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爸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小玲出国打工挣到钱,给老同学肖大妃汇了二十万,请她找人把老爸的房子装修一下,因母亲去世早,想让老爸多享几年福。
  肖大妃每用一笔钱都开一张发票给她,一算约十七万左右,还有三万元说是退给了老爸。黄小玲打电话问老爸退钱没有,他总是支支吾吾。
  前两天,老邻居董医生在微信里说老爸病了,黄小玲给老爸打电话,老爸却说没生病。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黄小玲不放心,悄悄地回来了。
  到了家,黄小玲敲了半天门也不见开门,推开门进屋一看,屋里没人。老爸去哪儿了?
  黄小玲放下行李,给老爸打电话,半天也不接。于是她又给肖大妃打电话,对方在通话中。
  这时手机响了,一看是董医生打来的,电话里除了问一声好,啥也听不清了。原来是排风扇的噪声太响了,黄小玲再抬头一看,头顶的排风扇外壳都发黄了。当时肖大妃发来的排气扇发票,那是进口货,超静音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装修的事本来是不想托付给肖大妃的,因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她还留守在家。
  黄小玲关掉排风扇,拨通董医生的手机。原来老爸起夜时晕倒了,是肖大妃送他去的县医院,经检查是脑出血,现在需要家属带钱缴费办住院。
  黄小玲放下电话,去老爸房间的柜子里找银行卡和存单。谁知犄角旮旯都翻遍了,也没找见银行卡。黄小玲想,还是快点赶到医院问老爸吧。
  肖大妃开车接黄小玲。上了车,黄小玲问肖大妃:“装修二十万够不够?不够我再补给你。”
  “够了,只用了十七万,剩下的三万块我转给黄干爸吧,你看行不行。”肖大妃似乎才想起这事。说着话,肖大妃拨通了一个电话:“李干爸,最近我手头有点紧,您替我送客户的钱,年底才能打给您呢……您说什么?您把养老金先借给我用?行!行!在我手上肯定能升值,感谢您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到我,您是我最亲的干爸……”
  这些肉麻的话,黄小玲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原来是在《今日说法》栏目中,她已看过好几期节目,老人的钱被年轻骗子打着亲情牌骗光了。老爸的银行卡找不到,是不是也被骗了?
  车子进了医院大门,黄小玲跳下车跑进大楼。医生说病人已说不出话了,口角歪斜,是脑出血压到语言中枢神经了。他让黄小玲先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然后去住院部办手续。接着,把一张缴费通知单递给黄小玲。押金五万块,黄小玲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医生说,签完字由他担保可以先手术,他让黄小玲尽快回家去取钱。
  黄小玲回到病房,把老爸的衣服兜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银行卡。找出老爸的手机,打开一看,微信里仅有八千多块钱,黄小玲自己的支付宝里也就两万多,她只好打电话跟亲朋好友借。最后七拼八凑才借到一万多。正在这时,护士长进到病房,说黄小玲没办入院手续,这张病床有病人来了。
  眼看病床没了,黄小玲急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这时,只见肖大妃拎着一只小红包跑过来,大声对护士长说:“我们是来交费的,这张病床黄老先生早订下了。”说罢,拉着黄小玲来到住院收费处,从小红包里取出几张银行卡,说这是黄老爸让她代为保管的。
  黄小玲忙抽出一张卡,收费员说:“请输密码!”
  黄小玲看着肖大妃说:“我爸没有告诉我密码呀?他告诉你了吗?”
  肖大妃指指黄小玲的胸口。
  黄小玲还是摇摇头说:“我爸的确没有告诉过我,那咋办?”
