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子 的故事(节选)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baow1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他蹲在一个“公共茅厕”的墙脚边打瞌睡。这是他的地盘,是他发见,而且曾经流了血来确定了他的所有权的。提到他这发见,倒也有一段小小的历史,那是很久的事了,他第一次看见这漂亮的公共茅厕就觉得诧异:这小小的盖造得颇讲究的房子到底是“人家”呢,还是“公司”?那时正有一位大肚子穿黑长衫的走了进去,接着又是一位腰眼里挂着手枪的巡捕,接着又是一位洋装先生,——嘿,都是阔人,都是随时有权力在他身上踢一脚的阔人,他就不敢走近去。他断定这小屋子至少也是“写字间”了,不免肃然起敬。然而忽然他又看见从另一门里走出一个女人来,却不像阔人们的女人。接着又有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孩子也进去了,这可使得他大大不平,而且也胆壮起来了,他偷偷地踅近些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阔人们进去办的是那么一桩“公”事!他觉得被欺骗了,被冤枉地吓一下了,他便要报仇;他首先是想進去也撒一泡尿,然而蓦地又见新进去一人把一个铜子给了门口的老婆子,他又立即猜想到中间一定还有“过门”,不可冒昧,便改变方针,只朝那小屋子重重吐一口唾沫,同时拣定门边不远的墙脚蹲了下去,算是给这骇了他的小屋子一种侮辱。
  那时,他并没有把这公共茅厕的墙脚作为他的地盘的意思。然而先前进去的和他差不多的那个孩子这当儿出来了,忽然也蹲到他身边,也像他那样背靠着墙,伸长两条腿,摆成一个“八”字。他又大大的不平。
  “嗨!哪里来的小乌龟!”他自言自语地骂起来。
  “骂谁?小瘪三!”那一个也不肯示弱。
  于是就扭打起来了。本来两方是势均力敌的,但不知怎地,他的脑袋撞在墙壁上,见了红,那一个觉得已经闯祸,而且也许觉得已经胜利,便一溜烟逃走。只留下我们的主角,从此就成为这公共茅厕墙脚的占有人。
  现在呢,他对于这公共茅厕的“知识”,早已“毕业”了;他和那“管门”的老婆子也居然好像有点“交情”。现在,当这不冷不热又没太阳又不下雨刮风的好日子,他蹲在他的地盘上,打着瞌睡,似乎很满意。
  这当儿,公共茅厕也不是“闹汛”,那老婆子扭动着她的扁嘴,似乎在咀嚼什么东西。她忽然咀嚼出说话来了,是对墙脚地盘的“领主”:
  “喂,喂,大鼻子!你来代我管一管,我一会儿就回来的。”
  什么?大鼻子!谁是大鼻子?打瞌睡的他抬起头来朝四面看一下,想不到是唤他自己,然而那老婆子又叫过来了:
  “代我管一管吧,大鼻子;我一会儿就回来。谢谢你!”
  他明白“大鼻子”就是他了,就老大不高兴。他的爸爸妈妈还在的时候,他有过一个极体面的名字,他自己也叫得出来;可是自从做了街头流浪儿以后,他就没有一定的名字。最初,他也曾把爸妈叫他的名字告诉了要好的伙伴,不料伙伴们都说“不顺口”,还是瞎七瞎八乱叫一阵,后来他就连自己也忘记了他的本名。然而,伙伴们却从没叫过他“大鼻子”。他的鼻子也许比别人的大一些,可是并没大到惹人注意。他和他的伙伴对于名字是有一种“信条”的:凡是自己身体上的特点被人取作名字,他们便觉得是侮辱。例如他们中间有一个叫作小毛的癞痢孩子,他们有时和他过不去,便叫他“癞痢”。
  因此,他忽然听得那老婆子叫他“大鼻子”,他就老大不高兴,然而不高兴中间又有点高兴,因为从来没有谁把他当一个人托付他什么事情。
  “代你管管么?好!可是你得赶快回来呢!我也还有事情。”
  他一边说,一边就装出“忙人”的样子来,伸个懒腰站起了身子。
  老太婆把一叠草纸交给他,就走了。但是走不了几步,又回头来叫道:
  “廿五张草纸,廿五张,大鼻子!”
  “嘿嘿,那我倒要数一数。”
  他头也不抬地回答,一边当真就数那一叠草纸。
  过不了十分钟,他就觉得厌倦了。往常他毫无目的毫不“负责”地站在一个街角或蹲在什么路旁,不但是十分钟就是半点钟他也不会厌倦,可是现在他却在心里想道:
  “老太婆害人!带住了我的脚了!”
