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词条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ma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典型过渡带,这里的地形北宽南窄,西高东低。翡翠玉叶形的3090平方公里大地上,北川河日夜汩汩流淌着优美动听的“花儿”,老爷山雄峙三川接纳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舞蹈纹饰彩陶盆静卧国家历史博物馆深情诠释着火焰的灼炙和泥土的厚重,“四片瓦”蛙图腾祭祀舞铿锵舞出先民们对青海河湟农耕文明的强烈寄托和敬畏心理。大通世代繁衍生息着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23个民族的45万多兄弟姐妹,其中全县回族总人口为166000万六千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36.7%;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5%。全县现有清真寺119座,较有名的如良教乡上治泉清真寺、塔尔镇塔尔湾清真寺和极乐乡后庄清真寺等。有寺之处邦克声声嘹亮,宣礼塔高耸入云,气势非凡。
   一年一度的“六月六”老爷山民间朝山会、青海大通清真食品用品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察汗河杜鹃旅游文化节、土族安召纳顿节等使大通在近年来显得异常热闹,行人游客络绎不绝,种种变化在显示城市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召唤着现代文明的春风拂遍北川的山脉河流。
   每天匆忙行走于桥头大街,目光穿梭在钢筋水泥腹地,有些麻木和疲惫,陌生的人群,陌生的表情,总令我不禁然间想起童年记忆里的那个故乡……似若春雨或秋风中巍然屹立的一棵树,即便隐约地停驻,也足以让我的心潮汹涌澎湃;那些个往事,那些个熟悉而亲切的笑脸,那些个已渐渐从口中剥落又不曾握笔写下的词条有如藏在冬日小屋里的一块块炭火,时刻温暖着心魂。每一次提及或在脑海翻腾关乎他们的过往,滚烫的热泪总会迷蒙视线,随之滑落深深浅浅的酒窝。我知道,有些失去永远不可能重生,但在渐渐长大长壮的岁月长河中,这些长蒿油油地飘摇成水草,精心装扮着我的梦!
   海 亭
  
   依山傍水的故乡贲哇沟是纯回族村。多以马、沙、铁等姓氏为主,严姓和查姓在村里显得很少见。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无论哪种姓氏的那户人家、家庭背景(经济)怎样,总有一件事是共同的——念海亭。故乡的者麻提严格遵照伊斯兰教勤俭节约的教义教规,亡人被转香、濯水、包穿布、站礼拜直到下葬的半天时间,亲人们也就正式开始忙碌了。三天的海亭,四天的海亭,是最重要最贵重的。这段时间,长辈们负责安排海亭的具体事务——宰肉买菜烙馍。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仿佛沉浸在那种浓浓的气氛当中,全面打扫卫生,上坟跑寺,点香念经。小孩们被大人们的一些举动深深吸引,偶尔也有懂事的跟着亲人们抹眼泪或者伸手接都哇,嘴里也是念念有词——阿米乃,阿米乃!
