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长德性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长德性,是伦理学中通常所说的主体德性在校长这个特殊职业上的特定表达。今天,我们探讨校长德性的主要根由,在于学校组织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使命需要校长有足够的德性。它是校长履行领导职责的基础和前提。当下校长德性的条目主要由“博爱、诚信、公正、合作、服务”所组成。
  [关键词] 校长;德性;条目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384(2007)07-07-04
  
  什么是校长德性?
  
  校长德性,也即校长的德性,是伦理学中通常所说的主体德性在校长这个特殊职业上的特定表达。
  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1] 我国早期教育管理学的集大成者罗廷光也讲:“校长为一校的领袖,一校成绩的良窳每以校长的得人与否为权衡。”“对社会方面,学校本是社会的中心,校长就该努力做个社会的领袖。”[2] 但是,校长能否担当这一角色并发挥领袖作用,却与校长德性的有无、好坏密切相关。校长德性是校长履行领导职责的基础和前提。正因如此,陶行知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3] 罗廷光则申明:“校长如不在人格、学识、能力和事业方面表现出他的领袖资格,专为左右弥缝,或玩弄手段,以求牢笼人心,结果总是弄巧反拙,非失败不可。校长对待学生,须笃守‘公’‘诚’二字,一切晓以大义,出以同情,遇有过愆,当率直责勉,务使改过迁善而后已。”[4] 我们虽不能幼稚甚至一相情愿地以为:校长德性是一剂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能够解决学校管理中的所有问题,但可以肯定,校长德性乃是校长威信的力量之源,是校长实施卓越领导的有力法宝。正因如此,美国州际学校领导者资格论证协会(ISLLC), 将“ 学校管理者是通过诚信、公正的行为,并以符合伦理的方式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作为校长任职的必备条件和标准之一。[5]在伦理学中,德性一词虽无公认的界说,但人们还是更倾向于将德性视为主体拥有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德性可以定义为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履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个人秉性和气质”,“也可以说就是使道德原则、义务、高尚纳入到了我们的个性、本性之中,成为了一种真正稳定地属于我自己的东西”。[6] 就德性与规范而言,“德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规范的内化。通过理性的体认,情感的认同以及自愿的接受,外在的规范逐渐融合于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后者又在道德实践中凝聚为稳定的德性”。[7] 就德“性”与德“行”而言,两者常被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结果的关系,即所谓的“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换言之,德行乃是主体德性的外在表现,是主体做出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把握校长德性,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是校长德性与主体德性两者并非对立。校长德性乃主体德性在校长职业领域中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嵌入了校长职业特殊性后而生成的一种职业德性。主体德性是任何一位普通的社会人都应具有的德性,而校长也是一个普通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校长显然没有理由不具备和表现出一名普通社会成员所应有的德性。
  二是校长德性具有校长个体德性与校长团体德性两种基本形式。校长个体德性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个主体的校长所具有的德性;校长团体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校长,在共同的职业生活中经较长时间努力而培植起来的一种相对鲜明的整体性的伦理追求和道德精神。区分校长个体德性与校长团体德性并分别予以研究,有助于弄清校长德性的形成机理。
  三是校长德性既是其任职的资格性条件,又需在其职业实践中不断濡化与深化。校长德性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并不是一个预先存在的毫无生机的固化物,而是一个在现实工作中不断拓展其内涵的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校长德性应该也可以在校长职业生涯中得以巩固和提升。陶行知强调的“做事即修养,修养即做事”[8],美国领导学者诺思豪斯主张的“从说真话开始,人会变得诚实;从施舍穷人开始,人会变得仁爱;从公平待人开始,人会变得公正”[9],都旨在告诉我们:德性是在具体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美德来源于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又证明了我们的美德。”[10]
  
  为什么要探讨校长德性?