  肖大妃说:“我是说,你把你的心形玉坠拿出来,就知道了。你爸当初就这么对我说的。”
  黄小玲从领口把玉坠取出来。这是一只鸡心玉坠,玉坯做底,正面嵌着一面镜子,镜子里是黄小玲儿时的照片;背面嵌着一面黄铜镜子。肖大妃把铜镜一摁,玉坠自动打开,一张发黄的纸条掉了下来,上面记录着各张银行卡的密码和款额。
  老爸经过手术和康复治疗,恢复良好。黄小玲为他熬了鸡汤送到病房。老爸接过鸡汤,一头埋進碗里,黄小玲跟他说起老人被骗钱的事,顺便问起银行卡的事,“那装修剩下的三万块钱呢?肖大妃说还给您了。”黄小玲又想起三万元是肖大妃主动提出还老爸的事。
  “没有全到账呢,但是一直在还我。”黄老爸把手机递过来,“你打开微信自己看吧。”
  黄小玲打开老爸的微信:“您啥时候学会这新鲜玩意儿的?是不是您干女儿教的,让你们好转钱给她做生意,没看到三万块呀。”
  “她一天转六百块给我,五十天可以转完。”黄老爸说。
  “为什么连三万块钱都要分五十期微信转给您?她这是缓兵之计,多留一天多挣一天的利息。”黄小玲气哼哼地说。
  “你这是门缝里看人。她是分早、中、晚各发二百块钱红包给我,如果我及时收了,说明我还能生活自理;如果不按时收钱,她就打电话,电话没电了或打不通,她就开车过来或让熟人过来,看看我有没有出现危险。”老爸说到这里,抹了一把眼泪,“去年端午节,我高血压犯了昏倒在地上,要不是肖大妃发现我没及时收红包,电话又没人接,立即开车过来送我去医院,我早去世了。你回来那天夜里,正是她发现头天晚上发的红包我没收,电话又打不通,立马过来看我晕倒在地上,才及时把我送到医院的。”
  “那卡呢?还不是被她骗去用好久了。”
  “卡是放在她那里,是因为我害怕万一哪天我猝死或发生意外什么的,怕你一时找不到卡,才放在她那里,密码我写在纸条上,放你戴的心形玉吊坠的夹层里。密码难道你忘记了,是你和你妈的生日。”
  “那进口的排气扇实际上是旧的,天然气换液化气瓶的事你知不知情?”黄小玲又问。
  “那是我要求这样的,因为我年纪大耳朵背,进口排气扇一丝声音都没有,我常常忘关,费了好多电,旧的嗓音大我能及时关;液化气瓶我用习惯了,天然气用不惯,害怕忘了关,出事。另外,我有自己的小心眼,液化气用完了,肖大妃定时来换瓶,还可以请她顺便捎带些生活用品,并能有人来聊聊天,排遣许多寂寞多好。”
  黄小玲奇怪地问:“她一个生意人,为什么做这么多不挣钱的好事情呢?”
  黄老爸摇摇头说:“她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把她欠爸妈的爱,还给她爸妈当年的这帮发小的。”
  原来,肖大妃高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父母在家生了病,常常生活不能自理,仍一直瞒着女儿,女儿打电话回来,总是报喜不报忧,都是黄老爸他们这帮发小无私地帮衬着。
  几年前,肖大妃父母因积劳成疾双双去世,回来办丧事的肖大妃,翻到父亲留的遗书,唯一要求是:“你把咱家几位老友当作干爸吧,我们欠人家的人情,你一定要还哟。”并列了一张清单,把来帮忙的都折算出工钱:黄老爸七千四,老司机三千二,董医生五千……
  因为这些发小,农闲时可以进城打小工挣钱的,因帮忙照顾肖爸肖妈,就耽误了做工挣钱。肖大妃按清单,一家一家地去付钱时,发小们都说是自愿的,免费,没收。
  于是,她决定留在家乡,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干老年服务的老本行,她发现发达地区老年服务业需求量大,而欠发达的故乡需求量更大。她顺便到老年志愿服务中心当志愿者,还当年爸妈“欠”下的人情债。
其他文献
怒水河边的王庄是个穷村。王大正已在这个穷村当了十多年的村主任,因为没人愿意当这个穷官,他以为这次换届选举还能连任,可没想到,竟来了一个大学生要和他竞选。  这个大学生叫天亮,以“发展特色经济,三年摘掉贫穷帽子”的竞选演讲赢得了全村人的一片掌声,大家都把票投给了他。  王大正落选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落选有情绪,他从心底里盼着能有一个有本领的人带领着大家脱贫致富,早点儿实现小康。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
期刊
刘浪浪读大二,暑期去哥哥刘明明那里玩。刘明明在光明小区开了一个小超市,自己当老板。  刘明明见读大学的弟弟来了,可高兴坏了,他正缺个人帮他看店。因为他要随女朋友回老家拜见丈母娘。  刘浪浪拍着胸脯叫哥哥放心,一定把超市打理好,让他尽管放心去好了。  第二天,哥哥走后,刘浪浪寸步不离地守在超市里。超市里的生意是一阵忙一阵闲。刘浪浪忙的时候不慌乱,点货收钱找零有模有样。有空的时候也不闲着,整理货物,清
