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时事热点 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取时事热点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对自我、社会的真实体验,并建立其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之课程开发目标。通过开展时事热点选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热点教育有效落实到序列化的实践活动中,并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以此促进以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优质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时事热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素质教育真实发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育人。如何有效选取时事热点为活动主题,将热点教育有效落实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有效选取时事热点开展主题活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前提:引导学生关注热点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信息发布源头的增加和获取信息途径的增多,促使学生对社会问题产生更加密切的关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社会小公民有义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为社会的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社会的变化或多或少会引起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围绕时事热点为选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培养目标。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关注时事热点的敏感和洞察力。关注是人们深入探究事物的起点,要引起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必须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新闻,观察身边的真实事件,教师可以从中提取学生想了解的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19年,有关“垃圾分类”的话题成为全民关心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国家政策法规的推行,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都推动着整个社会走进全面开启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时代。因此,选择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中开展,引导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接触社会,参与到绿色文明社会的建设中来,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关键:教师把握选题原则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对课程开发部分,《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开发热点教育实践活动充分符合该理念。
  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关注并研究的社会热点并落实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把握选题原则是关键。教师在选取时事热点时,首先切入点要小,不要盲目选择难度高、体量大的活动主题;其次,活动主题要有可操作性,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年龄特点进行选择;第三,将社会热点落入学校教育活动,要尊重学校办学特色,进行统筹思考,在保持热点主题的时效性的同时要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要求。如教师将“垃圾分类”热点选题在落实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架构中,要结合学校发展方向及特色,统筹考虑,整体实施。同时,教师还要把握热点的时效性,教师提出选题的速度越快、时间越早,实现的教育价值就越大。
  除此之外,落实好热点教育,对学科教师的师资力量也有所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更高,既要负责课程的开发设计,也要负责课程的实施。教师要敢于尝试和突破,将挖掘时事热点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变成自己独特的专长和兴趣点,激活课程实践智慧和创新活力,在自己特有的课堂上施展才华。在课程开发的选题阶段,教师要更快更好地搜集社会正在发生的焦点问题并有效落实到综合实践活动中,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三、基础:序列设计实践活动
  不同年龄的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有所区别,对于社会也有着不同的认知角度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适合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序列化的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避免活动出现内容紊乱、随意性大等问题。
  (一)三年级开展“我是环保小标兵”记录单展示活动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他们认知事物虽以观察为主,但在创造力方面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懂得并能够帮助大人做一些辅助劳动。针对三年级学生的上述特点,我校尝试开展了“我是环保小标兵”记录单展示活动。活动内容学生易接受、易操作,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记录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形成观察小日记。学生不仅参与到日常家庭生活中,也能帮助家庭进行垃圾整理与分类。这样的活动设计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四年级进行“开满花的纸——古法造纸”活动
  四年级学生不再满足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因此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尤为重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大背景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小问题,并分解出符合学习兴趣、有探究价值的子课题成为了实践活动的关键。
  在本次活动中,四年级学生对垃圾如何进行二次利用充满了好奇,并选择“纸张的回收利用”进行了深入探究。可回收垃圾再利用是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之一,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易操作。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行策划活动方案,合理进行小组分工。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古代的造纸原理,衍生出体验古法造纸术的学习愿望。
  (三)五年级表演“巧学垃圾分类”儿童情景剧
  五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是逐渐具备了服务于自身目的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情感发展方面,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儿童情景剧,其呈现方式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客观存在的事实,情感上可以有所控制,是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自信的有力途径。   “巧学垃圾分类”儿童情景剧是五年级学生共同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组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邀请相关教师进行指导。为了能在优秀作品汇总演出上出现自己的身影,他们认真编写剧本,不断练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已经内化的“垃圾分类”知识用有趣的方式外显出来带给身边的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使他们获得了友情和自信。
  (四)六年级撰写《关于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纲要》中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做出了改革,指出考察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主要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已经具备的认知水平分析,研究报告是一个恰好的呈现方式。因此,在六年级撰写《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能够使学生学会运用互联网收集与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整合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具体的调查研究活动中,六年级学生以学校或者居住社区为调查地点,调查分析垃圾分类实施现状,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找出亮点和问题。同时,通过小组研讨和教师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形成反馈报告。为了帮学生理解调查报告活动开展的意义,我们举办了一场优化学校垃圾分类的师生交流会,邀请学校领导参会,为学生提供了从学校管理、设备设施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学校垃圾分类环境,此次活动学生收获颇丰。
