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弊的魔道之争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持伪造准考证和指模,如电影情节般冒充高考考生走入考场,或等待考场内传出的试卷题目,充当场外答题“枪手”——6月19日,媒体曝光了一起跨越湖北和河南两省的有组织高考替考案。公安部已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河南目前查实替考127人,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中。此前的6月5日,18名准备赴河南以此方式进行高考舞弊的大学生及1名组织者在济南落网。5月29日,湖北省洪湖市公安局成功端掉一处倒卖非法无线电器材的窝点,犯罪嫌疑人贩卖的正是供此类“枪手”使用的各种“作弊神器”。
  当前,高考作弊的主要特点为高科技化、集团化、职业化、内部化。
  多部门合作的防控机制、“亮剑”考场的高科技防弊技术、被全方位监控的标准化考点、记录作弊行为的诚信档案、渐趋严厉的事后处罚……共同织就了高考作弊防控网。
  防范舞弊与代价适度如何平衡,考务人员的监管难题如何解决,铤而走险背后究竟是何种利益驱动,都是这场魔道之争留下的思考。
  高科技时代的考场“魔招”
  “小小的投资,将改变你的前途,辉煌人生将从这里开始。”“专业替考,过二本线8 000元,过一本线15 000元。”“纽扣摄像机,体积小,便携带,一般试卷的字体都可以看清晰。”“发射器加作弊橡皮一套3 200元,有反探测功能。”高考前夕,记者在网上搜索“考试器材”,很轻松地通过网页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卖家,得到了以上信息。
  在搜索“高考助考”等关键词时,记者发现,网络上信息量最大的,便是一些五花八门的“助考神器”:显影碳粉、透视眼镜、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隐形钢笔……
  “你要是以为现在作弊还靠传纸条、打小抄,那你可就落伍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考生家长告诉记者,这是他从孩子那里听来的,高考前夕,他还真在孩子学校外的电线杆上看到了出售高考作弊器材的小广告。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中心副主任兼二处处长高升表示,近年来,高考舞弊的主要趋势和特点,首先就是高科技化。
  “例如,电子作弊笔,其外形与普通钢笔无异,但是笔的前端配有红外装置,可识别英语单词并将其翻译成汉语。”高升说,“还有使用‘隐形墨水’的‘神奇笔’,在纸张上写字后肉眼看不出来,只有用笔身末端的专用灯光照射才会显现出字迹。此外,还有可以放在耳朵里的黄豆大小的无线耳机,可以接收答案的作弊尺子、作弊手表,可以偷看后座、旁座试卷的作弊眼镜,可以装在眼镜或纽扣上的针孔摄像机,可以用无线电发送答案的作弊电台,等等。”
  记者发现,在各类作弊器材中,当前卖得最火的就是纽扣摄像机、作弊电台、无线耳机、带LED显示屏的文具等。6月3日,记者通过QQ联系上了一个声称销售各种考试设备的卖家。卖家力推此类产品,声称,作弊笔和作弊橡皮买的人比较多,可以在考场里通过LED显示屏接收场外传来的答案。用耳机的也比较多,价格相对便宜。
  记者了解到,这些高科技装备在考场上“大显神通”,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考生通过针孔摄像头从考场中拍摄试题,通过身上的无线电传输设备将试题传出考场;第二步,考场外同伙收到试题后由专业“枪手”立即作答;第三步,“枪手”通过作弊电台朗读答案,或把答案输入电脑,压缩发射,考场内的考生用隐蔽型耳机或LED作弊橡皮等显示器材接收答案。近几年,被公安部门破获的作弊器材销售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是在售卖这种器材或服务,影响恶劣。
  “高考舞弊的集团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高升告诉记者,舞弊团伙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团伙内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以2013年高考为例,考试机构与公安机关紧密配合,共打掉“助考”犯罪团伙8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43名,收缴无线电作弊器材2 700余套。
  职业化是高考舞弊的另一特点。高升说,高考被一些不法分子视为有利可图的“唐僧肉”,通过高考舞弊来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固定职业和生财之道,形成了黑色利益链。近年来被揭露的一些大规模集体舞弊案,背后几乎都有“职业舞弊者”的身影。就在高考前夕,记者联系上一个提供替考服务的卖家,该卖家声称“常年提供替考服务”,且服务流程化:“提供资料,帮忙找枪手,支付首付50%,安排见面,见面满意,参加考试,成绩出来,支付余款。”
  “内部化也是当前高考作弊的特点之一,如极少数考务工作人员考前窃取试题进行贩卖。”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说。对此,有研究者表示,因为存在地方利益,个别地区在高考中存在地方保护现象,曾出现过教师、校长在监考过程中集体“助考”的情况。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湖南嘉禾一中高考舞弊案、吉林松原市高考作弊事件等,都有内部人员参与,这种现象应坚决予以打击。
  史上最严的反舞弊之道
  小陶是辽宁省某高中的高考考生,6月7日,他一来到考场,就见识到了这样的阵势:校门外有黑色特警车和无线电监测车、考室门口有金属探测器、黑板左上角有监控摄像头、教室里有手机信号屏蔽器……
  这些高科技器材样样都是防弊利器。例如,无论手机等含有金属成分的作弊工具多隐蔽,只要考生携带入场,在金属探测器的监控下都无所遁形。无线电监测车则可监控方圆1.3公里内的所有无线电信号,一旦发现可疑信号,将立刻采用压制设备进行点对点压制,仿若“空中警察”与不法之徒展开“看不见的较量”。