  他感到负责任的不自由,正想站起来走,忽然有人进来了,噗的一声,丢下一个铜子。
  从手里递出一张草纸去的时候,“大鼻子”就感到一种新鲜的趣味。他居然“做买卖”了,而且颇像有点威权;没有他的一张草纸,谁也不能进去办他的“公”事。
  他很正经地把那个铜子摆在那一叠草纸旁边,又很正经地将草纸弄整齐起来。
  似乎公共茅厕也有一定的时间是“闹市”,而现在呢,正是适当其时了。各式人等连串地进来,铜子噗噗地接连丢在那放草纸的纸匣里,顷刻之间就有五六枚之多。这位代理人倒有点手忙脚乱了。一则,“做买卖”他到底还是生手;二则,他从来不曾保有过那么多的铜子。
  他乘空儿把铜子叠起来。叠到第四个时,他望了望已经叠好的三个,又将手里的一个掂掂分量,似乎很不忍和它分手。可是他到底叠在那第三个上面,接着又叠上第五第六个去。
  还是有人接连着进来。终于铜子数目增加到十二。这是最高的纪录了。以后,这位代理人便又清闲了。
  十二个铜子呢!寸把高的一个铜柱子。像捉得了老鼠的猫儿似的,不住手地搬弄这根铜柱子,他掐断了一半,托在手掌里轻轻掂了几下,又还过一个去,然后那手——自然连铜子!——便往他的破短衫的口袋边靠近起来了。然而,蓦地他又——像猫儿噙住了老鼠的半个身子却又吐了出来似的,把手里的铜子叠在纸匣里的铜子上面,依然成为寸把高的铜柱子。
  第二次再把铜柱掐断,却不托在手掌里掂几掂了,只是简洁老练地移近他的破口袋去。手在口袋边,可又停住了,他的眼光却射住了纸匣里的几个铜子;如果不是那老太婆正在这当口回来,说不定他还要吐出来一次。
  “啊,老太婆,回来了么?”
  他稍稍带点意外的惊异说,同时他那捏着铜子的手便渐渐插进了衣袋里。
  老太婆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似的,只把扁嘴扭了几扭,她的眼光已经落在那一叠减少了的草纸以及压在草纸上面的铜子。
  “你看!管得好不好?明天你总得谢谢我呢!”
  他说着,睒了一下眼睛,站起来就走。
  走了几步,他又回头来看时,那老婆子数过了铜子,正在数草纸。于是他便想到赶快溜,却又觉得不必溜。他高声叫道:
  “老太婆!风吹了几张草纸到尿坑里去了!你去拾了来晒干,还好用的!”
  老婆子也终于核算出铜子数目和草纸减少的数目不对,她很费力地扭动着扁嘴说道:
  “不老实,大鼻子!”
  “怪得我?风吹了去的!”
  他生气似的回答,转身便跑。然而跑得不多几步又转身擎起一个拳头来叫道:
  “老太婆!猜一猜,什么东西?猜着了就是你的。哈哈哈!”
  他一边笑,一边就飞快地跑过了一条马路。
  (选自叶子铭编《茅盾·社会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略有删节)
  品 读
  《大鼻子的故事》是茅盾写于1936年的短篇小说。小说聚焦了当时“大上海”三百万人口中最不起眼的一群人——流浪儿,从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社会动荡的大世界,读来令人唏嘘,令人难忘可怜可爱可期许的大鼻子。
  从节选部分,可以看出茅盾深谙儿童的心理,也非常了解那一时期城市流浪儿童的生存处境,更在书写这一题材时倾注了无限的悲悯。
  大鼻子的存在,是极其卑微低贱并且艰难的。他对茅厕的认知是很经过一番体察的,他的茅厕领属权也是流了血才换来的,他对名字称谓的判断是有自己的尺度的,他的守信是要打折扣的,他的无赖痞气也是被短暂的人生经历熏染得足足的,而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带着孩子的天性!
