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整风大行动”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初的疯狂热销到零收益、大面积浮亏的事实显现,从4月中旬银监会推出的“六宗罪”通报到接下来的大规模业内调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以从没有过的姿态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接受所有人对它的审视。“整风大行动”究竟会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变革?人们拭目以待。
  
  暗访+自查 业内高度谨慎
  
  此次整风,银监会采取了暗访加银行自查的方式,范围涉及到全部商业银行,包括外资行在内,全方位地对理财产品市场进行规范。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部门也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
  
  理财产品宣传板前围满了选择查看的人,预期年收益最高可达15%、打新股收益稳定……在如此承诺下,每当一款理财产品推出,就会出现很快抢购一空的场面。曾经在很多人眼里,这反映出市场的红火与繁荣。
  从去年年底开始,一向被推崇并高速发展的理财产品市场爆出了一个又一个“丑闻”:零收益、负收益、投资者和银行间的纠纷……当这些真相曝光后,人们对理财产品市场逐渐由狂热转向了冷静抑或陷入疑惑。
  王先生在2006年12月购买了民生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10万元,该产品挂钩8只在香港上市的金融龙头股,预期收益为7%左右,期限为2年。本想安稳赚钱的王先生怎么都没想到,他的投资不但没赚反而亏了。“前段时间银行给我打电话说我那款产品到现在为止没收益,建议赎回。这本来就够让人郁闷的了,更糟的是提前赎回还要支付3%的手续费,我那10万元在银行放了这么久,不但没有收益,反而亏了3000元。”提起这事王先生气愤地说。
  和王先生有着一样遭遇的人并不是少数。在《小康》记者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的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后出现了问题。很多人表示,现在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太信任,尤其是对其预期收益和风险揭示部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财产品市场在此前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在飞速发展中一些问题来不及规范,进而在近期集中性的爆发出来。监管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行动规范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银行将理财产品及有关宣传材料撤出网点。当有人咨询相关理财产品问题时,客户经理都会谨慎作答,对于收益率等敏感信息都会强调要注意风险,银行并不能做保证。
  “现在购买理财产品要签订风险协议书,这也是日前银监会要求的。最近查得很紧,对于客户的风险提示等我们都会格外注意。”位于宣武门附近一家招商银行网点的客户经理表示。和招商银行一样,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等也都对理财产品业务谨慎对待。
  
  理财产品趋向保守
  
  日前,记者走访了京城各家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发现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相较此前减少很多,咨询购买的人也明显减少。有的银行表示目前在销的理财产品只有一两款,有的银行干脆表示目前没有理财产品在销,可以关注银行相关信息。在全部在销的理财产品里,记者发现大多数为信托类等稳健型理财产品,而去年的收益率冠军“打新”产品却发行惨淡。
  目前,各家银行都推出了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如工行的“稳得利”系列、建设银行的“利得盈”系列等,而招商银行也推出期限较短的挂钩债券、票据资产等保守型产品。不少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目前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都是保本型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因其收益稳定,风险较低而格外受到青睐。
  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报告显示,今年4月,31家商业银行 (26家中资行、5家外资行)共发行314款理财产品,发行数较3月份下降12%。今年4月共有151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问世,但其中有高达140款产品为投资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的信托类产品,这部分理财产品的真实风险与收益结果是属于保本固定收益类型。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市场环境及监管强度都要求银行规避高风险产品,转为稳健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上。郭田勇对此也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经营应该以稳健型的产品为主,注重低风险,稳定收益。同时可以为了满足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设计一小部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先风险评估后投资
  
