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店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云和林建是一对大学生恋人,毕业后两人就开始找工作。现在大学生也不是那么吃香了,彩云只好到一家餐馆端盘子,打算先有份稳定收入再说,可林建高不成低不就的,找了好几个月也没成,只得宅在家里打游戏。
  彩云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就和林建商量,她有个表哥在城东开了个“曾氏鸭头小吃店”,生意红红火火,要不也开一个。林建说:“我堂堂一个大学生,去开小吃店?我不去!”
  彩云耐心劝他:“难道你就坐吃山空?这样,你打个下手算个账什么的,我端盘子照应。”林建勉强答应了。
  彩云去找表哥,表哥听了有点为难,“我这个曾氏鸭头,师傅是在北京大饭店当过厨师的曾老先生,曾老先生说过,只传三个徒弟,没得到他允许我还真不敢教你。”
  彩云急忙央求,说自己两口子毕业后也没个正经事做,吃饭都是问题。表哥想了想,说:“曾老先生的三个徒弟,就是我、你表嫂,还有关门弟子李超。我去跟李超说一下,看能不能到你店里当厨师。”
  没过两天,表哥告诉彩云,李超答应了。彩云一听喜出望外,急忙辞了工,和林建张罗店面。林建态度有些消极,一是觉得伤面子,二是觉得彩云抛头露面,也不是好事儿。但他不敢反对强势的彩云。
  等租好了店面,李超也来了,这是个憨厚的年轻人。工资说定,每月四千。
  鞭炮噼里啪啦一响,曾氏鸭头城西小吃店就开张了。表哥和表婶前来祝贺,酒席间,表嫂对李超说:“师傅有言在先,只传三个徒弟,你可不能传给他人啊。”
  李超连连点头。表哥一看不对劲儿,急忙端起酒杯向李超敬酒。这一幕都被彩云看在眼里。
  李超的手艺果真不错,把曾氏鸭头做得色香味俱全,加上彩云脑子活,说话甜,没多久生意就蒸蒸日上。话说这座城没多大,城西的店火了,城东的店就受了影响。这几天表哥不在店里,由表嫂当厨,她看着日渐稀少的顾客,心里的火是越烧越旺。
  表嫂索性关了店,直奔彩云的城西店。她没有公开责备彩云,而是拐弯抹角对李超说:“我是来看看,你有没有遵守师傅的话,传手艺给他人!”
  李超把表嫂带到后厨,让她看。这间店面用木板隔开了三间,前面一间最大,供客人吃饭;上面隔开一间小阁楼,供彩云两口子休息;后面是厨房,只有李超一个人做鸭头。林建本来要到后厨帮忙,被李超以手艺不可外露为名,赶到前面柜台去了。就是端菜,也是由李超从小窗口递出来。
  表嫂挑不出毛病,只得给彩云撂下一句狠话“做人不能忘本”,便匆匆走了。彩云当然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可自己两口子也要生活,想了想,她打电话给表哥,看表哥是什么态度。想不到表哥大大咧咧地说:“你表嫂就那么个性子,别管她。我忙着呢。”既然表哥这样说,彩云就放心了。
  转眼到了元旦,彩云决定搞一个促销,价格比平常低一块。她还印制了小广告,让林建去街上散发。其实这也是彩云心里的一个小九九,她想锻炼一下林建,外向一点。
  元旦当天,顾客排起了队,把彩云小两口忙得脚不沾地。就在这时,店门“砰”地一响,被人一脚踢开。谁啊?正是表嫂。彩云的店客似云来,表嫂的店是门可罗雀。表哥又不在,她是越想越气,手里握着彩云的小广告,心里说:这是水火不容啊。于是,就借着彩云降价的由头,要大闹一场!
  表嫂一上来就指责彩云搞降价是不正当竞争。彩云赔着笑脸,说自己只是元旦一天搞促销,明天还会恢复原价。表嫂哪里肯听,抓起凳子就把玻璃柜台砸了。彩云本以为柜台后面的林建会出头,可他性子软弱,只是说:“表嫂别生气,听我说……”表婶哪跟他废话,噔噔噔上了阁楼,又是一通砸,把阁楼地板砸破了。
  彩云急忙打电话给表哥,表哥急匆匆赶来,才把披头散发的表嫂拉回去。过后,表哥登门道歉,提出要出钱修理损坏的东西。彩云感念表哥当初的相帮,说自己会修。
  可是经此一闹,生意就没原先好了,顾客一少,林建在柜台后面没事干,就经常往阁楼上跑,说是想睡觉。大厨李超的活儿也少了,没事的时候就和彩云聊闲天。眼看到了春节,这是个生意大旺季,不料表嫂打电话过来,说李超要是愿意去城东店帮忙,每月给一万!
