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内容 合理使用方法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三师生开始在网络上进行教与学。网络授课与课堂授课有很大不同,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合理地开展线上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使用优质视频作为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统编教材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分析讲解高考试题,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网课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关键词:历史学科;线上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是变化革新的契机。在这场疫情当中,各行各业均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也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用巨大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紧张的历史二轮复习要在家中面对电脑、手机等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线上授课,高考的时间又因为疫情的蔓延而推迟,等等。高三学生既要面对繁重的课业,更要面对心理上的压力。基于此,高三教师如何上好历史网课,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高三年级的历史网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优质视频作为线上教学的导入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科普视频,这些科普视频制作精良,技术高超,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时将其作为教学的导入素材。如我会在课前五分钟开始线上教学,统计人数后播放一些与所学历史知识有关且结合实事的小视频,这些小视频基本都能在APP上找到,如讲述口罩主要原料熔喷布的视频——《你何时才能买到口罩?每天两亿只仍不够!》。该视频长度大约在两分钟左右,学生不仅了解了实事,还在视频中知道了一次性防护口罩中熔喷布的主要材料是石油,这与之后要学习的工业革命的内容产生关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化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资,由此导入新课。
  除此以外,我还与学生分享了《共饮长江水》(关联中国工业化相关知识)、《玉米》(关联新航路开辟后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的知识点)等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小视频,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统整与补充
  线上教学常用的授课软件有钉钉、腾讯会议、QQ课堂等,操作简单,后台强大,程序设计能够满足教师线上教学的需要。教师使用这些程序进行授课,虽然基本能够实现教学,但与常规的课堂教学还是有所区别,例如线上教学的授课时间要少于常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整理方面下功夫。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线上教学相对于常规教学来说时间紧任务重,我在进行线上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统整。从总体上将教材中各部分知识按照时间进行了分类。如将中国史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将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将中国近代史分为晚清时期(以甲午战争分期)、民国时期(以五四运动分期),将中国现代史分为改革开放前期、改革开放后期,将世界史分为世界上古史、世界近代史(以工业革命分期)、世界现代史(以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分类)。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既求通又求全,内容的覆盖面广,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整合教材各部分知识外,还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做进一步的补充,且补充的知识要符合高考的考查范围,要结合近几年高考的考查内容。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卷第25题中常常涉及汉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其中又以汉武帝时期最为常见——2019年全国I卷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019年全国II卷考查汉初至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2017年全国I卷考查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讲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时,要结合新教材进行一定的知识扩展。
  新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教师要通过补充适当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新教材中涉及汉武帝维护大一统措施的重要知识点——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候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见图1)
  三、渗透基于高考试题的学习方法
  线下教学中,高三历史课时为每班每周7课时,教师有较多时间对学生进行习题方面的训练;但网课期间课时为每班每周5课时,减少了两课时,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习题,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其中高考试题是很好的选择。
  如在复习完某部分知识点后,使学生掌握该知识点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进行高考试题的讲解。在线上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把相关高考试题发布给学生后,开展线上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试题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方法。以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知识点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25題为例: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教师引导学生对题干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出该题涉及的时期为汉武帝时期,内容为政府强制要求诸侯在献礼时花费巨额财富购买皮币放置礼物,进而分析出汉武帝欲通过此法削弱诸侯的经济实力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选项的内容。A选项中“皮币”并不是货币,所以与货币管理无关。B选项中思想上的统一主要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D选项“实现了”说法过于绝对。
  在带领学生分析题目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进行再回顾,例如汉武帝加强货币管理与统一思想的措施。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此类型题基本的解题方法,例如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的、要重视对材料主旨的分析等。
  四、构建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能够展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授课时,因为课堂时长、黑板面积的限制、电子白板灵敏度操作等问题,往往难以现场逐步制作完整的思维导图,更多的是展示已经做好的思维导图,缺乏对知识点之间逻辑联系的动态展示。疫情期间,通过授课软件的同屏展示功能,教师可以使用白板软件(如Microsoft Whiteboard)与学生同步完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复习知识,这是线下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讲解知识或题目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每个思维导图都可以是一个内容不多却比较重要的“小专题”。例如在教学“殖民体系”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构建一个关于“世界殖民体系发展历程”的思维导图,使知识体系化。(见图2)
  根据图2可知,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第一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殖民体系开始形成;第二阶段——在殖民扩张与掠夺中殖民体系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国家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英国最终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建立“日不落帝国”,英国在殖民过程中进行大西洋三角贸易,获取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基础,中国在此阶段已受到影响,表现为:葡萄牙窃取澳门、荷兰占据台湾;第三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外侵略,中英爆发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列强瓜分世界,中国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抵抗失败,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五阶段——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殖民地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各国人民进行了民族解放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大量民族国家的出现,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再如,在教学“民主制度”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见图3)
