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3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研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N1-3期睾丸精原细胞瘤(TS)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诺模图对患者5年DSS进行个体化预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登记的N1-3期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和DSS,log-rank检验评价亚组间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DSS的独立预测因素,并运用R软件绘制诺模图。计算C-指数并绘制校准图对诺模图的预测性能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TNM分期为ⅢA(HR=5.604,95%CI为1.252~25.083,P=0.024)、ⅢB(HR=6.710,95%CI为1.923~23.410,P=0.003)及ⅢC期(HR=13.189,95%CI为3.916~44.420,P<0.001)、确诊时年龄≥45岁(HR=3.575,95%CI为2.014~6.344,P<0.001)以及无配偶患者(HR=2.346,95%CI为1.406~3.914,P=0.001)是D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内部验证,所建诺模图的区分度为0.751(C-指数=0.751,95%CI为0.694~0.808);且校准图显示,预测的生存情况与实际生存结果符合度较好。

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确诊时年龄≥45岁、TNM分期≥ⅢA期及无配偶患者是N1-3期TS患者DS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了可以个体化预测N1-3期TS患者5年DSS的诺模图。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标准化操作流程在洁净手术间物表周期性清洁中应用效果,为手术间感染管理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PDCA循环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手术室2016年7~12月份完成的336次手术间物表周期性清洁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制定《洁净手术间周期性物表清洁表》明确周期性清洁内容,并据此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手册及视频进行全科人员培训,责任到人。比较2017年1~6月实施干
由于目前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临床处理的推荐均依据回顾性观察研究,而这些研究往往不够完整,易有选择偏倚,还可能有所矛盾。因此,许多有关甲状腺癌临床处理的问题持续存在争议、尚无定论。该文围绕甲状腺癌临床处理中的3个重要争议问题进行了阐述:(1)单侧腺叶切除作为甲状腺癌初始治疗的指征;(2)术前颈部影像学检查的合理运用以优化手术的完整性;(3)放射性碘清除残留甲状腺
目的通过比较MRI、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FDG)及11C-氟马西尼(FMZ)PET显像的定侧、定位准确性,探讨3种方法对经典型海马硬化(HS)难治性癫(REP)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经典型HSREP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15~61岁)患者。患者均在颞叶致灶切除术前行MRI、发作间期18F-FDG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疗效显著,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鼻咽癌免疫治疗手段主要有肿瘤疫苗治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探索免疫治疗在鼻咽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TGF-β超家族中的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TGF-β信号通路可调控细胞生物学活性,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该信号传导通路可通过诱导细胞过度增殖、影响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逃避等引起卵巢癌发生、发展。以TGF-β为生物标志物的卵巢癌靶向治疗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路径。
糖类摄取增加可视为多种肿瘤的危险因素,包括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胆囊癌、胰腺癌等。果糖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形成及进展,导致不良预后及化疗耐药的增加。限制果糖摄取可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延缓肿瘤进展、改善耐药性,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205(miR-205)及微小RNA-221(miR-22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172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130例结肠良性疾病(良性病变组)和7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R-205及miR-221水平,分析其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液体活检是一类新兴的病理检测技术,在肺癌的诊治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价值。对肺癌患者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DNA甲基化、微小RNA、外泌体及肿瘤血小板进行检测可以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预测进展。尽管目前液体活检的应用仍存在缺陷,但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CT等影像学检查有效的辅助或替代方法,为肺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影像基因组学旨在探究影像组学特征与基因组特征之间的联系,其在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价值,且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及廉价性等优点。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肺癌的影像组学特征对其驱动基因的突变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尽管目前影像基因组学的应用仍存在不足,但是随着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今后其在肺癌的精准治疗中将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Ⅲ、Ⅳ级胶质瘤标本6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理标本中LSD1、MGMT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长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分析3种标志物与患者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