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小议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革命史课应该依据自身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点来认识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及其效果。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帮助学生从历史的反思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科学地认识并自觉地接受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应面向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全局,以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具体的历史材料,着眼于探求历史的必然性,使学生从科学地了解过去中得到启迪,进而正确地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像五四运动的历史,内容十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理论界对生产力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对我国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的研究尤为深入。为了有助于理论界对国内这方面研究状况的了解,本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特征 1、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特征,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概括起来,它具备以下两大特征:(1)结构特征。在断面上观察那些在落后
<正> 国民党政府是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背叛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之后在南京建立起来的。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府。可是,它却在1930年6月颁布了一个《土地法》,并声称该《土地法》是“国民政府为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特依国民党政纲之规定与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制成的。”这部《土地法》真的是“为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吗?真的是依照“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制成”的吗?考察国民党政府在土地立法上的言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和中国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经常的扩张冲动,我们治理整顿的方针是控制总需求,这与西方出现“滞胀”的经济背景大不相同。我国出现的经济增长迅速下降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并非治理整顿的方针错了,而是操作中犯了“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错误,导致紧缩错位,而总需求依然过旺。因此在经济政策的选择上,紧缩方针必须坚持。
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使用,已成为使现代经济活动有序化的重要手段。现代化趋势要求政府统计部门:全面地无保留地向社会提供统计结果;只对科学的统计方法负责,公布数字不受上级单位制约。这一点应得到立法的保证。
改革的出路在于:着力于政治体制改革,真正使民主制度化和程序化;全面开发和提高民族素质;发挥知识分子的先行作用和参谋作用;对改革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和系统论证,并加强对所有制具体形式及变革的研究。
摆脱困境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国民素质尤为关键。当务之急是改善宏观大环境,特别是人文、精神环境,而只有把教育放到突出的战略地位,进行教育改革、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素质。我们切勿再次贻误发展教育的时机。
我们教育的最大危机在于一元化教育模式。摆脱这种模式的出路在于使教育分散化、多样化和自主化。
我国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在一般教科书和论文中多有论及。本文则深入分析了实施统购统销政策的具体历史条件,说明只有统购统销才能较好地解决农民自我消费与工业化对粮食大量需求的矛盾、国家财政支出能力与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积累的矛盾、既要农民做出重大牺牲又要有效地调动生产者劳动积极性的矛盾。作者认为,统购统销是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需要与当时经济环境具体条件复杂作用的结果,但它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内涵远远超出了粮食生产和流通范围。文章还论述了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对合作化高潮的形成及其向集体化运动转变的深刻影响,以及与计划体制
<正> 美国校园马克思主义(又叫作大学马克思主义或教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院式的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其成员大多为中青年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重新评价美国的历史,抨击美国的现状,预示美国的未来,从而在80年代新保守主义笼罩下的美国大学校园里,吹出了一股清新之风。一美国校园马克思主义思潮是60年代末震撼美国的学生反战运动的直接产物。1968年4
<正>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仅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更应突出面向未来。只有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找到切实把握现代化的脉搏,才能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才能使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当给青年学生指明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一,未来的世界是全面开放的世界。这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以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的全面开放。面对这样全面开放的世界体系,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