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文及指导方法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在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教育学界更加重视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和质量,纷纷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学生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拓展知识面,最大限度增强文学素养。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语文课外阅读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提出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课外阅读 重要意义 指导方法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做好众多信息的筛选、确定、吸收等工作越来越重要,语文阅读能力与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直接相关。实践证明,具有超前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比较好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语文阅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语文教学界的高度重视,作为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领域,被认为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的重要途径。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更加深入思考,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课外阅读质量,鼓励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1 深刻认识课外阔读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外阅读对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持续加强对于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和鼓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正确的语文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生活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中文素养。当前,我们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多少知识,决定着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的高低,其中获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就是阅读,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课外阅读。有的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通常认为,目前的语文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课外阅读也属于语文实践的重要范畴和主要内容。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读和写的能力均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得以稳步提升,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目前我们也充分认识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数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多,阅读面相对狭窄,更多的是作文范文之类的阅读,此类课外阅读不能否认其重要作用,但是从阅读内容上来说与语文课外阅读目标要求有所偏差。甚至有的课外阅读文章和书籍的选择良莠不齐,没有语文教师的严格把关,这样的阅读越深入产生的危害越大。同时,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不了,环境还不够优化,光日常作业已经占用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更不用说挤出宝贵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的家长对于课外阅读也持不同的看法,片面的认为语文课外阅读属于浪费时间,不如将宝贵的时间参加文化课辅导。
  2 精心筛选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于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要始终坚持开卷有益的思维,精心筛选确定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既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要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时,要坚决摒弃以往的语文教学标准的传统桎梏,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诉求,将符合学生审美观点的课外阅读文章推荐给学生,确保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保持较高的参与兴趣;要更加注重将语文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将两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实现互促共进。同时,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知识面扩张,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总量,也是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逐步构建起以语文课堂教学为重点,为课外阅读为辅助的语文学习体系;要全面做好课外阅读文章的推荐工作,分担学生寻找课外阅读材料的压力,确保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外阅读读物的推荐不局限于语文学习方面,只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书籍都可以推荐阅读;注重每个阶段确定一个课外阅读主题,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更加注意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外阅读文章中内容对照起来,因为课外阅读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如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话,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能够更加充分的吸收课外阅读文章的养分和知识,为从事其他的知识学习和更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加强语文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展,要注意课外阅读与其他学科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将其他科目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穿插其中,重点做好科普知识、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等读物的选择,为学生健全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科学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全面增强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是有效提升语文课外阅读的现实途径。充分发挥语文课外阅读内在机制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语文课外阅读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和共振,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做到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对新事物的成熟看法。力求通过有效的语文课外阅读,深入挖掘学生思想深处的创作火花和创新意识,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作为语文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身必须首先具备定期与学生交流已经推荐的课外阅读文章;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感觉自己阅读功课得到任课教师的认可和重视,进一步激发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体会课外语文阅读的快乐,进而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阅读方式的指导,对于推荐的阅读文章不能平均用力,该精读则精读,该泛读则泛读,不能一刀切和一个标准要求。对于文章的阅读方式,需要语文教师提前做好功课,深入细致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要教会学生采取通读目录、分析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外阅读的速率和质量,确保单位时间获得更大的效果。对于那些经典美文以及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文章,要高度重视精读、细读,可以采取课后提问、阅读辅导、研究讨论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那些经典的语句或者段落甚至要及时背诵出来,促进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作用。   4 充分激发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实现学生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的目的。坚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阅读领域入手,比如将课外阅读通过故事悬念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将需要课外阅读的文章进行简要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所营造的有趣氛围,待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可以戛然而止,适时推荐出需要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想要的答案。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在课堂上进行畅所欲言地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没有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也会及时补上课外阅读的课程,以便及时参与到课堂交流讨论中来。比如,将同一种类的人物事迹介绍可以总结归纳出几种人物值得学习的精神和意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成绩。将语文教学中概括段落大意等语文能力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以学生通读文章为主,老师定期选择经典段落进行段落分析和大意概括,最大程度促进语文成绩提高。参考文献;
  [1]孟庆焕 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
  [2]郭瑞玮 关于“摆脱课外阅读的尴尬处境”的对话[J],语文教学通讯,1998
  [3]刘世均 中学生阅读忧思录,教育论坛[J],2005
  [4]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杜威 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M],人民教育出版杜,1994
  [6]施茂枝 多维视野下的语文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7]韩雪屏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8]丁晓良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9]章爱春 加强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指导[J],中学语文,2000
  [10]蒋碧艳 粱红京 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11]冯玲辉 中专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云梦学刊,1999
  [12]王莉 浅谈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语文教学,2006
  [13]张行涛 周卫勇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日本的经济增长引世界瞩目,日本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在文化合作等领域中,日本也迈开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脚步,为世界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此,研究日语与日本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義。由杨峻和坂中仁美二人主编的《日语与日本文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18年6月出版)一书,对于我们学习日语与日本文化很有帮助。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该书层次清晰、贴近生活  该书主要分为六个单元,通过日本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回忆儿时生活的作品,文章以孩童的口吻讲述童年趣事,使读者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为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所动容。也正因为这份童真与深情,《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人人教版和西师大版等多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为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在这篇课文后面附设“资料袋”,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等相关文学常识。在“资料袋”中,编者指出“这篇课文
儿童视角叙事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全部历程。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儿童视角下的“我”——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叙述视角,同时也是叙述者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儿童具有叙述和被叙述的双重身份。赵毅衡曾说:“不仅叙述文本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叙述者自己也是被叙述出来的。”  莫言文学创作风格的发展与演变,直接影响到他的儿童视角文本的表现方式,也反映了他对儿童性格塑造的变化,
摘要: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代表作《喜福会》中主要讲述了四位女性的人生经历,小说中描写的母女之间似乎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些难以解决的矛盾与冲突实际上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主要对《喜福会》中母女之间关系的转变进行阐释。  关键词:《喜福会》谭恩美叙事矛盾与和解  引言  华裔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并以独树一帜而著称。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深受文学大家的赏识,同时也得
《那个星期天》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史铁生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是课本第三单元“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写作主题的第二篇。课文描写“我”那个星期天期盼玩乐的心路,细致入微:由满怀期待、兴奋雀跃,到焦急等待,再到伤心失望、憋屈无奈。强烈的思绪牵扯,让人隐约感觉到作者哀怨之情的流淌,没有孩童的轻松,只有成人世界的骨感。回应心绪不宁、显示意识流变的记叙手法非比寻常,给六年
与之前的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强调“中国化”与“经典性”,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然而,这对学生丰富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这一问题,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了“1 X”的教学模式。他指出,“实施‘1 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指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1]。这种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且,审美情趣也是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  的确,语文教学既要承担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又要兼顾语文本身所包含的德育、美育功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教书育人中,笔者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优
编者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家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古人在“家学”这个概念上,有着强烈的血脉传承意识,从古至今流传着的优秀“家学”的家庭可谓是汗牛充栋。在文学界,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诗书相传,父子三人皆为大文豪;历史上号称“三曹”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也是著名文学家。在书法界,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
卢忠东《天地做画卷绘就新时代》  卢忠东  中国摄协会员,中国职工摄协会员,中国电力摄协会员。2013年被新华社四川分社聘为签约摄影师。“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拍摄万余幅摄影作品,制作《不熄光亮》宣传画册和电视专题片,多幅作品被中央电视台采用。作品被《人民日報》(中央厨房)、人民网、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及《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等行业、系统媒体采用。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出大学语文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引言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