  
  今天,我们探讨校长德性的主要根由在于:学校组织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使命,要求校长有足够的德性。它是校长履行领导职责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说,只有德性良好的校长才能全面充分地发挥学校组织的道德功能。
  一方面,学校既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场所,也不是一个只重分数、升学的应试机构,而是一个肩负着广泛道德责任的教育组织。在这里,师生员工不是基于功利性考虑而临时性地被迫组合在一起,而是为构造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与社会富有激情地自觉地联合在一起的;在这里,等级、独裁、冷漠无立足之地,而平等、民主、博爱等理念备受推崇和欢迎。正如加拿大学者富兰所倡导的:学校组织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它理应履行道德责任。“教育就是一项道德事业。因此,学校的施教及其领导也就是一种道德努力了。”富兰强调:“开启我们所需资源能力的唯一钥匙,是提高对学校领导道德使命的认识。这种经过引申的定义看似一般,却很可能会使原先的学校领导工作更具魅力,使它在领导心目中更有意义、更值得为之一搏。”富兰提醒人们:“只把校长看做成就考试成绩的提高者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会使校长头脑中学校的所作所为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的思想大打折扣。”[11]另一方面,德性在校长办学治校、兴学育人的过程中,在实现教育领导责任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德性的校长,怎样实施道德领导,又如何引领师生共同建设一个道德共同体。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指出:“持久不变的责任感和成绩,需要一种使人们出于道德原因而工作的领导方法。道德原因是从构成学校文化之中心的目的、价值观和准则中涌现出来的。这个中心将人们团结在一项共同的事业中。由于这个原因,所需要的那种领导被称为团结领导。”[12] 萨乔万尼强调:“团结领导”有别于“传统的领导”和“人力资源领导”。“传统的领导”重视等级制度、规则,依靠官僚体制的联动装置强迫人们以部属身份做出反应;“人力资源领导”重视领导风格、人际技能,并依靠心理上的联动装置使人们最终以自我实现者的身份做出反应;而“团结领导”重视思想、价值观和信念,并依靠道德的联动装置使人们作为追随者做出反应,从而以不可抗拒的力量鼓舞人们工作。[13] 显然,只有德性丰富的校长才会具有这样的道德权威,进而发挥引领作用。萨乔万尼断言:“当道德权威驱动领导实践时,校长就同时成为领导者的领导者、思想的追随者、价值观的伺臣和为追随服务的仆人。”[14]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富兰明确表示:“我们对改革学校系统的最大希望在于,道德使命应掌握在拥有新的授权和更多资源的学校领导手中。”[15]
  
  校长德性的主要条目
  
  校长德性主要包括哪些条目呢?对此,正面的直接论述并不多见,但并非没有间接的讨论。早在1930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者杜佐周就提出:一个合格的校长应有“良好的品性,如和善、公正、热忱、廉洁、诚恳、慈爱、同情等,乃其最要者”。[16] 罗廷光也强调:校长在“个人品性方面如待人谦逊,处事公正,气度宽宏,态度沉着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校长作为师生学识上的领袖,其含义指“不独本人具有优越的学识,且对同事的学识,必有相当的欣赏;对同事的地位,必有相当的尊重;对同事的服务,必有诚意的信任和友谊的指点。每当问题发生,必本同情态度为公平的处理。所有待遇,一以公正明确为原则,绝不偶然徇私,为谋同事进修起见,须给以种种机会,如入暑期学校、组织研究团体及提倡修学旅行等”。[17] 当代教育管理学者萧宗六则从对己、对人和对事三个方面提出:校长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18] 1991 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中,也向校长提出了与德性相关的要求:校长应“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热爱本职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严于律己,顾全大局,言行堪为师生的表率”。[19]我以为,确定现行校长的德性条目,应兼顾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从校长品行失范的角度,即通常所言“缺什么补什么”的角度,来思考校长德性的条目。它可以保证德性条目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二是从学校组织属性与教育领导管理特点的角度,来思考校长德性的条目。它可以体现德性条目的律则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我初步提出“五词十字”的校长德性条目,以为校长德性修养及其研究的参考。这些条目就是:博爱、诚信、公正、合作与服务。我分述如下:有德性的校长怀抱博爱之心。博爱生宽容,博爱见仁慈,博爱现善良。