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政治课教学心得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堂让人叫好的政治课,一定是既注重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正确引导,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堂好课,可以让学生久久沉侵在老师的教学艺术之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年轻的心灵也得到最大的释放和飞翔。
  关键词:节奏感 参与感 灵活性 政治课教学
  我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历了25个春秋。2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有人认为我是一位老教师了,面对着新学期、新任务,我却认为我始终是一名教学前线的新兵。对教学工作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始终不断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常常陷入惶恐迷茫之中。经过不断地反思和追问,我对政治课教学有了点滴心得。现在,我把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什么是一堂好课?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具备六个特征。
  一是节奏感。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不到二十分钟。因此教师讲课时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掌握课堂的节奏,在大约二十分钟之内就应该变化一下节奏,正如进行交响乐演奏要不时地变换乐章。
  二是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因此,教学中如何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对教师来说颇有一定的挑战性。课堂提问、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小测验的题目不能给得太难。学生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就有一定的成就感,他们会感到学到了老师传授的内容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三是参与感。获得节奏感和成就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一般来说,学生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另一种是被动参与。当你所讨论的议题是学生所关心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时事评论和幽默玩笑一般是学生喜欢的,因而也比较容易主动参与。但是如果学生的参与并不积极怎么办?这时候就必需采用强制参与的方法让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小测验是让学生被动参与的好办法。
  四是相关性。如果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家庭、社会圈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积极性。教师选择案例或者新闻时事时,最好与大家关心的事情是有联系的。例如,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政策时候,可以拿欧洲的农产品状况为例。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比讲课教师的亲身经历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的了。
  五是娱乐性。一个好的教师应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如何使课堂里的气氛动起来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首先,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最鲜活生动的例子和最简洁直观的推理把理论和基础知识讲清楚明白。好的教师要具备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的本事。
  其次,要留心处处皆学问平时多看、多听、多积累素材。这些素材不一定是本学科的东西,可以是历史的、现代的、生物学的、心理学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积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的素材,可以作为上课的备用材料。教师上课之前可以想一想如何把课堂的内容和平时积累的素材联系起来。
  六是灵活性。教师备课时往往准备大量的材料。有时准备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全部讲完,这时讲课就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认为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可以让学生去自学。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与后面几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有必要的话,可以把后面的内容提前讲,或放到后面章节详细讲。当课堂时间不够时,可以把剩余的内容概括出要点略讲,而后,把这一要点知识设置成若干个问题当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做。等到下次课让学生自己回答,或者教师做总结。
  总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政治课老师必须树立“讲好每堂课,培育一代人”的理念,用好统编教材,坚守课堂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拓宽育人渠道,不断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筑牢学生成长底色。強国必先强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实现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堂让人叫好的政治课,一定是既注重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正确引导,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用自己的职业素养遨游于政治课教学的智慧殿堂之中,不断地汲取营养,释放自己的青春吧。
  参考文献:
  [1]靳献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J].学周刊,2017
  [2]谢永明.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13):123.
  作者简介:
  马新海,1971年2月出生,男,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工作单位虞城县教师发展中心,中专讲师,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虞城县优秀班主任;参与课题《基于品德形成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获商丘市基础教育电化教学课题研究贰等奖;2018年获得商丘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名师”称号。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将课堂内容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因此,在实现有效教学十分有必须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程安排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实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针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对策  前言:今年来,有效教学的概念被广泛的应用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更注重培养的过程而非结果。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科教学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与意义,从培养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基本方面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论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化学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
期刊
摘 要:如果把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看成是带学生翻越一座荒山,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凭借老师的经验判断道路,而智慧课堂就是又配备三样设备:定位系统、导航系统、养料补给系统。在这个比喻中,“定位系统”就是大数据统计,完成学情预判(用数据统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导航系统”就是数据分析报告,完成学情诊断(为第一时间纠错提供依据);“养料补给系统”就是丰富的资源,实现个性化选择。  关键词:智慧课堂;核心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个慢慢探索的过程,有些学生对于知识接收得很快,但有些学生又会学得很慢。他们“慢”的原因有的源于自身,有的源于外界,但无论如何,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都不应该放弃“慢”孩子,而是在教育工作中时时探索,寻找适合“慢孩子”的“慢教育”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慢”孩子 “慢”教育 方法探索  “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友谊式的师生关系下,耐心引导学生去
期刊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观察开始的,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问题,不通过观察就不会发现问题,也就无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个“闭目塞听”的人就不可能具备较强的其它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许多概念、规律直接来自人们对物理实验的现象、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而得到的。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具备了进行思维加工的条件,具有观察的习惯是学
期刊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而且,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很多教学专家和教育理论家提出了读写结合理念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基于读写结合理念,探究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理念;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学生在阅读
期刊
摘 要:微課就是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它是未来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短小精炼,资源多样,易于扩充。然而教育工作者不能盲目跟从,机械复制这种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更好地运用微课?我觉得首先要对教学内容精心取舍,突出重点,同时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准确切入,创新地突出亮点,这样微课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优势,有利于增强课程主题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微课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人才的选择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有较好的素养。文章先阐述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接着引出其特色。最后讲述一些实施策略,引发一些现代实践教学的思考。旨在培养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教师教育;实践性教学;教学模式;课程  近年来,教育专业的改革广泛普及,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教育创新而带来的挑战,高等院校的教师讲授的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小学“营养餐”管理工作做为举国关心的大事,不但能够全面地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的营养状况,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推行农村中小学营养餐管理机制,在减轻农村贫困家庭负担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但是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其间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资金管理问题、以次充好、食品安
期刊
摘 要:科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初中阶段的教师在科学这一课程的教学上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却不是非常明显。  关键词:科学;初中生;初中教师  一、课例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课例研究背景  目前阶段我校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整体学习水平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  (二)课例研究的意义  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