  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全面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在提供理财产品时向投资者警告潜在投资风险。
  5月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金融街附近的一些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发现大多数银行窗口还没有专门给客户提供风险测试。当记者咨询理财产品时,客户经理虽然谨慎地回答收益率等问题,但对于风险评估并未提及。在一家银行的营业厅内,记者见到了正在咨询理财产品的市民高鸿。高先生说,之前也有买理财产品,但是银行说的最多的就是收益率,对于风险这方面一直都没着重强调。
  “银行总是强调预期收益有多高,强调保本性,对于风险等问题往往忽略不谈了,完全是在推销,不像做理财。作为投资者,其实我们也知道会有风险,但是具体风险有哪些,不太清楚。”高先生说。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能详细说出理财产品风险的只有4人,其他都和高先生一样,对于风险只是有一个概念而已。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包含了市场、流动性、本金、汇率、操作等多项风险,如果没有和自身的承受能力结合,很容易误买不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5月伊始,深发展银行推出了首个确定客户风险偏好和投资类型的“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系统”。“对客户风险承受度的了解,对银行和客户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就像一份客户个性分析问卷一样,帮助我们和客户去了解他潜在的投资属性和偏好,从而协助客户作出正确而适合的投资选择。这对于一个标准的理财规划服务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深发展总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该系统通过综合评估和动态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期限、风险认知、风险偏好、短期及长期风险承受水平等,获取客户的整体风险承受度。经过评估后的客户将被分为不同等级,然后被推荐相同风险等级的产品。
  对此,很多专家学者表示,以前银行有些盲目追求利润,粗放性的做理财产品业务,造成了如今的一系列问题。风险评估将会是未来理财产品市场的一个新趋势,会大大改善这种状态,有利于未来市场的良性发展。
  
