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8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作文命题不足之处
   下面具体谈谈我对这次作文题目的看法,请教于大方之家。
   因为“拒绝平庸”是作文标题,是整个作文题目的核心,题目中的提示语也是依照它命制,所以我先分析一下这个命题的不足之处。
   1.“拒绝”一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
   “拒绝”的含义就是“绝对反对”、“坚决不答应”,中间没有任何回环的余地,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判断导向非常鲜明,感情色彩非常强烈。使用“拒绝”这类含义单一、明确的词语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但是负面作用有两个:(1)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都可以辩证看待。如果“拒绝”的对象不是伤天害理、祸国殃民、违法乱纪的人或事情,那么使用“拒绝”就显得偏激、武断,结论肯定也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抑或是失之偏颇的。显然“平庸”是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的全部“拒绝”的。下文论述“平庸”含义的时候再详细解释其原因。由此看来,“拒绝平庸”这样的判断有悖于哲学常理。(2)“拒绝平庸”几乎没有给考生任何自由思维的空间。由于题目要求考生对待“平庸”的态度和判断上有且只有一种做法——“拒绝”,所以考生已经被“拒绝”对“平庸”有辩证的分析,有自由的思考,有独具个性的阐释,例如考生不能立论为“不能一概拒绝平庸”等,考生没有了作文的自由,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平庸之作,所以“假大空”的现象愈演愈烈。作文题目考查的只是考生揣摩“命题人”的能力,而与自由思考和自由表达无关,我认为这是“拒绝平庸”最大的不足和“平庸”之处;区分度不大,作文水平高的考生不能脱颖而出,从选拔角度上来讲,这个作文题目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2.“平庸”的解释和词典的解释不同
   (1)命题人对“平庸”界定。 “拒绝平庸”这个标题和题目的提示语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诠释了“平庸”的如下含义:①平庸是贬义词。②平庸的含义是:做人上,平庸是一种“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的“三无”追求;处事上,平庸是一种无“原则”、无“鉴识”、无“坚守”的“三无”作为。
   (2)阅卷组对“平庸”的解释。①混,“活着是为了吃饭”,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时光。没有人生追求,生活状态随波逐流。②有所事事,却因才智平平,结果总是不妙。相比较命题人对“平庸”的解释,阅读组对“平庸”的解释除了比较通俗外,在词义上,第②条解释还强调了“平庸”还有“平凡”、“不突出”的含义。
   “平庸”的含义果真如上所述吗?真的有这么玄乎吗?下面看看词典上的解释。
   (3)词典对“平庸”的解释。“平庸”一词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很清楚。商务印书馆第五版(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平庸”的解释是:①平常而不突出;②平凡。例如,才能平庸、相貌平庸、平庸的一生。
   (4)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在其作品中对“平庸”的使用。如:她不只是个平庸的主妇,而是象已活了二三千年,把什么惊险困难都用她的经验与忍耐接受过来,然后微笑着去想应付的方策。(老舍《四世同堂》)平庸:中性词,平凡。
   综上所述,命题人对“平庸”的界定在学术上有严重的偏颇和臆断之处。
   二.提示语逻辑有点乱
   本次作文的提示语不足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逻辑性不强,提示语和作文题目脱离。下面简述之。
   提示语的前两句“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就让考生惊慌失措。首先是“不避平凡”和作文题目“拒绝平庸”没有多大关系;其次是“平凡”和“平庸”在词义上有交叉,既然“不避平凡”,那为啥“不可平庸”呢?
   提示语的后两个整句“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从服务于“拒绝平庸”这个作文题目的角度来看,更是杂乱无章:1.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这段提示语却表述为“不可平庸”。而“拒绝平庸”和“不可平庸”在含义上应该不能互换。2.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这段提示语却侧重解释“平庸”的倾向。
   阅卷时阅卷组对于本次题目的提示语,只注重前面八个字“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他们认为本次提示语有逻辑问题,所以没有做过多的阐释。对于突破提示语限制的文章,做到不亏待。
   以上是我对2011年江苏省作文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大家批评。
  
   王守明,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个轮回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各种声音中,我们且行且思——在新形势下,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组织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学生在新教材的引领下最终收获如何,我想这些问题在一线老师的脑海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过。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纠结着:新教材对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三年后能否达到我们期望的高度,能否具备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能力。   针对新教材的《语文课程
阅读是人类理解世界的最主要的方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任何人都至关重要,是影响一生的重要习惯.阅读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初中是为学习英语打基础的重要时间,在此期间,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纵观近几年我市和其他省市的中考作文命题,可以看出中考语文改革在不断深化,由前几年的话题作文纷纷转向命题作文。因为给定了一个题目,学生就不能随意而为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文的盲目性,使学生有的放矢,不容易跑题;从评价的角度来看,给阅卷提供了方便。   那么,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应该从何处下手,或者说我们怎么去写好命题作文从而得到较好的效果。笔者结合日常作文教学及中考作文中所暴露的问题,谈谈写好命题作
英语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读写结合的模式应用,注重“写”支架架构,就能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知识点的讲解,而是更加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阶段
期刊
期刊
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阅读教学在课堂中占据的比重较大,但是高中生的阅读质量与阅读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缺乏科学的引导方式,高中生的阅读学
期刊
高考作文由于受着时间、特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容易流于平庸一般化,“泯然众人”,拿不到理想的分数。那么,怎样才能“木秀于林”,充分突显自己的个性,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获得他们特别的青睐呢?  立意独具个性   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意犹帅也”,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赏心悦目的文章必须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要想立意独出机杼,就应当力戒
英语文本阅读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文本插图对学生理解其含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提到阅读理解课,就觉得要看单一的英文文章,感觉无从下手.从现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