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光明的世界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我国第一位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专家,也是我国最早引入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专家之一。他诊治和挽救了无数眼科疑难重症患者,并以爱心致力于慈善医疗活动。他主张人文医学,很多海外病人慕名而来,其中还有很多小朋友亲切地称他为“唐爸爸”。
  不久前,他荣膺“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获得如此殊荣的他表示,自己依旧喜欢坚守在临床一线,亲自为每一位患者问诊。
  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潜心研究了30年,如今的他是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副总裁,不仅为我国眼科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成为国际眼科学界的权威。他是一名优秀的医者,虽然平凡,但在患者眼里却最伟大……
  医学青春30年
  在医生的岗位上坚守了30年,唐仕波把他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医疗事业。为了能够全面了解眼科,减轻患者的病痛,让更多处在黑暗中的病人重见光明,唐仕波在问诊的同时不忘潜心钻研各种复杂的临床症状,试图通过科学的实验手段找到治疗疾病的突破口。
  为了能够对我国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多中心、标准化、系统性的研究,唐仕波曾利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强大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病例资源,收集了很多病例资料并进行追踪,建立起了老年黄斑病变(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展及转归模式及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时机、剂量与方法、疗程、评价预后的有效观察指标等。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经推广,为广大临床医生的工作提供了标准。
  做好眼底病防治是目前眼科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唐仕波带领科研团队在我国率先对胚胎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做了大量探索研究。他们系统研究了在保持胚胎干细胞全能性的条件下,进行大量的扩增,在次级诱导中,使用多种视网膜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进行诱导,并将胚胎干细胞与视网膜细胞共培养,观察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向视网膜细胞分化的情况。
  为了评价诱导后细胞的功能,他们还使用膜片钳技术,对诱导的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进行分析。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深入研究了notch信号系统的bHLH家族基因的调控机理;从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在成人睫状体、视网膜中的表达,并通过透射电镜对睫状体、视网膜组织进行原位形态学观察,以进一步证实视网膜干细胞的存在和所处位置。这一系列研究为利用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细胞诱导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为探索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方面的相关研究上,唐仕波所领导的科研团队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在国内外首次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抵抗基因(健康基因)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其中,重点研究了与DR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HESR1基因、norrin基因、PEDF基因及抵抗基因等。唐仕波带领科研团队从临床观察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患DR的差异,对比分析了患糖尿病20年并发DR和不发生DR患者的基因表达谱,从中寻找到可能的DR抵抗基因。经分析研究,确定了其中的10个基因(含2个EST片段)对DR具有抵抗作用。目前,团队正在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DR新的发生发展机制,为DR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
  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唐仕波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免疫/炎症因子在DR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PDR病变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PDR组织中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并有HLA-DR抗原的表达;B淋巴细胞、激活状态的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分泌的IL-1,IL-2及其受体同时存在于PDR的视网膜前膜中; IL-1及15-HETE(花生四稀酸衍生物)具有强烈地诱发玻璃体增殖性病变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均提示机体的免疫系统参与DR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世界上首次对PDR与免疫关系的系统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英国及德国著名眼科杂志上,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在此基础上,唐仕波所在的科研团队又采用视网膜消化铺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在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同时,系统地研究了白细胞在正常及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中粘附、堆积情况。发现白细胞粘附发生在DR的极早期阶段,是DR在微血管水平变化的开端,推测白细胞粘附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能是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基础。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过度表达和白细胞在视网膜毛细血管中的粘附、堆积均发生在DR病程的早期。三者具有时空统一性,这进一步说明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增多是DR发展过程的关键,为进一步探讨炎症/免疫反应在DR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唐仕波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在德国累根斯堡大学眼科医院做了3年博士后,丰富的海外求学经历给他在领域内开展国际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眼科专家,唐仕波肩负将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向国际的使命。