   念海亭从第三天第四天开始,一个主麻日接一个主麻日,七七四十九个主麻后,念百天的海亭。小时候,要是谁家抬埋了亡人,好几天娃娃们都叽叽喳喳结伴围在主人家的门前或离主人家较远的草垛塄坎上。这时,主人家的人总会出来说进去吃熬(当地音读náo)肉走,大胆的便跟着往门里走,有些腼腆的小孩儿也被拽拉着进门。一盘绿菜、一碗凉粉洋芋烩成的熬肉和一两块鸡肉下肚,还能收到海迪也。对于孩子们而言,这份海迪也是那样的弥足珍贵,他们的初衷就是盼望着能得到它。吃饱喝足,攥着钱,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搭救亡人的一个个日子是艰难的,这是我从爷爷奶奶的前后归真中深刻体验到的。爷爷一生劳苦,解放前被迫从西宁老家下放迁移至大通塔尔韭菜沟时才十几岁,后又几经辗转才定居至大通桦林贲哇沟,终老余生。爷爷在村里当过生产队长,尤其说起那时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养活八个兄妹千方百计摘野菜、晒燕麦的情景神情严肃而专注。自记事起,爷爷就在毛驴车上绑三四个大铁桶到村里家家户户去收牛奶。每天早上给爷爷交奶的人早早就在家门口翘首等待,爷爷性格刚烈,为人正直,结账干脆,生意也算红火。后来,爷爷和父辈们又在清真寺门前搭起了一家小卖店,奶奶照看小卖店,爷爷忙外,儿孙满堂,好不热闹。每逢雨雪天气,爷爷奶奶总会摸黑清扫寺门前的几条道路,给来寺礼拜的阿訇老人们提供方便。村里有时经常没电,礼拜前,爷爷总会站在寺前的大场上托腮念邦克,声音浑厚而嘹亮……
   想起爷爷患病的那几年,心里真不是滋味——爷爷虽已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但对信仰却更加虔诚而坚定,始终不丢一方礼拜。奶奶给爷爷做了一个长方形的薄纸盒,又从小河滩里找来一些椭圆形的小石子淘洗干净,晒干后放进薄纸盒内,每天的五方礼拜爷爷都事先用小石子洗小净,他吃力的动作看得人鼻子直发酸。爷爷说回回穆民一生都得泡在汤瓶里,它能洗净世间的一切污垢。人殁了,还要用清水沐浴濯水哩。
   2006年3月2日,身患半身不遂卧床将近五年有余的爷爷安详归真,走完了七十四年的坎坷人生。一时间,我们家族失去了最权威的长辈,悲痛欲绝。
   在奶奶、舅爷和父亲等的商讨主持下,爷爷的海亭如约而至,这是我记得最为清晰、印象最深的一次海亭。阿訇、满拉、庄员整整六七桌。孩子们围在院子里啃着牛骨头说,这肉真香。伤心、劳累加上多日的操劳,活人一次海亭念下来真有些招架不住。幸好,对于父亲这个老大,叔叔姑姑们都言听计从,二叔三叔负责协调、请人,四叔操持海亭细节之事,五叔是阿訇,专门念亚辛章祈祷,六叔干活从不吭声,母亲、婶婶和其他女性长辈们在厨房你帮我助,争先恐后。那场面井井有条,热火朝天……
   悲怆的亚辛章伴着五叔肃穆庄重的神情飘荡在大花瓦房的房梁,清真盘香的烟气袅娜缭绕在屋内缓缓升腾,蹲在地上接都哇的人一阵阵阿米乃后不时抽出了轻轻的哭声,惹得大伙也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伺候了全家老小一辈子的奶奶在爷爷走后依然没过上一天清闲日子,她拉家顾小,忙里忙外,圈地种菜,拔草收割。硬朗的身体似乎就是适应不了楼房的生活。每次来我家小住几日,便坐不住又往老家跑。她常说家里住惯了,山里几趟,地里几趟,气顺了,病好了,身体也更加健康了。我心想,奶奶可以享几年福了,至少可以轻松地活几年了,可真主定夺的生老病死有时也会显示出它的来去匆匆。
   奶奶除年轻时留下的腿疼等老毛病外,从来没上过医院。去年入冬以来,身体一直结实的奶奶突然住进了医院,出院进院的频率也有些反复。我去医院探望奶奶,给她手里塞了一千块钱,让她买些用的和吃的。奶奶笑着说少给些,少给些,我用不着。出院后奶奶病情严重,接回老家时开始不进食。愁得父亲顿时没了笑容,对我说人老了可怜,你奶奶恐怕走不过这个春天了。三五日后,奶奶仍滴水未进,舌头僵硬,小腿发肿,面无一丝血色。她用微弱的气色多次示意姑姑们拔掉吊牌,拿走药片……
   2月28日,奶奶无常了。老家的院子里外,哭喊声此起彼伏。前来帮忙的沙金莲阿奶跑前忙后,两眼微红。她劝大家说,再别伤心啊,这样亡人走不好,你们把海亭好好念……
   ……送了奶奶,舅爷叫全叔叔们安顿谁去看牛,谁去集市,谁去拉煤;婶婶们也开始和面烙馍,收拾卫生,准备念奶奶的海亭。站在空旷的老家大院里,我内心百感交集,再没有小时候对熬肉和海迪也的那种情结了,一切是那么清晰,那么眼熟,奶奶拉扯大的孙子黑子勒和塞尔顿调皮地奔跑着,耳畔又隐约听到奶奶的声音:“四早起的海亭最重要哩,你们麻利一点!”
