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力,作文的“童子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un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三到六年级,小学生要写很多种作文,看图作文、编写童话、写小动物、写小物品、写信、写景、写事、写人、写新闻、写报告、写建议书、写请假条、写读后感以及扩写改写等。学生学得应接不暇,这个刚上手,还没捂出点热气,又塞来个新东西;新东西还散着新气儿,又来一个新新东西。“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挠挠”,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出个样,只好“猪头肉,三不精”。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吉他、笛子、箫,乐器种类繁多,学乐器,没有人说,要从“钢琴”到“箫”,所有乐器通学一遍。篮球、排球、桌球、乒乓球、橄榄球、手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球类也多,学打球也没有人说,要从“篮球”到“高尔夫球”,所有的球通学一遍。爱读书,好事;你若想,古代的、现代的、流行的、经典的,还有黄皮肤、白皮肤与黑皮肤作者的书,全不放过,通读一遍,哪有那么傻的人。
   作文,真要学那么多、学那么全吗?
  
  二
   一个人再有天赋,也禁不起瞎折腾,姚明如果要从“篮球”打到“排球”、“排球”打到“橄榄球”、“橄榄球”打到“羽毛球”,一轮下来,估计姚明该宣布退役了,想必,那个姚明也没资格宣布退役。琼瑶不会放下自己的爱情小说,去学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金庸不会放下自己的武侠小说,去学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点”,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浑身上下都是“点”,这些“点”想要同时“开花结果”,那人就不是“人”,是“树”了。
   人身上的“花”,大都一朵一朵地开,果,一个一个地“结”。难的是开出第一朵“花”,结出第一个“果”。第一朵“花”开了,“果”结了,第二朵、第三朵,也就容易了。那些大师,既是文学家,又是评论家、哲学家,然而,他们不是一下子成就的,大都是一个一个地成就的。孩子练作文,要从“全面展开”的“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姚明、易建联,一看那“海拔”,打篮球的料,“挖”篮球。作文这东西,放眼望去,哪个学生适合写童话,哪个学生适合写诗歌,哪个学生适合写新闻,谁也没那个眼力啊。
  三
   孩子学作文,不要在形式上折腾,外在的形式折腾不出什么;要在内在的“核”上折腾。不管练啥“拳”,少林拳也好,武当拳也罢,都得练桩功、掌功,那是“核”,谁都丢不开。
   儿童作文的“核”,名叫“故事力”。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儿童最基础、最重要的作文能力。故事力,好比练武之人的桩功、掌功;各种文体,好比各路拳术的一招一式。桩功、掌功没练好,招式再漂亮,一上阵马脚尽露,花拳绣腿禁不起人家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三年级作文,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四年级五年级,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打好“写故事”的底。桩功、掌功练好了,其他好办。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我不担心他不会描写,不会抒情,乃至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封信没什么难的,不清楚格式,好办,拿样本看着写,错不了。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新闻一搜“新闻写作格式”,三下五除二入门了。有了“故事”,写童话,好办了;有了“故事”,看图作文,好办了;有了“故事”,写“人”,好办了;有了“故事”,写“动物”,也好办了……
   故事力,作文的童子功。童子功,什么时候练最好、最适宜?当然是“儿童期”。
  
  四
   看到孩子哭了,没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会说:“孩子乖,妈妈给你读一段马斯洛的人本哲学。”也没有一位妈妈会说:“乖孩子,不哭,妈妈给你读一段朱光潜的《谈美学》。”那样的妈妈不止会把孩子吓住,也会把老公吓住。妈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不是故事,就是儿歌、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那儿歌、那童谣,90%以上具有故事性。
   识了字,能读书了,儿童读的第一本书99%是个故事。走进教室,有孩子正读课外书,你借来一翻,99%是讲故事的书。曹文轩、张之路、秦文君、杨红樱、梅子涵、沈石溪,那些炙手可热、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都是写故事的高手。儿童具有“故事属性”,儿童喜欢故事。你给学生讲道理,他不听。你讲故事,道理藏在故事里,他要听了。不管你讲什么,最能吸引孩子的,大都是有“故事”的那一段。有了故事,孩子便被你抓牢了。
   小的时候,没有电视只能听收音机,“故事连播”成了我的最爱。听“故事连播”不够过瘾,又听评书、评弹。儿童天然地具有倾听故事的欲望。现在,电视机取代了收音机,孩子喜欢动画片,每一个吸引孩子的动画片,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所有的制片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故事”。
