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担忧的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处理 污染治理 下水道 排名前三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信用小康指数”首度发布的“最不让人信赖的城市基础设施”排行榜上,“污水处理”(47.0%)、“污染治理”(40.3%)、“下水道”(35.3%)、“水资源保护设施”和“垃圾收集与处理”(均为33.8%)排在前五位
  如果说一个诚信的政府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那么让市民们感到既可信又可靠的城市基础设施则是能为城市挡风遮雨的“实用外衣”。
  在众多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中,哪些设施的建设让老百姓感到担忧并无法信赖呢?
  2012年,“中国信用小康指数”首度发布“最不让人信赖的城市基础设施”排行榜。
  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进入集中爆发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对于环境治理的“不信任”。《小康》调查发现,排在“最不让人信赖的城市基础设施”前两位的,分别是“污水处理”(47.0%)和“污染治理”(40.3%),均与环境治理直接相关,而并列排在第四位(均为33.8%)的“水资源保护设施”和“垃圾收集与处理”也与环境保护有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去年媒体发布的一份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设计阶段被“遗忘”等原因,含有大量重金属、病原菌和有机污染物的城市污泥,有相当部分未经处理就被随意弃置或简单填埋,重新回到环境中。
  这种在污水处理中“重水轻泥”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二次污染”。因此,虽然多数城市都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对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处理仍处于空白状态,所以“污水处理”结果同样会被公众质疑。
  “下水道”(35.3%)从4个涉及到环境的选项中“杀出一条血路”,排在“最不让人信赖的城市基础设施”排行榜第三位,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7?21北京暴雨”事件的影响,不过,一座能够“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的确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排水系统之上。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中国台湾作家龙应台也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可见,“下水道”这个“城市良心”也一定是验证城市公信力的重要指标。
  相较之下,“固定电话”(1.0%)、“邮政”(1.2%)、广播电视(1.7%)、防风沙(1.9%)、防台风(2.2%)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则比较令人信赖,看来运作体系良好并且相对惠民的垄断性行业,还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此外,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较好评价, “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得以凸显。
其他文献
2009年2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主要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74.7分,比上年度72.8分增加1.9分。其中,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
期刊
这个世界足够疯狂,也足够现实。山寨的发展,很强很霸道。    26岁的小赵对山寨货最初的印象在初中,那会儿还不知山寨为何物,只是曾花很少的钱买过一双皮鞋,样式和商场里的品牌鞋一模一样。从那时候开始,她就一直十分崇拜厂家的这种模仿工艺。现在想来,原来那双鞋就是时下爆红的“山寨货”,“谁能想到当初的冒牌会成为潮流的点呢?”  生活总是充满了不可思议。2008,“山寨”以又快又猛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期刊
最“揪心”消费热点关注:  食品安全    从三鹿奶粉事件,到鸡蛋事件,再到“蛆柑”事件,今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整个食品行业带来了诚信危机,食品投诉上升。据中消协统计,2008年,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上升了25.6%,居投诉上升商品的第二位。其中对合同的投诉上升了124.0%,对安全的投诉上升了48.2%,对质量的投诉上升了34.7%。 
期刊
这是一次在全球经济困局下召开的“两会”。 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带给我们的挑战:股市暴跌,楼市下滑,生产减少,增长减少,就业减少……经济萧条带来的最坏的可能是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转型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有可能被激化。  去年下半年始,这个国家已经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自我拯救行动,并且,全方位的拯救行动仍在继续。拯救行动的核心是扩大内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2009年,中央必将采取更强有力
期刊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们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分给老百姓外汇储备没有经济学根据。直观的理解,把外汇储备分给居民,可能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外汇储备”这个经济学术语近来很火,甚至成为草根阶层的最爱。事情起因于日前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提出的一个建议:从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分给老百姓,每人可分得一万块钱。    这个提议显然让老百姓兴奋不已,如同听说将要从天上掉陷饼一样。他们希望“外汇储备”这个有点
期刊
有关部门需要在常态下把制度、技术做好,在内部做好风险管控,提前规避风险,而不是出事后去灭火。当前社会在倒逼地方政府去做风险管理。如果不做,会危机频发,丑闻缠身  《小康》:“形象危机管理”是报告中涉及到的一个对于公众来说,相对少见的名词。您为什么要做危机管理的研究呢?  唐钧:当前已逐步形成三大类危机源,分别是死伤和经济损失为主的危机、社会负面影响和社会恐慌的危机、信任危机。而当下这三类危机来源还
期刊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未来十年中国老龄化已成定势。  北京在2010年推出“9064”养老计划。即指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养老、4%的老人机构养老。  上海在十一五期间推出“9073”养老计划——90%的老人为家庭养老,7%的老人从社区接受养老服务,3%的老人为机构养老。现在上海准备在“十二五”末,将“3%”上升为4%。  广
期刊
“一个真正的金融家首先必须是一位哲学家”在唐双宁的多重身份中,一以贯之的一点,就是哲学思想无时不渗透其中。      他是一位金融家,从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转任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一场“天书式的改革”让光大重现曙光;他是一位书法家,其狂草书法被人们誉为“当代第一狂草”;他是一位诗人,一首情真意切的《周总理逝世三十周年祭》让多少人闻之动容;他是一位党史研究专家,不仅因为他有一顶中共党史人物研究
期刊
需要排队的情况基本发生在政府投入多,服务质量、养老环境都好的公立养老院,而民营养老院需要排队的情况并不多。以北京为例,绝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都有空余床位  《小康》:近日有消息称养老院“一床难求”,对此您如何看?  刘红尘:中国的养老院60%~70%住着不该住的人。他们的身体状况还不到养老程度。一些公办养老院为了管理方便、降低风险。倾向于接收完全自理的老人,使得养老院资源没有让最需要的人群享用,香港
期刊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却未必想出来。广州有120万需要养老的人,但包括公立、私营的170家养老院仅有两万多床位。除去部分居家养老的老人外,还有近百万人被挡在了养老院门外  2012年7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一场“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引起了全民关注,有分析认为,延迟退休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