  境外理财产品惹争议
  
  对于整风,如果说整个理财产品市场成了箭靶,那么QDII理财产品中的海外基金部分无疑是一个相对的靶心。
  自银监会放开允许银行QDII投资海外基金后,QDII海外基金从开始发展转向盛行。去年下半年开始,诸多银行与海外基金合作,将其引入国内。去年8月底,花旗银行与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合作推出的QDII“施罗德全球基金系列”,即是让投资者直接投资开放式海外共同基金,并可当天赎回。
  记者近日求证相关部门了解到,《通知》所指的不能代销境外基金,是指银行不能成为境外基金的销售网点延伸,必须要严格设立基金风险责任承担机制。目前基金是由证监会监管,如果没有相关资格,境外基金并不能直接在国内销售。
  在记者调查中,尽管此前有消息说部分外资行的境外理财产品有停售现象,但银行客服人员均表示境外理财产品仍然有售。尽管日此,大多数银行的QDII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没有前几个月销售火爆,银行几乎没有新的理财产品发布,而市场的需求也很冷淡。
  和中资行一样,外资银行也相继展开了对理财产品业务的自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相继表示,其推出的外海基金产品的性质并不是基金代销,而是代理资产管理。“产品在推出前都是经过了银监局的报备,完全合规。”一家外资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银监局对此还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表示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境外理财产品的性质到底是基金代销还是代理资产管理?花旗银行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责任归属上。基金代销是将对客户的责任转移给境外资产管理公司,而代理资产管理无论是风险评估、售后服务、客户反馈都由银行负责,银行的主动性体现其中。
  境外理财产品之所以在此次整风中受到格外关注,与其飞速发展的势头脱不开干系。外资行完成本地法人注册后,争夺高端客户、大量吸收人民币存款等成为其首要策略。一位外资人银行投资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境内金融产品不丰富、外资行又擅长境外市场投资。对外资行自身来说,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利润颇丰,而在中国有钱人看来,理财服务、产品设计以及资金运作,外资行更有经验和丰富的资源。
  专家指出,此次对于境外理财产品的整风,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件好事。将会促进未来QDII产品信息的更加透明化,产品设计更加规范和成熟,销售过程中更加客观和规范。虽然此次对于境外理财产品的性质产生了争议,但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开放境内居民直接投资海外股票、基金等方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其他文献
这个世界足够疯狂,也足够现实。山寨的发展,很强很霸道。    26岁的小赵对山寨货最初的印象在初中,那会儿还不知山寨为何物,只是曾花很少的钱买过一双皮鞋,样式和商场里的品牌鞋一模一样。从那时候开始,她就一直十分崇拜厂家的这种模仿工艺。现在想来,原来那双鞋就是时下爆红的“山寨货”,“谁能想到当初的冒牌会成为潮流的点呢?”  生活总是充满了不可思议。2008,“山寨”以又快又猛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期刊
最“揪心”消费热点关注:  食品安全    从三鹿奶粉事件,到鸡蛋事件,再到“蛆柑”事件,今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整个食品行业带来了诚信危机,食品投诉上升。据中消协统计,2008年,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上升了25.6%,居投诉上升商品的第二位。其中对合同的投诉上升了124.0%,对安全的投诉上升了48.2%,对质量的投诉上升了34.7%。 
期刊
这是一次在全球经济困局下召开的“两会”。 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带给我们的挑战:股市暴跌,楼市下滑,生产减少,增长减少,就业减少……经济萧条带来的最坏的可能是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转型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有可能被激化。  去年下半年始,这个国家已经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自我拯救行动,并且,全方位的拯救行动仍在继续。拯救行动的核心是扩大内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2009年,中央必将采取更强有力
期刊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们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分给老百姓外汇储备没有经济学根据。直观的理解,把外汇储备分给居民,可能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外汇储备”这个经济学术语近来很火,甚至成为草根阶层的最爱。事情起因于日前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提出的一个建议:从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分给老百姓,每人可分得一万块钱。    这个提议显然让老百姓兴奋不已,如同听说将要从天上掉陷饼一样。他们希望“外汇储备”这个有点
期刊
有关部门需要在常态下把制度、技术做好,在内部做好风险管控,提前规避风险,而不是出事后去灭火。当前社会在倒逼地方政府去做风险管理。如果不做,会危机频发,丑闻缠身  《小康》:“形象危机管理”是报告中涉及到的一个对于公众来说,相对少见的名词。您为什么要做危机管理的研究呢?  唐钧:当前已逐步形成三大类危机源,分别是死伤和经济损失为主的危机、社会负面影响和社会恐慌的危机、信任危机。而当下这三类危机来源还
期刊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未来十年中国老龄化已成定势。  北京在2010年推出“9064”养老计划。即指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养老、4%的老人机构养老。  上海在十一五期间推出“9073”养老计划——90%的老人为家庭养老,7%的老人从社区接受养老服务,3%的老人为机构养老。现在上海准备在“十二五”末,将“3%”上升为4%。  广
期刊
“一个真正的金融家首先必须是一位哲学家”在唐双宁的多重身份中,一以贯之的一点,就是哲学思想无时不渗透其中。      他是一位金融家,从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转任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一场“天书式的改革”让光大重现曙光;他是一位书法家,其狂草书法被人们誉为“当代第一狂草”;他是一位诗人,一首情真意切的《周总理逝世三十周年祭》让多少人闻之动容;他是一位党史研究专家,不仅因为他有一顶中共党史人物研究
期刊
需要排队的情况基本发生在政府投入多,服务质量、养老环境都好的公立养老院,而民营养老院需要排队的情况并不多。以北京为例,绝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都有空余床位  《小康》:近日有消息称养老院“一床难求”,对此您如何看?  刘红尘:中国的养老院60%~70%住着不该住的人。他们的身体状况还不到养老程度。一些公办养老院为了管理方便、降低风险。倾向于接收完全自理的老人,使得养老院资源没有让最需要的人群享用,香港
期刊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却未必想出来。广州有120万需要养老的人,但包括公立、私营的170家养老院仅有两万多床位。除去部分居家养老的老人外,还有近百万人被挡在了养老院门外  2012年7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一场“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引起了全民关注,有分析认为,延迟退休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
期刊
在“中国信用小康指数”首度发布的“最不让人信赖的城市基础设施”排行榜上,“污水处理”(47.0%)、“污染治理”(40.3%)、“下水道”(35.3%)、“水资源保护设施”和“垃圾收集与处理”(均为33.8%)排在前五位  如果说一个诚信的政府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那么让市民们感到既可信又可靠的城市基础设施则是能为城市挡风遮雨的“实用外衣”。  在众多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