博爱对于校长而言,至少包含三层意义:一是校长应该热爱教育事业,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校长职业。校长只有首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会对学生满腔热情。现在有个别校长对于学校领导工作缺乏激情,在管理事务中消极被动,这一问题应引起社会的警觉和重视。杜威早在20 世纪初叶, 就提醒人们关注爱之缺乏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说:“ 现在社会制度的最大祸害不在贫穷,不在贫穷所遗留的苦难,而在于事实上有许多人他们的职业都不是他们所喜欢的。他们从事这些职业不过是为了获得金钱报酬”。[20] 二是校长要有关爱全体师生的意识,对于那些落后生、贫困生、问题生,尤其应给予关爱。三是校长应秉持一种积极的性善观,深信师生在人性上是主动进取的、认真负责的,相信他们是能有所作为也是大有可为的。这可视为校长有别于其他组织主管的一个根本之处。
  有德性的校长坚守诚信。所谓诚信,乃诚恳老实、守信、无欺之意。校长无论是待人处事,还是对人对己,都应坚守诚信两字。诚信最忌言而无信和欺骗。
  因为言而无信和欺骗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破裂,更会使人们不再信任校长,致使校长威信荡然无存。诚信意味着校长在学校决策和管理过程中要讲真话,在与师生交流过程中应敞开心扉,真诚对话。诚信是校长的立身之基和“进德修业之本”,是校长理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校长任职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有德性的校长处事公正。公正不仅是一种宏伟的社会理想及制度安排,亦是一种接人待物的态度和处事的方式。公正需要通过平凡的日常管理规定和工作细节体现出来。亚里士多德指出:公正即是整个的德性、完全的德性,“ 有了这种德性, 人们就不但能以德性对待自己,并且以德性对待他人”。[21] 公正之于校长而言,至少包含两项要求:一是公平,即校长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师生员工。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所采行的个别优待举措,应有为众人所认可的充分合理的根据。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在面对十分棘手的利益纷争和激烈的资源争夺的时候,让师生员工感到公平。二是正直,即校长做事要讲正气,面对各种反教育行为,校长要敢于愤怒,实施萨乔万尼所倡导的“义愤式的领导”。①尽管我们也理解和重视身处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校长不可不懂妥协之术,不可不讲平衡之道,但是,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校长也应表明态度,义正词严地展开富有智慧的斗争,从而将个人所抱持的教育理想、追求,巧妙地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在妥协中推动学校变革和社会发展。
  有德性的校长注重合作。学校组织是一个分工协作的体系,学校的领导管理是一项合作性的集体事业。“肩负道德使命的校长,只有通过发展他人的领导才干,才能有助于这一使命的实现。只有各级领导齐心协力,系统才能焕然一新。”[22]领导这种合作性的学校,需要校长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品质。罗廷光认为:“大凡易于合作的校长,必其为人‘胸襟豁达,眼光深远,忠诚宽恕,气平心和,手段灵敏,办事认真’。”[23] 我以为,就当前的现实需要而论,评判一个校长是否具有合作品质,可从他是否信任师生员工、是否强调团结观念、是否具有关系意识、是否重视集体领导、是否推行民主参与管理等方面予以考察。
  有德性的校长力行服务。服务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品质,是能力、意识和品质的有机综合。校长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形象,不仅为校长本身的学识能力所决定,也为其具有的服务意识和所蕴含的道德品质所决定。有德性的校长,总是勤于服务、善于服务和乐于服务的。力行服务的校长在德性上通常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廉洁无私,即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注重摒除私心,放弃个人利益的追逐,不以权谋私,将他人利益和工作利益放在首位,以利他主义的方式接人待物;二是勤奋守责。
  注重服务的校长,总是忠于职守,工作踏实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这样的校长从不将个人视做“官员”,而是视为服务于师生的公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校工作,实行“服务式领导”[24]。
  他们在烦琐却不枯燥的管理活动中,以符合伦理规范的方式引领师生不断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参考文献:
  [1] [8]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4] [17] [23] 罗廷光. 教育行政(上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45.