  唐仕波曾和研究团队重要成员罗燕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研究了BMX,TNFR1及TNFR2基因对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在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不同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为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这场跨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他们针对DR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的状态,VCAM-1和ICAM-1的表达,IL-1及VEGF在眼部,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了IL-1α促进玻璃体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也突破了目前国内外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思路,提出重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新思路。即不再仅仅局限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造新生血管:将Hesr1基因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促使新生血管的发育完善,加强血管紧密连接,阻止血管渗漏,改变新生血管原有的有害特性,使它们能同正常的视网膜血管一样发挥作用。克隆Hesr1基因并将其转染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并在体外构建二维和三维血管模型。   研究证实:新生血管内Hesr1基因的表达下降,Hesr1能下调FIK1和ALK1的表达,上调ANG1和连接蛋白的表达,抑制免疫因子的作用和内皮细胞增殖,降低血管通透性,起到保护和重塑视网膜血管、调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微循环的作用,可有效抑制DR的发展。
  目前,课题组还正在开展应用氧化应激理论研究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线粒体DNA水平探讨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30年,科研占据了唐仕波的大部分青春,但当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中时,看到患者重见光明时,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医病,医人,更医心
  作为一名眼科专家,唐仕波不仅在学术方面首屈一指,更兼顾了人文医学的教育。在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年会上,他曾特别提出了加强眼科人文医学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就这个话题开展了专题讲座。在此之前,人们大多关注的是眼科新技术和新规范等,而忽略了人文医学教育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唐仕波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都在不断提高,也就要求眼科医师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因此,加强人文医学的教育对于进一步提高眼科医师,特别是年轻医师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眼科医师的工作对象并不是机器,而是处于痛苦之中的患者。所以,唐仕波提倡对待患者,不仅仅要关注其眼睛疾病,更多的要做到“医病、医人、更医心”。这样在减轻患者自身疾病之外,在心理上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患者自然会康复的更好。
  他提出,无论是研究生教育还是本科教育,尽早介入人文医学教育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本科教育中有一部分已经涉及到人文医学,但没有进行强调和学习,因此非常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
  与此同时,唐仕波也希望更多医师能够在其他公众平台上开展人文医学教育,像网络或公众教育平台,让患者明白医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一来,患者在身体的康复之外心理上也有所安慰,从而促成医患双方共同维系和谐的医患关系。
  对于唐仕波来说,人文医学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言语上,他也身体力行,将人文医学的精神贯彻在实际行动中。
  印度尼西亚友人RONY多年来一直饱受眼病的折磨,他的一只眼睛因为视网膜脱离已经完全失明,现在仅存的另一只眼又因视网膜脱落而四处求访名医。然而,均被告知这种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难度极大,术后效果无法保证,甚至可能比目前0.06的视力更差。RONY已到德国著名眼科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但黄斑裂孔未能完全愈合,视力只有0.05,而他今年只有46岁。
  在求医无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RONY从朋友处打听到唐仕波教授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几经周折从印尼来到了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在了解了RONY的病史之后,唐仕波亲自为RONY做了详细的眼底检查,根据他的具体情况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手术方案。
  在等待手术的时间里,为了消除RONY对手术的顾虑,唐仕波时常在精神上鼓励他积极地战胜病魔,并从医学的角度详细地给RONY解释手术的原理。当听到唐仕波说起曾经有很多视网膜脱落的疑难患者都在他的手术刀下重获了光明时,RONY更加信任唐仕波了,他原本忐忑不安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
  术后,在拆下纱布的一瞬间,RONY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朦胧已久的世界在他的眼中豁然变得生动明亮起来。从前连看视力表上最大的字都模糊的他,如今可以清楚地看到0.4的位置。在出院的当天,他紧握着唐仕波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您,赋予了我新的生命!”
  贯彻人文医学是唐仕波行医30年来一直贯彻的宗旨,类似例子不胜枚举,15年前,唐仕波为患有先天性眼疾的小轩昂实施了手术。15年后,小轩昂美国归来,再找唐仕波问诊。唐仕波现场考验了他的英语水平,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备战美国高考,小轩昂亲切地称唐仕波为“唐爸爸”。30多年来,唐仕波成为了无数病人的“唐爸爸”“唐叔叔”“唐哥哥”……唐仕波与病人的关系就是这样亲密无间。
  对于唐仕波来说,关心病人并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的帮助,更多的是对他们心理状态和生活上的关心,为患者在精神上撑起一片天!
  走向国际的唐仕波与爱尔眼科
  随着在眼科学界的崭露头角,在埋头做科研之余,唐仕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应邀参加了很多国际性的会议。作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副总裁,通过会议交流,他不仅既扩大了爱尔眼科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又依据爱尔眼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了国际眼科前沿的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管理方法,使爱尔眼科引领了国内眼科的发展。
  2015年5月2日-8日,ARVO(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协会大会)在美国丹佛举行,唐仕波应邀参加,并在会上做了题为“Diabetic retinal edema moderated by cell membrane Kir4.1 channels in retinal Müller cells in diabetic rats”的发言。ARVO(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是目前国际上眼科及视觉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会组织,1928年成立于美国华城顿特区。该学会目前拥有12000多名会员,遍布全球75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ARVO大会期间,唐仕波先后会见了包括New York Eye and Ear Infirmary(纽约眼耳医院)组织培养研究中心主任胡诞宁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Kempen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
  唐仕波与胡诞宁教授深入探讨了爱尔眼科与纽约眼耳医院的合作可能性和合作方式,有关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合作开展医疗、科学研究,共同成立高标准的眼科医院或研究机构,服务全球患者等提议。