  民主制度在历史教材中共出现四次,分别是世界上古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部分。世界上古史部分主要讲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世界近代史部分主要讲述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创立,大致分为两大类——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其中君主立宪制按君主权力大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英国式君主立宪制(权力较小)、德国式半专制君主立宪制(权力较大);民主共和制按总统权力大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美国式总统制共和制(权力较大)、法国式议会制共和制。中国近代史部分主要讲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中国现代史部分主要讲述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改革开放前,建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后,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思维导图使得历史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环境新条件下如何能够实现教育创新,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在此过程中的经验相信可以为未来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等著.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婷婷,田贵平.网络教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基于教学模式变革的历史考察[J].教育科学,2020(2).
  [3]徐蓝.历史核心素养统领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J].课程·教材·教法,2019(9).
  [4]馬思腾,褚宏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情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5).
  [5]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2017(12).
  (责任编辑:赵静)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在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需适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聚力“双元素”、重视“活动化”、观照“年段性”三个维度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从凸显学科本质、遵循儿童特点、整合课堂内外、融入时代元素四个方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期刊
摘要:在线上教学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单位时,有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有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化聚问题时屡屡出错。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对现行的教材挖掘不够,导致在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建构得不够完善。我国台湾地区翰林版小学《数学》12册教材中的“几何”(含测量)主题内容在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有效建构方面很有特色,对比我们大陆的主要数学教材版本,可以给我们带来补齐知识断层、沟通前后联系、揭
期刊
最近两年,笔者有幸观摩了一系列围绕物理学科实践活动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感触颇深。这些学科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强调实际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者从生活中选取与科学、技术、环境密切联系的问题,带领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践。这些学科实践活动不再以某些物理概念的教学为核心,而是真正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现以“家庭智能电路的连接”实践活动为例,探究在物理学科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物
期刊
由辽宁省期刊学会推荐,《辽宁教育》自2019年6月起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获得国家项目的资助,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自2020年第1期开始,《辽宁教育》将通过在期刊文章(第1期的上下半月各有一篇)上添加开放科学二维标识码(OSID碼),立体化地展示学术研究成果。  一、关于OSID开放科学计划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世界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公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紧扣课程标准,准确定位目标;注重学生主体,整合历史教材;依托多样素材,凸显学科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历史数学;世界意识;科学素养;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应构成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作为一名高中生,既要有
期刊
英语教师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言技能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看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小故事。因此,新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增设了Cartoon time板块,这一板块主要是以小老鼠(Bobby,Tina)和小猫(Sam)以及小猪(Billy)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最为显著的编排方式是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编者将各种语文要素有条理、分体系地分解成若干教学点,依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方式,有规划地设置在不同学段、不同单元。这样,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一目了然。教学中,教师可以新课标为统领,关联课文,深度解读“为什么”;以要素为基点,聚焦排列,深入洞察“是什么”;以文本为平台,巧妙设置,积极落实“怎么做”,以促进学生语文学
期刊
在初三物理复习课中,利用好“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自觉复习的潜能,最大限度提升学习的效益。“学案导学”方法中 “导”是目的,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好学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增强课堂的教学实效,就要在“导”上多做文章。  一、利用学案引导使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今后还需哪些必要的补充。这样就
期刊
摘要:选取时事热点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对自我、社会的真实体验,并建立其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之课程开发目标。通过开展时事热点选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热点教育有效落实到序列化的实践活动中,并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以此促进以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优质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时事热点;综合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造适合的审美环境,采用通感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其中,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新旧知识的整合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对培养和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通感策略;审美体验;美术表现能力  朱智贤在他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通感的:“通感,亦称联觉。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指彼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