个体
研究内容:1.ECR1密度基因多态性PCR-RFL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完成了ECR1密度基因多态性PCR-RFLP检测方法最适条件的优化,对三种ECR1密度基因型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制成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如何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是
目的:观察亚临床剂量的氯胺酮超前镇痛对老年脊柱外科全麻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谵妄的影响,并评价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柱外科手术的老年
教育体制的优化,使得羽毛球教学模式备受重视,相关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都有了新的标准,提高了羽毛球教育水平.不同教学方式对羽毛球的教学效果影响不同,在羽毛球教学中,常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黄疸、血清胆汁酸升高、肝功轻至中度异常为主要特
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脱钩,专业技能落后,培养不出企业真正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formis West.)的流行受渚多因素的影响,品种的感病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我国自50年代以来,条锈病曾发生3次全国性大流行和多次局部地区流行,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