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 :液压与气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量回收装置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核心元件之一,通过回收高压盐水的压力能来降低能耗和节约成本,加强其基础研究并突破技术瓶颈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根据工作原理将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分成液力透平式、正位移式和泵-马达式3类,主要从结构、原理、效率和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我国能量回收装置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展望。研究表明,液力透平式装置已逐渐被市场淘汰,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正位移式装置也存在技术缺陷,而泵-马达式装置的集成化设计和降低工作能耗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不同工况(入口流量、转速)对金属泡沫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根据金属泡沫的孔隙率和孔密度建立了金属泡沫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圆管数值模拟得出多孔介质参数;最后利用FLUENT软件及其多孔介质模型数值模拟了金属泡沫通风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泡沫通风器的压力降随着通风器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转速对通风器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与该规律相似。这项成果,为金属泡沫通风器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随着边际油田的不断开发,小型无修井机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常规修井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这类平台,修井作业面临时效慢、成本高等问题[1],用液压举升装置替代目前的修井模式进行目标平台的修井作业[2]可解决上述问题。随着海洋平台采用液压举升装置修井作业越来越广泛,液压举升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暴露[3]。由于目标平台不设井架,无法直接引用现有标准进行放空管线的设计[4]。因此,基于石油化工行业可燃气体放空管线的设计标准要求,针对配置液气分离器的目标平台,开展排气管线布置的技术研究,确定管线布设的设计方案,
为了提升机床的加工精度,对国内某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BC双摆转台五轴数控机床进行了有限元仿真模态分析,计算出前六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利用MIMO锤击法对BC双摆转台五轴数控机床整机进行模态试验,对两种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辨识其薄弱环节并进行结果评价,证实了有限元仿真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动态性能,为BC双摆转台五轴数控机床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为了从化学反应路径上寻求减少柴油机SCR系统中脲基产物生成的方法,利用量子化学方法结合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对脲基产物进了热解特性研究。量子化学方法表明,尿素存在2种转化为缩二脲的反应路径。热重曲线表明,尿素、缩二脲的热解试验过程均包含3个阶段,认为第一阶段为二者的单一组分热解阶段并包括组分升华过程,后二个阶段包含复杂反应。采用了Flynn-Wall-Ozawa(FWO)法分析各产物的TG曲线,获取各产物在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FWO法获取的
基于目前市场已存的辅助老人站起和洗浴功能的轮椅,设计一种可擦背达重刹车式坐站转换辅助椅,主要具有擦背功能、旋转功能、坐站转换功能,主要组成包括:擦背机构、坐站转换机构、旋转机构、折叠机构、达重刹车机构。洗浴时使用擦背机构,主要包括滚珠丝杠和四杆机构;如厕和洗浴后站起使用坐站转换机构;旋转机构可方便使用时拿周围的物品;为方便收纳与携带增设折叠机构;此外考虑老人记忆衰退、容易遗忘,采用达重刹车的方式避免忘记刹车造成的风险。其结构简单实用,方便老人使用,减少老人独居时的安全隐患。
针对军用桥梁装备架设结构复杂、通载负荷大的特点,以某型轮式冲击桥为切入点,分析桥跨的结构特点,结合对桥跨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桥跨在通载状态下的事故规律。根据事故规律,确定以挠度、应力与位移作为监测参数,选择合适型号的传感器,使用序列法中的逐步消去法优化布设方案,提高系统的效能。基于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开发相应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对桥跨通载状态信息的实时显示与分析,完成对事故的提前预警。
当前无人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受制于其载荷能力有限,现在亟需开发双机协同的能力,从而增强无人机的应用范围。首先进行了无人机协同巡航平台的搭建,包括无人机系统、通信系统和地面站系统;并依托此平台进行实验,最后构建效能函数,计算航线完成能力和长僚机响应能力。经过实验验证,平台可以稳定地进行无人机协同巡航飞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从服务作战的角度,对建制单位预警探测装备技术勤务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其质量评估体系缺失的问题,系统提出单位技术勤务工作质量核心要素,建立其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为定量评估部队技术勤务工作质量提供了理论和模型参考,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动态置换法是一种压井液注入和气体排出同时进行的非常规压井方法,压井液最大注入排量的确定和井口套压的控制是压井成功的关键.文章基于压井液注入过程中满足井底压力恒定、
对阻断式阻容保护和非阻断式阻容保护的参数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得出了阻断式阻容保护和非阻断式阻容保护的保护效果的差异,为阻容保护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