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教学课的导入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恰当导入,就会给整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复习导入法
  由复习旧课入新课,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由教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复习提问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以旧引新,承上启下,这也是传统历史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鞅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教师指出:秦国自商鞅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做好了准备。由此导入新课。
  复习法作为导言,有利于知识衔接和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但它往往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问导入法
  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问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关。二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又如,讲“古罗马”一章,可以这样设问:“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于哪一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00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 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三、比拟导入法
  将不相关联的事件形象化连结,展现“导”的幽默诙谐,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学习《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世界历史》第一册)一课时,为突出首先开始殖民扩张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将其比作是欧洲殖民掠夺中率先侵略的两个“大门牙”,既形象生动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进行。
  四、故事传说导入法
  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升三级”的故事家喻户晓,学习《明末农民战争》(《中国历史》第二册)时,讲讲这个故事,引入对魏忠贤等宦官专权的描述,可以加深学生对明末农民战争背景的理解。在学习《古代希腊》(《世界历史》第一册)一课时,“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的故事更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常常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也是增进师生情谊、启迪学生智慧心灵的兴奋剂。
  五、图片导入
  图片种类很多,有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历史挂图等等。它可以在学生面前再现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形象,给学生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例如在讲《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出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图片,并进行描述 :“这幅画描绘了耶稣在和他12个门徒最后一次晚餐时,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在这一刹那,众门徒的表情和内心活动顿时流露出来:有的愤慨,有的悲叹,有的则在表白自己的纯洁无辜。叛徒犹大神态惊愕,手中握着出卖老师而得到的钱袋,位于图中最阴暗之处。这幅图画歌颂了殉道精神和对叛徒行为的鞭挞,从而表现出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那么,什么是人文主 义?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转入新课。
  六、电教媒体导入
  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国史《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开始前,我播放一曲威武雄壮的战歌:谁能阻挡/谁能阻挡那黄河的万里奔流/谁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百万大军向前进攻/那万恶的蒋匪帮、封建和独裁一起灭亡。 同时配以一组解放战争胜利的投影片来渲染课堂气氛,令学生在这雄壮的歌声中,精神振奋、思绪激昂;战歌回荡,学生看到了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的浩然正气,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伟岸英姿,看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气概,看到了五星红旗飘上总统府的胜利凯旋
  七、 诗词或名言导入
  诗词是一种精炼、生动、优美的文学形式。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 ,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一开始我先打出了一首诗的投影:“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题在《时局图》上的一首诗。它揭露了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那么,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怎样掀起瓜分狂潮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这就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发掘。课堂教学导入的组织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智慧、经验,更能体现教师的艺术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引用教育学原理,通过研究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中职专业英语教材的特点,对如何上好英语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初步探索了“四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出上好中职英语课的四大要素。  【关键词】四位一体自主学习精讲精练    怎样上好高效的课,而不仅仅是有效的课,一直是我们所有教师课改期间追求的一个目标。上好中职英语课有很多很多因素,其中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在课堂上
期刊
期刊
一、引言  导入即课堂教学的前3-5分钟内所有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总称。导入式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是指在现有缺乏一定英语语境的条件下,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根据实际情境,运用巧妙有效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部分,聚集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课堂导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并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配合比  1高性能混凝土的兴起及意義  强度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而在以往的工程中习惯上只重视混凝土的强度或片面追求高强度而会忽视混凝土的耐久性这一重要指标。高性能混凝土是1990年5月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混凝
期刊
学会“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它的教育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通过学习使初中生接触和初步掌握观察探究、质疑反思、归纳、数学实验等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层次。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于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数学课程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