  如此序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依据,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能够呈现出一个清晰有序的脉络,构建良好的课程框架。选择一个社会热点灵活运用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形成序列化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来说,能增强教学的高效性,促使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另一方面,能够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开展,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
  四、保障:倡导师生积极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多元化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在活动的各个阶段,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小组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客观的积极评价,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同时,真正喜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各个阶段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的具体目标,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客观性评,学生通过对自我的理解和认识评判准备阶段的表现。教师要多赞扬学生的自发性学习,注重鼓励式评价,让学生保有动力地开展后续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即时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在活动中進行反思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成果呈现方式,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和表达。同时,总结阶段的积极评价可以将学生实践活动的意识、集体荣誉感、自我认同感大大提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时事热点为主题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既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也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应有的多样性与创造性,更使得以时事热点为选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了学校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责任编辑:赵静)
  作者简介:刘桂辛,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乡土教材是通用教材的必要补充。地理乡土教材的使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知识体系上也解决了通用教材对各地情况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知识补充和重构、探究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通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加深对通用教材的理解。  关键词:通用教材《地理》;乡土教材《滨城大连》;教材
期刊
教学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去学习和体悟,而不仅限于停留在学习的表面,是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学得富有趣味,享受文言文的学习快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在积极的语言实践表达之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成长。王崧舟老师在教学《爱莲说》这一篇文言文时,特别注意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和对话中构建课堂的“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在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需适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聚力“双元素”、重视“活动化”、观照“年段性”三个维度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从凸显学科本质、遵循儿童特点、整合课堂内外、融入时代元素四个方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期刊
摘要:在线上教学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单位时,有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有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化聚问题时屡屡出错。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对现行的教材挖掘不够,导致在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建构得不够完善。我国台湾地区翰林版小学《数学》12册教材中的“几何”(含测量)主题内容在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有效建构方面很有特色,对比我们大陆的主要数学教材版本,可以给我们带来补齐知识断层、沟通前后联系、揭
期刊
最近两年,笔者有幸观摩了一系列围绕物理学科实践活动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感触颇深。这些学科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强调实际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者从生活中选取与科学、技术、环境密切联系的问题,带领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践。这些学科实践活动不再以某些物理概念的教学为核心,而是真正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现以“家庭智能电路的连接”实践活动为例,探究在物理学科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物
期刊
由辽宁省期刊学会推荐,《辽宁教育》自2019年6月起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获得国家项目的资助,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自2020年第1期开始,《辽宁教育》将通过在期刊文章(第1期的上下半月各有一篇)上添加开放科学二维标识码(OSID碼),立体化地展示学术研究成果。  一、关于OSID开放科学计划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世界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公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紧扣课程标准,准确定位目标;注重学生主体,整合历史教材;依托多样素材,凸显学科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历史数学;世界意识;科学素养;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应构成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作为一名高中生,既要有
期刊
英语教师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言技能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看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小故事。因此,新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增设了Cartoon time板块,这一板块主要是以小老鼠(Bobby,Tina)和小猫(Sam)以及小猪(Billy)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最为显著的编排方式是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编者将各种语文要素有条理、分体系地分解成若干教学点,依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方式,有规划地设置在不同学段、不同单元。这样,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一目了然。教学中,教师可以新课标为统领,关联课文,深度解读“为什么”;以要素为基点,聚焦排列,深入洞察“是什么”;以文本为平台,巧妙设置,积极落实“怎么做”,以促进学生语文学
期刊
在初三物理复习课中,利用好“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自觉复习的潜能,最大限度提升学习的效益。“学案导学”方法中 “导”是目的,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好学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增强课堂的教学实效,就要在“导”上多做文章。  一、利用学案引导使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今后还需哪些必要的补充。这样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