  
  杂面汤
  
   大通地处青海高寒山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农作物只适种小麦油菜青稞蚕豆洋芋等。大人们常说洋芋是他们的救命粮,说起洋芋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虽也对洋芋有一种特殊的情愫,但我更多的是常常被喝杂面汤的画面牵绊着,回味着,幸福着。农村的夏天是最美好的。那时,奶奶和叔叔们种完青稞,便在自家院子和附近的地里种瓜点豆,好一阵忙碌。来年收获的青稞磨成面粉,因粗糙浅红,被称作杂面。每年夏至前后,奶奶栽植的白萝卜、胡萝卜就可以拔了,刀豆也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甘蓝、菜花、葱韭蒜摆满了农家人的窗台院落,这些菜蔬在填充以往季节的贫瘠苍白之外,切切实实地满足着回回姑舅们的肠胃。
   拔两个白萝卜去泥洗净,切成长条或方块,倒上醋拌匀,羊脂玉一般的萝卜吃在嘴里直发脆响,那滋味真叫一个香。且看厨房里,和好的青稞面已擀成面饼切成条,准备倒进满是绿菜叶的锅内。大通地区的回族人家用青稞面做成的这种面食俗称杂面汤。舀一碗,就着蘸醋的白萝卜,扒拉几口,劳动的味道、季节的味道和乡村的味道一涌袭上咽喉,久久难以忘怀。
   青稞面除做汤外,还可做成杂面馍馍。杂面馍馍和鲜牛奶至今仍是家乡回族人的上等早餐。幼时,老家人多,三四头大乳牛虽也每天能挤五六十斤奶,但都被换成钱贴补家用。所以,杂面馍馍还能吃到,就着牛奶那可真是奢望。每年斋月封斋开斋时,在爷爷奶奶的嘱咐下,老家总会有一大壶滚烫的鲜牛奶。倒一杯牛奶,将杂面馍馍往杯中一泡,放入嘴里,真比奥利奥饼干还爽口。由此,我们又开始盼望着斋月来临,盼望着狠过几次牛奶就杂面馍的瘾。
   六七月份的乡下回族人家开始忙碌起来,人们结伴下地去折青稞。折好的青稞捆扎成把,带到家放入锅内煮,熟后往背篼上反复挫。去皮干净的青稞盛在盘子大碗里,大人小孩一一品尝,啧啧称赞。除留下尝鲜的青稞果外,一部分还要放在小碾盘中碾成“麦穗儿”,拌上香油葱花,加盐调醋,一份农家佳肴又在欢声笑语间伴陪着人们度过盛夏美好的一天。
   1997年至2000年间,父亲在药草回族乡工作,离故乡贲哇沟不远,每年青稞大豆洋芋成熟时,叔叔姑姑们都折上挖上最新鲜的送来。浓浓的乡愁包裹其中,无论青稞、“麦索儿”,还是大豆洋芋,味道都一点儿没变。
   父亲喜欢捻弄花草土地。平好一块地后就种上芫荽、油菜、萝卜、甘蓝等时令蔬菜,拔草施肥,除虫浇水,照顾得无微不至。抽空回乡看望爷爷奶奶,总会带来一小袋杂面,摘上自种的菜,忙活半天,擀一锅杂面汤,让全家人尝鲜。一年后,我们全家跟随父亲又到了极乐乡,这是个回汉杂居的乡,境内一座声名显赫的拱北距今仍有西北各地的信徒前来拜祭瞻仰。工作之余,父亲依旧平整土地,忙着种菜,为一顿可口的杂面汤忙活得不亦乐乎。父亲对我说,物以稀为贵,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不要说白面,就连杂面都很紧缺。如今生活好了,人们都反过来吃杂面粗粮,也许是因为白面吃腻了。从父亲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对杂面、对青稞的情怀是复杂的,三言两语说不清道不明。
   掐指算来,住在县城已有十多个年头了,纵然年年岁岁物是人非,杂面汤却并未从我们的生活中随之消失,反倒更为亲切,令人牵念了。有时下班回家,父母亲双双捧着碗吃得津津有味,看着他们,竟觉得从未见过他们吃得那样畅快,那样舒心。只听到他们嘴里还说香,香!脸上洋溢着别样的欢愉。姐姐说从外面吃过了。弟弟只一小碗便不再吃,父亲有点兴奋地说,留下,下顿热着吃!
   每年开斋节去老家,父亲总喜欢跑到亲戚家做杂面汤,他说这是我们老回回最好的美食,既绿色又营养,你们娃娃们该多吃!