  在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Kempen教授的谈话中,双方以现阶段中国政府与非洲国家多方面合作的良好契机为切入点,共同探讨了爱尔眼科如何更有效地通过中国政府支持以获取相应资源,达到广泛开展慈善工作或建立相应的合作渠道的目的,为本国民众,及非洲贫困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眼疾患者,提供持续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
  ARVO闭幕的第二天,唐仕波赴巴尔的摩霍普金斯大学参观了Wilmer(威尔玛)眼科医院,与该院眼底负责人、JAMA Ophthalmology(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主编Neil Bressler等教授,就爱尔眼科与Wilmer眼科医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及合作方式进行了进一步交流与探讨,就人才培养、合作成立医院或研究机构、邀请Wilmer眼科专家担任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客座教授,来华教学或会诊等合作项目达成多项共识。合作初期,双方将重点推动人才培养项目。爱尔每年派遣年轻眼科医生前往Wilmer进行培训,Wilmer及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可以前来爱尔进行交流学习。
  唐仕波身在中国,胸怀世界。多年以来,致力于中国眼科界与国际眼科界的交流。早在2004年他就发起并成功举办了“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 IRS在中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为止已举办了六届,第七届将于今年11月在云南昆明举行。每届会议都有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视网膜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进行最新的成果和经验的讨论,在业内获得了热烈反响。IRS会议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国内外玻璃体视网膜专家交流的高水平平台。鉴于唐仕波对国际眼科学术交流的贡献,他获邀担任2015 Asia-ARVO共同主席,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玻璃体视网膜领域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及地位。
其他文献
在生物光子学这条路上,汪待发博士已经行进了十余年,热情却丝毫未减,因为这指向他的梦想应许之地。新的开创  对于光,生物组织存在强散射现象。“举个例子来说,一杯牛奶的内部,我们是看不清的,这是因为牛奶里面有很多的小颗粒,造成了光的散射。”汪待发解释说。与此类似,当一束光进入浑浊不透明的生物组织后,经过一个传输平均自由程,光束将丢失原始的方向信息,呈现漫射传播。  当下,在深层生物组织中实现高分辨的功
王伟,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重味物理和CP破坏(宇称和电荷共轭变换)并拓展到强子物理及大型强子对撞机上量子场论计算等方面的研究。2004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在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巴里分部(INFN)做博士后特别研究员,随后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做洪堡学者。2012年10月
在国际贸易如火如荼的时代,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建立各自进出口货物检测标准,以维护本国利益。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货物数量巨大,因此构建检验检疫屏障,守护国门安全,更不容小觑。打造安全的国门环境、杜绝国外非安全物品入侵、增强我国对非安全物品的检测能力,是每一个检验检疫从业者的终极使命。  陈洪俊从事植物检验检疫工作30余年,对科研工作兢兢业业、矢志不渝,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达数十项,
郝思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8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毕业于苏州医学院获血液病学硕士学位;2003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获血液病学博士学位。曾于2000年赴新加坡总医院血液中心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访问研修;2004年至2007年在加拿大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的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国。工作以来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
摘要:坚持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这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但是从弗兰西斯,培根一直到洛克,英国经验论者们始终具有一种朴素的实在论情结,即先验地设定了某种实体的客观存在。这种实在论预设与经验论原则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理论矛盾。贝克莱试图解决这一矛盾,但是他最终仍然未能摆脱精神实体的幽灵。休谟通过怀疑论彻底否定了一切独立存在的实体,然而他同时也把作为一种知识论的经验论推向了自我否定的危机中。  关键词:经验论
摘要: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距离地球变得无法生存还有多长时间,而是按照目前的恶化速度,距离地球环境达到不可恢复的崩溃点还有多久。阻止我们在崩溃点到来之前采取有力措施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一经济问题,也就是说,现行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其本质上无法接受改善环境所需支付的经济成本,因此,不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就不可能解决生态问题。  关键词: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经济学;资本主义制
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发布的《创新报告2014》显示,为保持世界创新领先国家行列并实现经济复苏,英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创新体系建设,还将于2014年秋出台新的科学和创新长远战略。  拓展知识边界并推进新技术开发利用是英国产业战略的核心,是英国长期增长和创造新市场机遇的前提。创新还会增进健康与福祉,并帮助应对清洁能源、食品安全、人口变化等重要社会挑战。英国政府积极促进创新,以应对市场失灵,并增进创
他刻苦钻研,挑战自我,是创新型科技人才;他严谨谦逊,建功成才,是励志型青年楷模;他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是榜样型团队领导。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运斌。  定:寻得一片天地  袁运斌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现代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系统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科研工作,十多年来取得的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是他科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5年,航天部门亟需攻关一项科研任务:高动态实时精密定
摘要:谢玉岑二十世纪前期的词坛上声名卓著,创作题材以悼亡、感时、题画几类最具个性色彩;艺术上以白描见长,同时注重色彩感、动态感,劲道满足,凸显神韵,落想超奇;风格缠绵沉至,在貌似轻描细染的笔触里,内含千钧之力。关键词:谢觐虞;悼亡;感时;绘画;白描  民国肇兴,新文学运动如火如荼,但传统文学尤其是旧体诗词的创作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依旧涌现出一批卓越俊才。以词坛而论,“受到现代教育的新一辈学人开始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这种过往随处可见的怡人景色,现在却日益成为人们奢侈的梦想。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和水的污染愈发严重,就连常被人们忽视的土壤环境,也向人类拉响了污染警报。  一直心系我国污染环境修复的周启星是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多年来,他怀着“回归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的夙愿,成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