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师资培训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师资培训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在阐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影响,以及抓住信息化的条件与机遇,促进高校师资培训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师资培训;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拓展了人们的认知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的一体化传播。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远程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教育界出现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研究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教育工具的更新,也对教育观念、内容、模式等各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师资培训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在阐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影响,以及抓住信息化的条件与机遇,促进高校师资培训的相应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教育体系。它引起教育内容与模式的变化,并延伸至教育观念与评价方式的更新,以及教育环境与机构的改革。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其目的是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体系。
  目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应用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美国1996年开始倡导信息公路建设,并将校园网络作为建设重点,让学生与教师在校园中应用网络提供充分的便利;德国在1997年就提出,提高教师的媒体应用能力是建设信息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培训[1]。我国从90年代开始,逐步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至今已初步形成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系统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等重要设施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全国高校加强了校园网建设,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CAI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基本实现了教育信息的交互作用与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必将上新台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而且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引起教育体系的重大转变。
  二、传统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由于媒体不发达,例如缺乏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培训的模式,因此较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在高校师资培训中,很多教学岗的教师为参加培训必须调整教学计划,而管理岗的教师由于工作的限制,更难以参加外地的培训课程。由于培训的整体化色彩浓厚,灵活性不足,无法满足个体化的时间安排及培训需求,因此培训效果较差。
  2.培训模式单一
  传统高校师资培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模式,授课内容注重理论,以程式化讲授知识为主,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应有的互动性。这种简单化的培训形式,既不能启发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授课质量,也无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根基,提高科研能力。由于脱离于教学实践,培训课程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
  3.培训内容滞后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由于知识更新与传播的范围小、速度慢,培训信息的内容与深度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大学教师对高知识素养的要求。而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海量信息资源,为高校师资培训提供优越的条件。
  三、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师资培训的影响
  教育也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手段乃至观念的变革,对于高校师资培训,其影响表现在:
  1.重新定位高校师资培训的目标
  信息化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使教育目的由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判断与创新能力。这相应地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合格的教师必须是知识创新型教师,具备技术与教育的双重能力。这与传统教育知识本位的定位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对高校师资培训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从培训“知识仓库型”教师转变为培训“知识创新型”教师。
  2.引起高校教师培训观念的变化
  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产生冲击。其中最突出的是知识结构更新与终身学习问题。信息资源的快速递增要求人们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并坚持终身学习。这将改变人们的学校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并进而构建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必然引起高校师资培训观念的更新。
  3.变革高校师资培训的手段与方法
  信息技术的高度互动性,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在信息化条件下,对话式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得到实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则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通过远距离传播方式以及网上交互式等各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教师为主的指导式教学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索式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更新,培训手段现代化与多样化,将极大提高培训的效果。
  4.改变高校师资培训的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创新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平台,满足了个体在学习上的个体化需求。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带来教育管理的变型,通过建立“人—网—人”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学校教育管理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师资培训可以建立灵活的远程培训模式,并改进培训的学籍管理与教育评价等管理过程,使培训的组织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5.改变高校师资培训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革对教师的角色及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必须具有终身教育观和智能教学观;拥有优秀的应用信息资源的意识、能力与素质;能够适应和引导教学模式与师生关系的变化;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从事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变化必然引起师资培训内容的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师资培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高校师资培训必须增加信息化发展所需的内容,例如教育技术等。同时,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各个学科以计算机为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引起各个学科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新的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这些科目作为新的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随之不断更新,这些都将成为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四、信息化条件下改善高校教师培训的对策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跟踪信息化的发展,了解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师资培训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高校师资培训的发展。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1.更新培训观念
  信息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与技术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师资培训应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塑造新的教学观、实践观与质量观,重视教师的个体化需求,以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另外,培训应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树立服务意识与竞争意识,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提高高校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这主要是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专业人才的建设。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在高校师资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教学与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培训资源的网络化与培训手段的现代化,以促进培训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改进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做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加强培训应用系统的建设,重视高校师资培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更新。另外,另外要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的管理队伍,负责高校师资培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
  3.重视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师资培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第一,要提高高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和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第二,在更深的层次上,通过支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的革新,促进以学生为主的探索式学习方式的应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4.建立高校教师培训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教师网络培训具有明显的优势[2]:首先,网络培训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利用,例如可从各个院校选拔授课教师,分担培训任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次,网络培训突出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能够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培训效率。最后,网络培训有利于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阻力,适应在职教师特殊的学习要求[3]。高校师资培训要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做好远程培训的设计工作[4]。具体措施有: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评选出一些高校精品课程,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课程,如研究生课程进修的公共课、理论课等;通过高校合作,开发教师培训项目的资源库,如教育技术培训、岗前培训等;改进培训模式,采取任务驱动、研究、专题讨论等多样化方式。
  5.构建新的培训机制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校师资培训,要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和市场运作机制,改革培训管理模式。远程培训要走合作协作、资源共享的途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融合起来,建立高校师资培训一体化体系。在培训的组织管理过程当中,可引进市场机制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国家批准提供远程教育的院校和独立设置的远程教育机构要通过与具有先进技术与理念的高科技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分担建立远程教育技术平台、远程教育管理及教学、质量、技术等支持系统等有关费用,降低投资风险,推动远程教育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观念、手段、模式、机制的变革,对高校师资培训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当前高校师资培训应符合信息化教育新的培训机制和模式。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培训工作,促进培训的现代化发展,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关洪海.基于现代媒体利用的高校教师培训研究[J].中国报业,2012(09):189—190.
  [2]贾东风.拓宽教师培训途径 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02):26—29.
  [3]艾红梅.远程教育:高校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51—52.
  [4]丁秀芹,徐建国.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教师培训[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31(01):186—188.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The effect of lipids o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ested antioxidants and Tom-Kha paste extract was determined in the food system. 2,2’-diphenyl-1-picrylhydraz
Expressing sex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whether the person has a spinal cord injury (SCI) or no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exual activity before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studies showed that among dietary factors the type of fatty acids (FAs) in the die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risk of ch
情境,是一种文化的编码。所有的情境,人置于其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情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濡染。  我们把教育中的情境看作是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活动于其中,并且处处证明着、显现着、发展着学生的生命力量的教育环境。它具有体验性和生成性,这种情境,以濡染的方式,指向学生的成长。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情境的濡染性,必须经过接受—认同—内化三个过程,其出发点和落脚
期刊
In recent years,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BCI) systems based on 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SSVEP)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This study tries to
The subsurface fatigue that occurs in th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hip joint cup has been identified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