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的多中心调查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透)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并分析初次血透未使用动静脉内瘘(内瘘)的原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煤炭总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5家医院,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包括一般资料和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情况,分析患者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结果

(1)5家医院共收集有效问卷203份,初次血液透析使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122例(60.1%),动静脉直接穿刺44例(21.7%),动静脉内瘘35例(17.2%),带Cuff中心静脉置管2例(1.0%)。5家医院初次血透通路有明显差异,4家医院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主,分别是中日友好医院13例(50.0%),煤炭总医院37例(77.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5例(85.0%),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13例(61.9%),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与其他医院不同,初次血透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42例(61.8%)。(2)调查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首位原因是患者不接受75例(44.6%),其中以心理无法接受透析最多[44例(26.2%)],其他原因分别是医生未告知[45例(26.8%)]和急性透析、时间来不及[38例(2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非农业户口患者更多在初次透析时使用内瘘。

结论

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初次透析内瘘的使用率偏低,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等级的医院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初次透析使用内瘘受到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医生因素也不能忽视。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重视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教育工作,以提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透析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方法在临床病史评估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的基础上,将8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配到常规剂量组和递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给予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120 mg/d,连续12周;递减剂量组前4周每日给予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120 mg/d,第5周和第9周时尝试逐渐减量至可控制症状的最小服药量。在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第4、8、12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入选亚急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慢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基质,隔3 h后两组均使用地奈德乳膏,每日交替使用各2次。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瘙痒程度、炎症程度、
期刊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短发夹RNA(shRNA)沉默神经导向分子5A(Semaphorin 5A)基因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系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针对Semaphorin 5A设计2对shRNA引物及1对阴性对照引物,构建慢病毒载体,转染至人胚肾上皮HEK293T细胞系收获慢病毒,利用慢病毒感染A-375细胞系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成功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实验分为实验组细胞(A375-shRNA1和A
目的对皮脂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皮脂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31例皮脂腺瘤中男9例,女22例,年龄(53.90 ± 15.40)岁,病程(9.41 ± 13.75)年,皮损位于面部者最常见,形态为丘疹,颜色分别呈红色、黄红色、正常肤色、淡褐色,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所有肿瘤组织结构对称,其中9例与表皮相连。
目的观察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DPKD中诱发凋亡的作用。方法(1)血清:收集12例健康人和20例ADPKD患者的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sFRP4的水平。(2)组织:收集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癌旁正常肾组织以及ADPKD患者肾组织,免疫组化法观察sFRP4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sFRP4 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