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p5c115f6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烯烃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高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其多嵌段共聚物更具有特殊的性能。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近年来所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将从合成方法角度出发,系统综述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采用活性配位聚合、链穿梭聚合、烯烃复分解反应以及基于链行走机理的烯烃配位聚合合成嵌段数目大于3的聚烯烃基多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其他文献
开发了一种一步高效合成纳米硅/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球磨SiCl4、Mg2Si和商业碳片,使SiCl4自下而上还原,原位形成的纳米硅均匀生长在碳片上,高效制备了纳米硅与碳片均匀复合物(Nano-Si/C).该Nano-Si/C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现出高的可逆储锂容量(2450 mA·h/g)、良好的倍率性能及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在2 A/g电流密度下,经过600次循环后,容量仍然稳定在1400 mA·h/g.其突出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小尺寸纳米硅与
Non-erodible elements such as stones and vegetation are key to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and dust emission in drylands. Stony deser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
环对亚苯撑(CPP)和其他具有新型结构的衍生物的发展取得了进步,丰富了其性能且拓宽了潜在的应用。在此,受最近发表的大环的启发,文中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相同的新型八字形分子。此方法中螺二芴作为核心,通过偶联反应与成角度的芳族前体相连接,表征了八字形的纳米环分子,并对其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纳米环的最大紫外线吸收峰在362nm处,与常规CPP相比有红移。荧光最大发射峰在496nm,且量子产率为30.8%。荧光猝灭实验表明,纳米环与富勒烯(C60)的结合常数高达8.45×105L
以“巯基-双键”交联体系为基础,室温光固化制备了硅橡胶绝热材料,并研究了新型耐烧蚀填料八苯基硅倍半氧烷(OPS)和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OVP)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力学测试、氧乙炔烧蚀、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硅橡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PS和OVP都可以提高硅橡胶的热稳定性和耐烧蚀性,但对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中,OVP改性的硅橡胶表现出更佳的耐烧蚀性能,含有15phrOVP的硅橡胶线烧蚀率为0.121mm/s,相比纯硅橡胶降低了84.8%。添加OPS和OVP都能够显著延长硅
采用操作便捷的相转化法制备了可用于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的聚偏氟乙烯-碳纳米管(PVDF-CNT)自漂浮多孔微珠.PVDF-CNT微珠独特的组成和多孔微球结构有助于实现太阳光的高效捕获、充分的水运输和快速的蒸汽逸出,且CNTs含量越高,PVDF-CNT微珠性能越佳.PVDF-CNT微珠最多可吸收约94.5%的太阳光,2 min内使水面温度从20.8℃升高至43.1℃.在1 kW/m2的太阳光模拟器照射下,水蒸发速率高达1.501kg/(m2·h),太阳能转换效率高
采用逐层涂布、分层控制固化程度的方法,利用聚酰胺酸(PAA,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和含有氧化石墨烯(GO)的PAA溶液制备了一系列由高绝缘性PI层与GO@PI介电层交替组合而成的界面清晰且紧密衔接的多层复合薄膜.通过调控介电层中GO含量及分层结构,使多层复合薄膜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特征.结果表明,三层复合薄膜PI/1.0GO@PI/PI的击穿强度为261.5 kV/mm,储能密度达到1.27 J/cm3,与相同介电层厚度的单层薄膜相比,击穿强度和储能密度分别提高了97%和144%,
针对当前钛硅型分子筛存在的微孔孔道孔径限制导致的流通扩散性能差及催化效率低等关键瓶颈问题,通过在微孔分子筛中构筑跨尺度贯通高物质传输性能的等级孔道结构,对钛硅分子
通过简单的Wittig反应合成了一个荧光化合物9,10-二(N-苯基吲哚-3-乙烯基)蒽(IA-Ph);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IA-Ph兼具聚集诱导荧光(AIE)和压致荧光变色性质,在相同浓度下,该化合物在THF/H2O(体积比1∶9)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强度比在纯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增加了12倍,具有明显的AIE效应.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机械力研磨,化合物可以从初始的发绿光转变为研磨后的橙红光,光谱
以酪蛋白酸钠和明胶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在硫酸铵溶液中浸泡的方法,借助Hofmeister效应制备了一种强韧导电的酪蛋白酸钠/明胶水凝胶,克服了蛋白质基水凝胶柔软、易碎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最大拉伸应力为3.55 MPa,最大拉伸应变为1375%;水凝胶的最大电导率为0.0954 S/cm,导电灵敏因子为0.53.用该水凝胶制备的传感器对不同大小及不同速率的应变均具有分辨能力,能够监测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且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表明该水凝胶是监测人体健康和运动的理想材
采用聚[1-(4-三甲基硅基)苯基-2-苯乙炔](PTMSDPA)为膜材料,与碳纳米管(CNT)杂化制备PTMSDPA/CNTs杂化膜,研究了碳纳米管含量对杂化膜的气体分离、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MSDPA与碳纳米管间π-π相互作用使得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实现均匀分散。当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15%时,PTMSDPA/CNTs杂化膜的氧气渗透系数出现极大值(2880Barrers),为PTMSDPA均质膜的2.4倍;操作温度为30℃时,渗透汽化分离丁醇质量分数为1.5%的丁醇/水溶液,PTM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