   前几日二叔来我家,父亲就家长里短地和他海聊。一顿丰盛的午餐吃完后,父亲叹着气说阿妈的热气儿过了,海亭念完了……过段时间,我们一起撒点青稞走,吃点“麦索儿”,做点杂面馍馍擀点杂面汤。叔叔点头答应着说,这几年上新疆摘棉打工的人家太多了,扔掉的地没人种,真可惜!那时候地不够,现在却没人种了。听着叔叔的话,父亲陷入沉默,若有所思。
   也许,父亲对杂面不仅仅有一种感情,对于那段历史,对于土地,对于生活,在他心里也同样值得痴迷静候。
   吃筵席
  
   所谓吃筵席就是参加回族穆斯林的婚礼。回族婚礼上的筵席俗称为“清真老八盘”。记忆中,无论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家,只要传出娶媳妇或嫁姑娘的消息,往往我们比主人家还要兴奋得多。吃筵席一般都在冬季,这与农家人闲暇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大通地处青海河湟地区,在高原峡谷、戈壁荒漠、辽阔草原、皑皑雪山构成的大环境中,险恶严峻的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地理位置都对大通回族婚俗的传承与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无论习俗、文化还是婚姻的形式与沿海及内地回族有较大差异。
   严格意义上说,大通回族婚俗中的吃筵席应包括从“媒人牵线”、“看家”(女方看男方家庭)、“看人”(男方,主要是准新郎看女方及其家庭)、“请媒人”、“送占包”、“送包包”、“定亲”、“协商财礼”、“还(音读Huan)脸”、“请‘跑全’”、“送礼”、“问话”、“洗头”、选“娶亲、送亲”、念“尼卡嗨儿”、“押妆”、“说赛俩目”、“摆针线”、“送饭”、“回食”、“送冬月”一直到“下‘试刀面’”结束的所有程序,但现实当中,婚姻事实基本成立,婚礼筹备到举行的过程才被称为吃筵席。
   大通地区的回族极为重视儿女的婚姻大事,主张门当户对,身份平等。在农村,甚至城市也不乏“看人”(相亲)现象的存在。最先听到一则“看人”的故事说,早些年的青海河湟地区某个村庄,媒人为本村穆斯林青年男子尤努斯的婚姻牵线搭桥,女孩为本乡外村人,且双方家长已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一致,同意两人见面。于是到了“看人”时,尤努斯装扮成邮递员去女孩所在的村庄一探究竟,当尤努斯到达目的地,手拿假造的索菲娅信件轻轻喊叫着对方名字时,从一群未婚回族女青年和少女(标志就是不戴盖头,有的围纱巾,也有的不围)中突然冲出一名又矮又胖的女孩,笑嘻嘻地对尤努斯讲道:“我就是索菲娅,有我的信吗?在哪里?”
   此时的尤努斯完全惊慌得不知所措,当基本看清这名女孩的半个脸庞时,他当初在内心美丽的勾勒、浪漫的邂逅,激情的对望与磁性的声音,漂亮的容貌等所有的美好假想都统统翻了个个儿——相差甚大!
   可怜的尤努斯给她信件后,推着车子一路狂奔,身后随之传来一阵阵女孩们不怀好意的笑声。
   其实他来看的真正的索菲娅就在这群女孩当中与他遥遥对望。她长得亭亭玉立,言语、动作举止相当得体。因为她的朋友活泼开朗,而她含蓄矜持,一直没有现出真身,调皮的朋友出面“耍”了一下这名“邮递员”!