   孩子的“故事感”,在其稚嫩而敏感的“学前”,就得到了滋润、滋养;拿起笔之前,孩子已经有了发达的“故事神经”,从“故事”入手,作文的难度最低,孩子最容易上手。
   都说作文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作文的基本功就是“讲故事”。一个会“讲故事”的小学生,就是一个基本功扎实的小学生。别什么都学,什么都练,好好地让孩子写故事吧。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一日不巧被女儿看到“大姨妈”,她惊呼:“妈妈,你生病了吗?怎么流这么多血?你会不会死?”我慌乱之余,深情一笑,对小女说:“你这样关心妈妈,妈妈觉得很温暖哦!”然后做淡定状,向她说起月经那点事儿……   “每个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是住在一间温暖的房子里的,这个小房子叫子宫,是孩子的宫殿哦。宝宝吃什么长大呢?妈妈通过血液把自己身上的营养送到子宫里,宝宝就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就像春天的土壤最适合
期刊
老师忙着帮小朋友们排练节目,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的,只有灿灿显得心事重重。当小朋友们都争着去跳舞的时候,灿灿却坐着一动不动。我看着她说:“灿灿,快去跳舞呀。”她只是对我摇摇头。但当小朋友们拿着好看的道具、穿着漂亮的新演出服出现的时候,灿灿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离园活动的时候,我跟灿灿妈进行了交流,灿灿妈的一句话让我了解到原委。她说:“老师,你看,灿灿个子矮矮的,我觉得她跳舞肯定不行,她画画很
期刊
作为父亲,我教育儿子悠悠的理念是——男孩就是男孩,应该有男孩子的样。所以给他买的玩具都尽量往刀、枪、剑、棒上去引导,他崇拜成龙,就每天和他打N遍自创的成龙拳、宝剑拳(宝剑也有拳?他自己想的)。总而言之,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   总算心血没有白费,自从上大班以后,“爸爸抱”“妈妈抱”的言行基本绝迹;每当家人遇到困难,他总说自己是“奥特曼”;饭量也大增,变成了无肉不欢的“食肉动
期刊
案例:   3岁的诺诺和5岁的玮玮在一起玩,两个小朋友因为都喜欢客厅里的橡皮马,争抢起来。玮玮年龄大一些,力气也大一些,眼疾手快,拖着橡皮马就跑了。诺诺也不示弱,跟着就追……后来,两个小家伙都跑累了,干脆坐下来,一人骑上几分钟的橡皮马,轮流玩起来,看到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争端,爸爸妈妈们都很意外。   生活中像诺诺和玮玮这样,因为玩具发生争端和冲突的事例不胜枚举,遇到这种情况,大人要不要参与
期刊
小猫咪哩全身棕黄色,长得像黄猫妈妈,他从来没有见过爸爸。   这天,咪哩看见妈妈出门了,他想:我要去找爸爸!   咪哩走呀走,他遇到了鸭爸爸、兔爸爸、猴爸爸、熊爸爸,就是没找到自己的爸爸。   咪哩越走越远,他来到一座荒山上。   老虎阿猛出来找吃的,看见咪哩,心想:这只小黄猫的肉一定很嫩、很好吃!   咪哩也看见了阿猛,他想:棕黄色的毛,笔直的胡须,圆圆的眼睛,长得可真像我。   阿
期刊
4还没数   登登惹爸爸生气了,爸爸伸出手指,让登登读出“1、2、3”来,表示这是警告,希望登登数到“3”之前能认错。到3了小家伙还没认错,爸爸伸出巴掌准备下手,正在这时,登登很认真地告诉爸爸:“这是5,爸爸,4还没数!”    欺负谁?   幼儿园里,学号8号的登登和10号的聪聪比较要好。有一天,妈妈对登登说:“你和聪聪是好朋友,不能欺负她哦!要保护她,知道吗?”登登立刻回应道:“知道了,我
期刊
“Terrible 2,Horrible 3(糟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这是国外流传很广的关于婴幼儿成长的说法,指的是宝宝在18个月到三四岁间,由于身心的发育,相应产生一系列行为上的叛逆,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这个时期的宝宝,无论在运动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及社会交往发展方面都较之前有了进步,他们可以独立地选择活动空间和活动伙伴,理解绝大部分生活用语,因此有了很大的自主
期刊
小朋友,你想拥有一个漂亮的杂物盒吗?快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个螃蟹杂物盒吧!  准备材料:   各色卡纸、双面胶、尺子、铅笔、剪刀  1.用铅笔在卡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找出中心点,用双面胶做内圈再画一个小圆。  2.用尺子将大圆等分成合适的宽度,用剪刀将其剪开,修成宽度相等的长条。  3.将小圆四周的长条向上折,把剪好的红色长条间隔编入黄色长条里,绕一圈后用双面胶固定,第二根红色长条方向相反绕一
期刊
微风暖暖地吹过,五月的校园里响起轻柔的歌声,教室里的小朋友们跟着琴声深情唱着赞美母亲的歌。   羊老师认真地弹着琴,小朋友们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谁都不知道有人在哭。   只有教室前面的黑板妈妈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坐在讲台正前方的牛小弟偷偷地抽了一把又一把的面纸,把自己的眼睛都擦红了。   “哎!想念妈妈的孩子最伤心……”黑板妈妈叹了口气。   一直待在教室前面的黑板妈妈受到影响,心情也跟
期刊
校园里最怕发生安全事故,而最常见、最棘手的就是非正常门牙断落。门牙可谓孩子生命中的唯一,对于换过牙的孩子来说,永远不可能再生。然而,磕掉了门牙,撞断了门牙,甚至二人相撞,门牙扎进对方脑袋上的事情在校园里都屡见不鲜。在我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竟三次与牙共“舞”。    磕牙后,带给我的懊悔     那是我从教第二年的一个秋天,晚饭后我接到王嘟儿妈妈的电话:“章老师,我女儿在学校把大门牙磕掉了,满嘴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