期刊
相传明嘉靖二十二年夏天,戏曲家魏良辅从太仓来到昆山客居,钻研南戏北曲精髓。陆杨镇横娄村青年梁辰鱼听到这一消息后,异常兴奋。原来,梁辰鱼酷爱剧本创作,最近完成了一个剧本《吴越春秋》,他想把这个剧本给魏良辅看,他知晓魏先生精通昆山腔,所以渴求魏先生幫忙把这剧本配上昆山腔推出来。  思前想后,打听到魏良辅住在镇上红楼客栈,梁辰鱼终于鼓足勇气,在一个雨后的上午,来到客栈拜访魏良辅。还没等他进入客栈,就见一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泾县县城里有个高记酒楼,生意一直很红火,老板高掌柜每天都能赚到很多银子。高掌柜有个儿子叫高青松,二十多岁。  高记酒楼里的掌勺厨师名叫马山,厨艺高超,是两百多里外的南陵县人,自三十岁时便在酒楼里当掌勺厨师。如今二十年过去了,马山的厨艺越发炉火纯青。  这天上午,高青松正在酒楼里忙碌,忽见父亲坐在那里止不住地唉声叹气,便连忙问他怎么了。高掌柜长叹一声,说出了一番话来。  原来三天前,马
期刊
这天一大早,王二面馆里坐满了客人,大伙儿一边吃着美味可口的面点一边惬意地聊着天儿。这时店外面伴随着一阵音乐声,一辆洒水车开了过来,一边开着一边喷着水,行人忙着躲水,谁知意外出现了:一个年轻的叫花子不仅没让,反而迎了上去,那洒水车猝不及防间喷了他一头一脸。  可大伙看到他不仅没生气,脸上反而闪过一丝笑意。  真是个奇怪的家伙。他长相端正,又好手好脚的,为什么要讨饭呢?关于他坊间有好几种说法,有说他是
期刊
古树村连绵几百亩的山林,被承包给何老板办野生养猪场。为了避免山林里的坟墓被猪拱坏,养猪场出钱建了公墓,通知各家迁坟,每座坟墓补助一万元的迁坟费。  补助倒也合情合理,再说了,谁家也不愿意亲人的坟墓被猪践踏,于是大家都选了合适的日子,将坟墓迁移到了公墓里。大家之所以都愿意配合养猪场的工作,还有个特殊原因,就是心里怀着感恩,因为这个何老板比较怪,主动拿出养猪场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做慈善似的给古树村的
期刊
杨菲菲发觉闺蜜林梅最近忙得很,约她逛个街喝杯茶也没空,便问怎么啦,有什么事瞒着我不成。林梅听了一脸容光焕发地说:“我在‘温暖一抱’。”  林梅是这样解释“温暖一抱”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这所学校的孩子,聋哑是较轻的症状,大部分是智力障碍儿童。学校老师说,这里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同时又分外敏感,他们最缺少爱和阳光,需要真情拥抱。林梅听了大受震撼,便参加了一
期刊
林志昆是安宜古城顶尖的书法家,一管在手龙飞凤舞气象万千,一时间风雅之士都以得到他的一幅墨宝为荣,即使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也巴望着得到他的墨迹,因为转手就可以卖个大价钱。但偏偏有个人对林志昆的书法不以为然。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林志昆的授业恩师,书法泰斗姜老先生。姜老先生不止一次摇头说道:“志昆,你对书法之术炉火纯青了,但对书法之道还略有欠缺,领悟还不够啊!”  林志昆听了恭敬答道:“老师,您能详细说
期刊
现在花木公司的服务工作太到位了,卖了花木的售后服务能持续很多年,负责帮助客户上门打理花卉,而且还不收费。王局长的夫人李雪就深深尝到了这特色服务的好处。李雪喜欢养花种草,却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火命,和花犯冲,养啥啥死。所以花木公司的这项超长售后服务一推出来,就赢得了李雪的一百二十个点赞。  这一天是周末,又到了苗木技术员上门服务的时间,今天上门的技术员姓郑,留了一头时尚的长发,长得英俊潇洒,儒雅文静,
期刊
一  位于戈登路南的菜市场一大早就热闹了起来。这个点儿来光顾的大部分都是年纪稍大的大妈、有钱人家的老妈子等等。宋玉静提着菜篮子走在这里就显得有些扎眼,因为她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  两年前,宋玉静从前线调到了中央所在地——上海,正式成为了中央交通局的一名普通交通员。说是交通员,其实也没啥正事,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各种用品采购、人员伙食之类的杂活。按说以她现在的年纪投身革命,应当去执行各种艰巨的任务为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