  像孩子那样看,像孩子那样说,像孩子那样认识、理解,像孩子那样举手投足——贴着人物写,写出人物最真实的喜怒哀乐,是茅盾塑造大鼻子形象成功的关键。同时小说很注意细节描写,节选部分大鼻子倒弄铜子的细节,就很真实地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斗争。
其他文献
第二天早晨护送我到周恩来的司令部去的,就是列宁儿童团的一个团员。司令部原来是一个不怕轰炸的小屋,四面围着许多同样的小屋,(1)农民都若无其事地住在那里,尽管他们是处在战区中间,而且他们中间还有个东路红军司令。我心里不由得想,红军能够这样不惹人注目地开进一个地方,是不是红军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附近驻扎一些军队似乎一点也没有破坏农村的宁静。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2)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
期刊
学习经典篇目《沂水春风》时,学生往往有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对于子路和冉有的治国设想,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公西华为什么只想做一个小相?孔子赞同曾皙什么?孔子的理想具体又是什么?对此,我想用关联阅读的方法,结合《论语》中的条目以及其他文化经典作品的内容,用文本来解读文本,搭设一个探究儒家思想的支架。  一 聚焦人物,结合儒家“为政”的原则,分析治国设想  子路和冉有在谈自己的理想时,都谈到了治理国家
期刊
[一 不是渔夫的“渔父”]   “渔父”是《楚辞·渔父》中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文章开头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说法,这时应该是顷襄王执政期间,屈原在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容颜憔悴,心情苦闷,他来到汨罗江边,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是多么希望有一个人来排解他内心的愁苦啊。这个时候渔父出现了,他说:“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期刊
爱融在生活的琐碎中,慢慢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  记得有一次我因病住院,父母工作忙碌,住在乡下的奶奶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照顾我的重任。也许是生病心情不好,也许是医院那浓重的消毒水味,导致我的胃口一直很差。这让奶奶很焦虑。或许在这个没什么文化的老人看来,不爱吃东西,没有食欲,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更何况还是在生病的时候。  为了能让我吃上一份可口的饭菜,奶奶总坚持回到家中亲自给我做饭。似乎只有这样
期刊
人是世间最富智慧的生物,而人性则是人身上最耀眼的光辉。  回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地屠戮中国百姓,俨然已成为一台兽性机器,而穷苦的中国农民却在抗战胜利后收养了大批日本遗孤,他们应该这样做吗?又如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小分队冒险营救瑞恩,只为让他活着回到母亲身边,却付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这又值得吗?  对于收养日本战争遗孤,我觉得应当如此。至少,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应当如此。我们不曾经
期刊
概要写作,是一种控制性的作文形式,要求阅读者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用自己简洁、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旨与主要内容。概要写作评分标准要求:1.对原文要点的理解和呈现情况;2.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3.上下文的连贯性;4.对各要点表达的独立性。基于此标准,完成一篇概要写作需要重视语篇结构的解读分析,从语篇的体裁、结构入手去解读和架构概要篇章;从段际、句际、句内的逻辑关系去解读和建构语篇内含的衔接
期刊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一张央视新闻报道的截图在网络流传,画面中,一位与会人员貌似倒拿着会议手册进行阅读,一时间引得讽刺挖苦声一片,称其“装模作样”。两天后,央视新闻发微博称,为方便阅读,一些国际会议的会议手册是中英文正反印刷装订的。也就是说,那位与会人员的阅读方式正是英文版的正确阅读方式。  【题目解析】  本题关注现实,提倡思辨。解读题目,不难发现事件发展过程:网络流传
期刊
这位仁兄,与他相识也有不少时日了,师长们对他不甚了解。但真正了解他后才会发现,他的性子却是极好的。  这位仁兄,患着一种奇怪的“病”——乐于助人。自称“小雷锋”的本人,看着他为同学们忙前忙后,心里怎能畅快?于是,我开始和他争抢助人的机会,直到不再有他忙碌的身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爽快!“唉,真无聊!”他时常无趣地转悠……后来,学习节奏加快,时间越发紧张,我忙于学业,帮助别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随着“小
期刊
广阔焦黑的土地,橘红的夕阳似混沌的泪水倾泻下来,一个孤单的黑影牵着一只孤单的风筝,晃晃悠悠地走在无边无际的寻觅里。  爱恨交加的脆弱心灵  树林青涩的香气,布满醉人蔷薇的庄园大道,水晶灯下闪着星光的柔软金丝挂毯,玻璃露台下成排成片的鲜红樱桃树嗫嚅着随风摇晃……这奢华的生活,就是富家公子阿米尔的童年印象。他的父亲,那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亲手打造了这个光鲜亮丽的城堡。阿米尔怯懦、迷茫,父亲是他的英雄,是他
期刊
幸福是什么?幸福若有形态,那会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幸福像玻璃一样,因为平时从未察觉。它很透明,却又别样亲近。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而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就像毕淑敏所说的,我们不断追求天边遥不可及的星星,却忽视了近在眼前的一轮明月。因此,我们往往陷入不幸福的误区。其实,真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