   当尤努斯回到家时已经身心疲惫,鉴于父母亲的严厉和家庭各种因素,他向长辈们谎称见到了索菲娅,且表示自己十分满意。
   就这样在无奈无助中定亲后,经过一道道规定程序,念完“尼卡嗨儿”,新娘已被娶回家时,这名青年仍然着实无法摆脱当天经历的尴尬,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家出走。
   于是他在没有见到真实的新娘——索菲娅的途中给父母留下只言片语将妻子一人留在洞房偷偷溜出了家……
   这个故事表明了看人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大通地区回族婚姻观念的基本形态以及发展脉络。时至今日,看人习俗在整个婚俗中依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通回族婚姻习俗中常见的茯茶、冰糖、桂圆、红枣、葡萄、核桃等,除与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不饮酒的教规和高寒山区饮茯茶御寒的原因外,也与这里神秘独特的茶文化、世代遗留的婚姻观和回族人民崇尚美好生活的强烈希冀关系密切。每个婚俗程序意义深厚,充满伊斯兰教宗教色彩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比而言,吃筵席时更喜欢娶媳妇,或许这样显得更热闹。从“请媒人”开始,实质意义上的筵席也就开始了。请阿訇、宰牲、烙馍、置办桌凳碗筷等,里外上下都得拾掇清楚。繁忙而喜庆的氛围中“跑全”们为主人家尽情分忧解愁,默默无闻。总会看见火盆边围着一群虎头虎脑的半大小子手拿穿在铁丝上的肉块或一两根粉条烤着吃,喧闹中夹杂着父母们的吓唬责备声,他们得手的喜悦和新郎脸上的表情近乎一样!
   吃筵席最热闹的莫过于念“尼卡嗨儿”这日了。新郎事先再熟悉一下婚礼上阿訇考查的素来,这时大人们就对自家的男孩说赶紧学着背去,长大娶媳妇要用哩。新娘娶来之前,男方家已经人声鼎沸,新娘下车时鞭炮声噼啪炸响,不绝于耳。看新媳妇的人群围上半天才缓缓散开。
   晚上,男娃们挤进洞房看新娘,有的要求羞涩的新娘给大伙说赛俩目,有的故意搞怪,让新娘和送亲难堪,逗笑声一阵接着一阵。这晚,怎样逗送亲和新娘都不大碍事。屋外,流行音乐诱惑着耳膜,小青年们甩开步子,已经跳起来了。引来一群人的观看。喜庆最大限度地弥漫在院子的角角落落,整个村庄的寂静都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人陆续进院,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场景。
   除了热闹的场面外,香甜可口的“葛(青海方言读为gao)仙(青海方言读为xiang)汤”也是值得一提的。葛仙汤是青海回族筵席上必不可少的甜羹汤食,其配料有葛仙米、白糖水、冰糖、桂圆、樱桃、核桃仁、鲜桔、香蕉片和醪糟汤等。其实,娃娃们吃筵席就是奔着葛仙汤去的。婚礼期间的每顿席都要上葛仙汤,眼尖的孩子一到点就端着事先准备好的坛子大碗前去舀,然后躲在某个安静的角落独自享受,在严寒的冬日,竟也得意地忘了天空纷纷扬扬飘落着的雪花……
   那种感觉真的是刻骨铭心。
   当然,闹完洞房,次日还有说赛俩目等程序,这时,婚礼的气氛达到了顶峰,就连大人们也会搁下手头的活来凑凑热闹,总被好事的人涂抹化妆一番拉到新娘面前被众人狠出一阵洋相……
   筵席的基本结束代表着婚礼的基本结束。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当地回族人民用勤劳智慧谱写着一首首悠扬的宴席曲,高唱着这里的生活,高唱着千年不变的传说和他们沧桑的内心……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及体重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氯氮平(89例)和氟哌啶醇(87例)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不同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其在市场中能否立足并取得进一步发展,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谓是不遑多让.而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现金流管理又是
学生工作队伍是搞好高校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为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以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努力把学生工作队
国外研究发现,伴侣的最佳身高是男性比女性高12厘米,这样不管是牵手、拥抱、接吻、性爱都比较和谐.但在爱人眼中,无论对方高矮胖瘦,都是美丽、值得拥有的.不过,在性生活中,如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证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基础.会计事务所逐渐在社会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师的意见对人们的理财有很大的帮助.在这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财务报表分析又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明显,这使得财务报表分析在企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将210例因病情需要急重胸心外科患者转至ICU,对途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临床资料本组210例,
目的 观察颞叶癫(癎)患者的头颅MRI变化,探讨MRI对颞叶癫(癎)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头颅MRI检查,对40例颞叶癫(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海马体积进行测量,将海马萎缩严
当美国以其十几年高速增长的经济塑造着“新经济神话”的同时,NASDAQ也以一个个出其不意吸引着全球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关注.以下一连串数字就足以让人心颤:“全球第一大网络门
绿色管理的理念,是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共同结合出现的产物.以其理念为首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以及发展态势.本文从企业财务的绿色管理出发,简单介绍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