  这才叫釜底抽薪呢。李超出来打工,不就是为了挣钱吗?林建就是个泥人也有土性,一气之下他要打电话给表哥,问是什么意思,反倒是彩云拦住林建说:“别打了,城东店给钱多,李师傅尽管过去。我们两口子虽然没他那手艺,可也能做出鸭头来。”
  就这样,李超去了城东店。林建说:“要不我试试做鸭头?”在彩云惊奇的目光下,他笨手笨脚地做起来。等做完,彩云尝了一口,竟有八九分相似!见彩云很是疑惑,林建笑嘻嘻地说:“我是大学毕业,难道一个小小的鸭头比数理化还难?稍微一琢磨,我就无师自通!”
  彩云问:“可你这个大学生,抹得开脸面下厨吗?”林建回答:“人争一口气,我就是要做鸭头给你表嫂看看!”
  这样鸭头也能卖了,于是小吃店照样开张。才过两天,表嫂带着李超就兴师问罪来了。她当着众人面质问李超,为什么未经师傅允许就把曾氏鸭头的技艺传给了林建。李超摇头大叫冤枉,说他从没有教过林建。她又问林建,到底是从哪里学到的做法,如果说不出,就是李超私自教的!
  林建生怕李超受责,索性带着他们上了阁楼。阁楼的地板上,塞着一块布,林建把布一拔,露出蚕豆大的一个洞。
  原来,那天表嫂把阁楼的地板砸出个窟窿,林建想用布堵上,结果发现透过这个洞,正好看见李超做鴨头的过程。一时好奇,他就仔细看了起来,所以没事做的时候,他就上阁楼学起了艺。虽然手法达不到李超的水平,但日子一久,也差不了多少。
  “你这叫偷!”表婶怒不可遏。林建人老实,红着脸说:“对不起,我们租房子装修借了好多钱,如果生意再不好,只能睡大街了。”毕竟是亲戚,表嫂也不忍责备他了,只是说:“你这样,毕竟对不住传曾氏鸭头的曾老先生,他可不让外传啊。”
  就在这时,又有个人走上阁楼,正是这些天总在外面跑的表哥。他笑呵呵地说:“我专门找了师傅,已经说动他,不但要正式教林建,还要教所有想学的人!”表哥这些天在外面跑,就是找曾老先生去了,他想开曾氏鸭头全国连锁店!曾老先生开始不乐意,后来想到中华烹调技术要发扬才能光大,就答应下来。只要肯加盟连锁店,就会教正宗的曾氏鸭头做法。表哥还提出,这座小城毕竟太小,他要把城东店搬到市里当总店,彩云的城西店,以后就成为小城里唯一的连锁店了。
  这下,大家都高兴了,表嫂也喜笑颜开,想不到自己丈夫真是个做大事的人。
  最高兴的是彩云,因为林建终于放下了大学生架子,肯当一个好厨师了。其实林建一偷看,李超就发现了,但他没声张,悄悄告诉了彩云。彩云一琢磨,就故意让李超去了城东店,这是为逼一逼林建。毕竟树店容易,树人难啊。
其他文献
刘浪浪读大二,暑期去哥哥刘明明那里玩。刘明明在光明小区开了一个小超市,自己当老板。  刘明明见读大学的弟弟来了,可高兴坏了,他正缺个人帮他看店。因为他要随女朋友回老家拜见丈母娘。  刘浪浪拍着胸脯叫哥哥放心,一定把超市打理好,让他尽管放心去好了。  第二天,哥哥走后,刘浪浪寸步不离地守在超市里。超市里的生意是一阵忙一阵闲。刘浪浪忙的时候不慌乱,点货收钱找零有模有样。有空的时候也不闲着,整理货物,清
期刊
相传明嘉靖二十二年夏天,戏曲家魏良辅从太仓来到昆山客居,钻研南戏北曲精髓。陆杨镇横娄村青年梁辰鱼听到这一消息后,异常兴奋。原来,梁辰鱼酷爱剧本创作,最近完成了一个剧本《吴越春秋》,他想把这个剧本给魏良辅看,他知晓魏先生精通昆山腔,所以渴求魏先生幫忙把这剧本配上昆山腔推出来。  思前想后,打听到魏良辅住在镇上红楼客栈,梁辰鱼终于鼓足勇气,在一个雨后的上午,来到客栈拜访魏良辅。还没等他进入客栈,就见一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泾县县城里有个高记酒楼,生意一直很红火,老板高掌柜每天都能赚到很多银子。高掌柜有个儿子叫高青松,二十多岁。  高记酒楼里的掌勺厨师名叫马山,厨艺高超,是两百多里外的南陵县人,自三十岁时便在酒楼里当掌勺厨师。如今二十年过去了,马山的厨艺越发炉火纯青。  这天上午,高青松正在酒楼里忙碌,忽见父亲坐在那里止不住地唉声叹气,便连忙问他怎么了。高掌柜长叹一声,说出了一番话来。  原来三天前,马
期刊
