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性增辉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ou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世间最富智慧的生物,而人性则是人身上最耀眼的光辉。
  回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地屠戮中国百姓,俨然已成为一台兽性机器,而穷苦的中国农民却在抗战胜利后收养了大批日本遗孤,他们应该这样做吗?又如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小分队冒险营救瑞恩,只为让他活着回到母亲身边,却付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这又值得吗?
  对于收养日本战争遗孤,我觉得应当如此。至少,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应当如此。我们不曾经历抗战烽火,却仍能感受到它的残酷与血腥;我们不曾处于中国平民引颈待戮的境地,却仍能知晓他们的恐惧;我们也不曾陷于中国大地成千上万的平民颠沛流离的处境,却仍能感知他们失去亲人的苦痛。而正是这些饱尝战祸的平民,却收养了敌人的骨血。这是多么光辉的人性!纵使日本侵略者犯下滔天大罪,而他们无辜的后代,即使身处襁褓,也要为此付出代价吗?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德报怨的优良传统,更不用说对那些不谙世事的孤儿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我们沉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复仇中,对这些战争遗孤痛下杀手,虽逞了一时之快,但我们这泱泱大国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将何去何从?我们和侵略者又有何不同?所以我们要以博大的胸襟去包容、接纳这些战争遗孤,用人性的光辉温润感化他们幼小的心灵。
  而对于拯救瑞恩,许多人可能觉得这太不值得了。但在我看來,值!拯救瑞恩其实反映了美国争霸世界的过程中在每个美国大兵身上都有可能发生的事。瑞恩的三个兄弟已经阵亡,如若不营救瑞恩,当儿子全部战死沙场的噩耗传至家中,在家门口望眼欲穿苦苦等待的母亲将经历怎样的肝肠寸断!只为团圆的一眼温情,古往今来,多少士兵在疆场上拼杀,熬过伤病疼痛,闯过枪林弹雨,涉过殷红血泊……而营救瑞恩,为的不就是这么一眼吗?即使流再多的鲜血,也要拯救瑞恩,这不正是人性的光辉之处吗?《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会引起轰动,正是因为影片展现出的人性光辉所带给人的内心触动。在光辉的人性面前,鲜血的播撒使人的内心得到升华。即使小分队的所有队员都献出了生命,却颇有一种“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慷慨气概。他们用升华的心灵让死亡低头,用人性的光辉铺就了瑞恩与母亲的团圆之路。当瑞恩与母亲团聚时,他们会在天堂笑着……
  不曾亲身经历,我们无从了解当事人的心理,但我们读懂的,是他们做出的决定所投射出的人性之光。在人性面前,任何困厄只是陪衬,再多艰难都是点缀,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其他文献
一  亲爱的武汉学友:  你好!  此刻,你们那里的天气还好吗?  或许你不知道,我们这里下雪啦。你能想象吗?就在昨夜,没有月光,当所有路灯都点亮的时候,推开窗,你会听见雪子打在雨棚上的声音,噼里啪啦,像跳跳糖炸开在舌尖,有一丝丝惊喜。  我打开窗,一股股冷气就像游走的毒蛇钻进我的领口。我呼吸一滞,心脏瑟缩,就莫名想起王开岭写的一句话:“雪是哀的。”  我突然能想象他落笔的情景,我如他一样为这念头
期刊
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除过几个令人敬畏的机关——如县革委会、县武装部和县公安局外,他差不多在许多机关的院子里都转过了——大多是假装上厕所而哄过门房老头进去的。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期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
期刊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而一双手还在颤抖,一声声叹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那点点剔透的水珠儿在扉页上开出了无色的哀花……我思忖着多久没为一个故事而潸然泪下了,耳畔仿佛《梁祝》绵绵不断,如絮语呢喃,滑入心海。脑中反复出现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心中也是“最难将息”。满腹的悲楚,竟不随大江而东流去。  初看书名,我以为其内容和伊斯兰教
期刊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盼望快点长大。而长大了的我们,却总是想念小时候。时间悠远,谱写了美丽的篇章,亦留下了伤心的角落。过去的时光,有可亲可爱的人,亦有生活中不想遇见的黑点。  读完书,最让我感触的莫过于陆之昂所说的话:  我们总幻想着,如果人生能够倒退,就能回到某一个点上,去改变些什么,从而让一切都截然不同。但人生,不是一盘录满歌曲的磁带,随时可以倒回最初的位置。真正的人生,没有快进,没有后退,也没有
期刊
在中国,你若问一个人,他所在县的县委书记姓甚名谁,他也许不甚了了;但你若问起曾经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个半个世纪以前就去世的中年男人,一个在兰考县只任职了475天的县委书记,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县委书记焦裕禄”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或者,更直接明了地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读焦裕禄?怎样读焦裕禄?  一、我们为什么读焦裕禄  毋庸置疑,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基层干
期刊
合上这本“最具灵性光辉的生命笔记”,抬头,看到身边的同学或奋笔疾书,或冥思苦想——都在刷题。高三的日子一日少一日,在最初的豪情壮志被苦闷的生活磨去棱角后,有些丧气话已经渐渐听得到了。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一声哀叹,揉一揉酸痛的手腕,低下头,又淹没在题海中了。  我合上摘记本,瞥见《病隙碎笔》中的一句话:“无聊的人总是为皈依标出一处终点,期求着一劳永逸的福果……”  再过五个月,我们高中
期刊
第二天早晨护送我到周恩来的司令部去的,就是列宁儿童团的一个团员。司令部原来是一个不怕轰炸的小屋,四面围着许多同样的小屋,(1)农民都若无其事地住在那里,尽管他们是处在战区中间,而且他们中间还有个东路红军司令。我心里不由得想,红军能够这样不惹人注目地开进一个地方,是不是红军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附近驻扎一些军队似乎一点也没有破坏农村的宁静。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2)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
期刊
学习经典篇目《沂水春风》时,学生往往有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对于子路和冉有的治国设想,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公西华为什么只想做一个小相?孔子赞同曾皙什么?孔子的理想具体又是什么?对此,我想用关联阅读的方法,结合《论语》中的条目以及其他文化经典作品的内容,用文本来解读文本,搭设一个探究儒家思想的支架。  一 聚焦人物,结合儒家“为政”的原则,分析治国设想  子路和冉有在谈自己的理想时,都谈到了治理国家
期刊
[一 不是渔夫的“渔父”]   “渔父”是《楚辞·渔父》中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文章开头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说法,这时应该是顷襄王执政期间,屈原在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容颜憔悴,心情苦闷,他来到汨罗江边,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是多么希望有一个人来排解他内心的愁苦啊。这个时候渔父出现了,他说:“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期刊
爱融在生活的琐碎中,慢慢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  记得有一次我因病住院,父母工作忙碌,住在乡下的奶奶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照顾我的重任。也许是生病心情不好,也许是医院那浓重的消毒水味,导致我的胃口一直很差。这让奶奶很焦虑。或许在这个没什么文化的老人看来,不爱吃东西,没有食欲,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更何况还是在生病的时候。  为了能让我吃上一份可口的饭菜,奶奶总坚持回到家中亲自给我做饭。似乎只有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