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红斑结节伴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腹副神经节瘤一例
【摘 要】
:
【机 构】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310006,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310006,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病理科310006,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310006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2年35期
其他文献
影响药敏结果的因素较多,包括菌液浓度、培养基的类型、孵育时间和温度、终点判断标准等,尤其菌液浓度计数更为重要[1,2]。皮肤癣菌本身的许多特点如产孢少,产孢条件难以控制,接种量难以精确化等,给药敏试验的标准化带来一定阻碍,也为菌液浓度的计数带来一定困难。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于1998年提出了《产孢丰富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参考方案》(M38-P),但未包含皮肤
为了解生殖器部位EB病毒(EBV)亚临床感染或病毒携带情况及其与性传播的相关性,我们于2000年3月至2001年1月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及其配偶进行了检测。
患者女,40岁,因全身泛发扁平丘疹20余年于2002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20岁时躯干开始出现米粒至黄豆大扁平丘疹,皮肤颜色,妊娠分娩后加重,泛发全身,无自觉症状,曾于多个医院诊断为扁平疣,应用多种方法治疗,包括自身免疫接种,口服抗病毒药及中药汤剂,外用多种药膏,病情无明显缓解。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起源于1992年,其概念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的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rt及同事们正式提出。即“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1]。同时英国牛津的Iain Chalmers及其同事们开始了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可靠证据―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或荟萃分析(
期刊
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科分会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协助和配合下,我们调查了56358例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发现足病患者28982例,在足病患者中,真菌感染占84.49%.现将这次调查中足部真菌感染情况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