这天一大早,王二面馆里坐满了客人,大伙儿一边吃着美味可口的面点一边惬意地聊着天儿。这时店外面伴随着一阵音乐声,一辆洒水车开了过来,一边开着一边喷着水,行人忙着躲水,谁知意外出现了:一个年轻的叫花子不仅没让,反而迎了上去,那洒水车猝不及防间喷了他一头一脸。  可大伙看到他不仅没生气,脸上反而闪过一丝笑意。  真是个奇怪的家伙。他长相端正,又好手好脚的,为什么要讨饭呢?关于他坊间有好几种说法,有说他是
期刊
古树村连绵几百亩的山林,被承包给何老板办野生养猪场。为了避免山林里的坟墓被猪拱坏,养猪场出钱建了公墓,通知各家迁坟,每座坟墓补助一万元的迁坟费。  补助倒也合情合理,再说了,谁家也不愿意亲人的坟墓被猪践踏,于是大家都选了合适的日子,将坟墓迁移到了公墓里。大家之所以都愿意配合养猪场的工作,还有个特殊原因,就是心里怀着感恩,因为这个何老板比较怪,主动拿出养猪场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做慈善似的给古树村的
期刊
杨菲菲发觉闺蜜林梅最近忙得很,约她逛个街喝杯茶也没空,便问怎么啦,有什么事瞒着我不成。林梅听了一脸容光焕发地说:“我在‘温暖一抱’。”  林梅是这样解释“温暖一抱”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这所学校的孩子,聋哑是较轻的症状,大部分是智力障碍儿童。学校老师说,这里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同时又分外敏感,他们最缺少爱和阳光,需要真情拥抱。林梅听了大受震撼,便参加了一
期刊
林志昆是安宜古城顶尖的书法家,一管在手龙飞凤舞气象万千,一时间风雅之士都以得到他的一幅墨宝为荣,即使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也巴望着得到他的墨迹,因为转手就可以卖个大价钱。但偏偏有个人对林志昆的书法不以为然。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林志昆的授业恩师,书法泰斗姜老先生。姜老先生不止一次摇头说道:“志昆,你对书法之术炉火纯青了,但对书法之道还略有欠缺,领悟还不够啊!”  林志昆听了恭敬答道:“老师,您能详细说
期刊
现在花木公司的服务工作太到位了,卖了花木的售后服务能持续很多年,负责帮助客户上门打理花卉,而且还不收费。王局长的夫人李雪就深深尝到了这特色服务的好处。李雪喜欢养花种草,却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火命,和花犯冲,养啥啥死。所以花木公司的这项超长售后服务一推出来,就赢得了李雪的一百二十个点赞。  这一天是周末,又到了苗木技术员上门服务的时间,今天上门的技术员姓郑,留了一头时尚的长发,长得英俊潇洒,儒雅文静,
期刊
一  位于戈登路南的菜市场一大早就热闹了起来。这个点儿来光顾的大部分都是年纪稍大的大妈、有钱人家的老妈子等等。宋玉静提着菜篮子走在这里就显得有些扎眼,因为她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  两年前,宋玉静从前线调到了中央所在地——上海,正式成为了中央交通局的一名普通交通员。说是交通员,其实也没啥正事,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各种用品采购、人员伙食之类的杂活。按说以她现在的年纪投身革命,应当去执行各种艰巨的任务为自己
期刊
黄小玲出国打工挣到钱,给老同学肖大妃汇了二十万,请她找人把老爸的房子装修一下,因母亲去世早,想让老爸多享几年福。  肖大妃每用一笔钱都开一张发票给她,一算约十七万左右,还有三万元说是退给了老爸。黄小玲打电话问老爸退钱没有,他总是支支吾吾。  前两天,老邻居董医生在微信里说老爸病了,黄小玲给老爸打电话,老爸却说没生病。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黄小玲不放心,悄悄地回来了。  到了家,黄小玲敲了半天门也不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