  [3]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5] 杰拉尔. C 暥虮径鞯戎漆
其他文献
前几天开会,我遇到了以前的同事小刘。小刘四十出头,平时挺注意保养的,可这回见她却脸色发白、无精打采,说话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我问她“怎么了”,她叹了口气说,“孩子最近上了初中,可能是青春期逆反吧,说他什么也不听,本来学习压力就重,他还不自觉,我这天天跟他连喊带叫的,感觉现在身体越来越差,有时觉得连气都上不来”,我看她狀态实在不好,就给她介绍了一位中医师,看完病,她打来电话说:“医生说我气虚、肝郁,
为了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选修部分又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给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管理增加了难度。本文主要介绍海南中学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经验,供大家参考。    课程设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为了使学校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我校成立了学校课程编排研究项目组,在国家和省课改专家
一位著名企业家做报告。当听众询问他最成功的经验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但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问大家:“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说。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学校管理不也应如此吗?
这一期,本刊集中反映了北京市大兴区通过做好“名校办分校”这篇大文章,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相信您读后会得到一些启发。  除了“名校办分校”外,各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一定范围内的支教、轮岗,两所或多所学校间的拉手、捆绑、共建、联合等。这些创造性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同时,也促使我们将关注的目光由“做了什么”转向“做得怎样”。近来,某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开始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因为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经从手走向头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的循行有前额、两侧、巅顶等不同部位,说明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如果沐浴后,在睡前不将头发擦干,使大量水分滞留于头皮,一方面会使头皮温度变低,影响大脑的血液循環;另一方面,入夜温度低,风、寒、湿等邪气侵入身体,长此以往导致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脉络气血不畅而郁积成患。特别是在
湖北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差别都很大。地区间的差异造成了师资流动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城区和环境较优越的乡镇师资优裕,贫困而偏远的山村师资匮乏。如较偏远贫困的梅铺镇中学现有学生1840名,27个教学班,在编教师77人,按1∶16.8的国家规定的师生比标准,该校至少缺编32人。全县像这样大小的学校有上百所,如何解决这些学校缺编的问题并促进其持续发展?为此,郧县教育局从改变支教思路、创新
2005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周秦汉唐文明大赛”观后感征文赛中,20名中学生脱颖而出。暑假期间,他们有幸参加了上海博物馆组织的“周秦汉唐访遗踪”夏令营。在夏令营中,带队教师发现学生身上充满了“能识大理,却不懂小节”的矛盾:他们纵论国际大事,口若悬河,会后却不去收拾吃剩的瓜皮;他们一路参观勤学好问,却不知向导游说声谢谢 …… 《新民晚报》特约撰稿人吴玫感慨万千,写下了《上海小囡留下一桌雪白的馍皮》
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评估活动中,我负责评估的项目之一是“教师请假原因及换课安排”。万年县二小的教师请假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二小的那沓教师请假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请假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因去省里参加论文答辩,有的因身体不适,有的因盖房,有的因结婚),申请人和申请时间不尽相同,而相同的是每张请假条的称呼都是“尊敬的校领导”,领导的批复都是“同意”。当我看到一张教师因结婚而请假的假条及校长的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是人生的支点,更是心灵的归宿。一个健康的家庭,夫妻关系是根,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生出的枝叶,而父母给我们的原生家庭,则是这棵家庭之树背后的风景。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  在一场亲子教育的讲座中,有位父亲问台上的专家:“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长大以后考上名牌大学?”这位专家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行动指南:“回家好好疼爱你的妻子”。  没有血缘的两个人,因为相亲相爱组建了一个小
我校为提高住宿“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成立了“一立初中恒爱俱乐部”。具体管理方法是:竞争上岗、放手使用、严格管理。  每学期初,学校组织民主选举俱乐部干部活动。所有住宿“留守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荐或他荐报名参选,并经过公开演说、群众评议、领导小组讨论等程序竞争上岗。对竞选产生的干部,学校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鼓励他们大胆地工作,并努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俱乐部每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