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发生骨相关事件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骨相关事件(SREs)的危险因素及SREs对骨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共1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23例患者均为女性,按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SREs分为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分级、生物学标记表达特征、腋窝淋巴结侵犯与否、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量等临床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SREs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

结果

12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年龄23~78(53.9±11.3)岁,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分别为61例、62例。单因素分析按P≤0.1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目的及骨外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1),而其余相关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腋淋巴结转移侵犯、多发骨转移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伴SREs组患者共发生SREs 95例次,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骨放疗34例次(35.8%)、病理性骨折32例次(33.7%)、脊髓压迫13例次(13.7%)、骨科手术9例次(9.5%)、高钙血症7例次(7.4%)。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患者中位骨转移生存时间分别为54个月与35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而言,肿瘤腋窝淋巴结侵犯与多发骨转移灶是发生SREs的危险因素,而伴发SREs预示着预后不佳。

其他文献
心尖系列切面是显示心脏主要解剖结构的最重要标准切面之一。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基础上,逆时针旋转探头可依次获得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三腔心切面。心尖系列切面较完整地显示了心脏的四个心腔,左、右心房室瓣,房室间隔等重要结构,并且亦可显示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冠状静脉窦等重要血管结构,是判定左、右心室功能、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重要疾病的关键切面。
通过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流程、病情评估及转诊、疾病管理等方面,旨在让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有效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识别、诊疗及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期刊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疾病负担较高。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VTE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批判性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利用国家卫生统计报表及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监测报表搜集数据,了解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工作负荷、服务效率及区域医疗协同性情况。结果显示,2010—2016年浦东新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效率逐年提高,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逐年提高。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与上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区域内检验检查设备共享、实现与上级医院远程会诊等方面协同分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提示,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
目的通过了解某社区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全科医生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家庭病床、门诊就诊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面对面随访220例患者,询问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BMI、伴随疾病)、抗栓治疗、节律控制、控制心室率药物、健康宣教以及在社区设立心房颤动门诊的需求情况。结果220例患者年龄(59.7±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立位速尿激发试验确诊的14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均行肾上腺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腺瘤,106例行患侧肾上腺全切术、36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3例行肾上腺肿瘤剜除术。患者手术前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肾上腺增强CT显示低密度且直径>1cm圆形或椭圆形单侧占位性病变(腺瘤);②对侧肾上腺正常;③血钾<3.5 mmol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3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2~64(52.4±6.2)岁。退变性滑脱25例,峡部裂性滑脱7例;Ⅰ度滑脱26例,Ⅱ度滑脱6例;L3~4滑脱5例,L4~5滑脱17例,L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采用不同血管再通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的14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者64例(IVT组)、血管内治疗者57例(EVT组)、静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者20例(IVT+EVT组)。比较3组AIS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化验检查指标数据、梗死特点、临床转归等。结果3组AIS患者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