  在小陶感受着谍战片般的氛围时,全国各地考场里的高科技反作弊设备也在各显神通:在福建,考场上的二代身份证识别仪严防替考。在山东省济宁市,每个考场都配备了微型耳机探测仪,严防考生利用微型耳机作弊;一种名为“监考大师”的仪器也粉墨登场,监考教师只需把仪器放在口袋里,但凡考场内有耳机信号等,便会自动发出警报。在一些地区,考场还设置了指纹识别仪、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技术等,对考生进行身份鉴别,电子探测狗等无线电侦测设备则用来发现并阻断作弊信号。各地的防控手段堪称史上最严。   高科技仪器“亮剑”考场仅是反作弊应战的一个侧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批示“严肃处理考场腐败”、“综合治理考试环境”。据高升介绍,治理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机制已经建立,由教育部牵头,成立了教育部、公安部、工信部、国家保密局等多部委共同参加的“国家教育考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密切协作”,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整治。与此同时,《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办法》也已经出台,力争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最小范围、最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有效处置。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也纷纷创新机制,打出反作弊的“组合拳”。
  在这场反作弊大战中,可谓考前考中全程有战场、处处是战场。
  高考前夕,各地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将高考反舞弊战线前移,纷纷开展考前大排查,重点打击作弊器材倒卖行为。今年高考前夕,不仅加强了对高考命题人员和考务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还特别对巡考人员和监考教师进行了反作弊专项培训,并且加强了内部监管。
  高考前一个星期,小陶签署了一份神圣的考试诚信承诺书。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还意味着若有高考作弊行为,将被记入诚信档案。教育部规定,从2007年起逐步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平台,对考生在普通高考等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在按国家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的同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等院校、招生单位和用人部门查询。
  近年来,对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也越来越大。2012年,经修正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考试作弊情节严重者最高可被暂停3年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同时考生违规情况将被记入考试诚信档案。已经入学的作弊考生则将被取消学籍、予以清退。对于大学生替考者,该办法规定,由所在学校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
  随着高科技舞弊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监控已被应用于考场建设。
  标准化考点就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集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系统、考场作弊防控系统、考试综合业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考试指挥、管理、巡查体系。截至2012年年底,中央财政已投入25个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标准化考点1.2万个,覆盖考场数达46.9万个,全国3 000多个保密室全部实现网上监控。
  魔道之争带来何种思考
  高考作弊为何屡禁不止?提高反作弊实效并实现人性化“护航”的方法何在?
  2014年高考第一天,成都八中考场外出现了惊险一幕。据《成都商报》报道,黄女士的女儿早上匆忙间穿了带有金属拉链的衣服前来赶考,因考试规则中建议考生尽量不穿戴带有金属的衣物和饰品,该考生无法进入考场,惊慌失措的家长在众人提醒下,才在慌乱中替考生去超市买来了新衣服。
  如何既保证高考公平又方便考生?高升表示,在坚决反舞弊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防范舞弊与代价适度的关系。
  “进行与考生身体相关的检测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执行者对考生进行检测要合理适度。尤其在学生答题过程中,在考场里手持检测器材的老师,更不能滥用权力,以免影响考生发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韩晶晶说,“其实,严格防范高考作弊与尊重每一位考生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但若进行一些方式创新,相信还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记者发现,今年高考中,一些地区已经对此做出了一定尝试。比如,广西考生考前接到了这样的温馨提醒:“如果金属探测仪发出了报警声,不必紧张,考生只要出示相关金属物品,能做出合理解释,检查人员不会刻意为难。”在湖南,高考前一天的下午,考场对安检工作进行了演练,让考生熟悉安检流程和要求,调整心态,提前适应。
  反作弊的技术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高升告诉记者,美国的ACT、SAT考试,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监管软件对考生答卷信息进行筛查,一旦出现数据异常,该软件能够及时发现并生成“相似度报告”,供有关部门复核。此外,机读卡阅卷查重软件也有类似功能。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研究阶段,对雷同卷的判定主要依靠专家组以人工方式比对研判,国外的做法有一定借鉴意义。
  “要在考试各环节中加大对考务人员的监管。”罗立祝说。对此,有研究者表示,无论多么先进的监控技术,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怎样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全程监控始终是个难题。就考场内高科技作弊的个体行为来说,大多数情况监考老师能够发现,管与不管只是主观问题。这背后涉及监考老师的责任心,也与地方利益分不开。对此,北师大教育政策与法律中心主任余雅风表示,打破高考中的地方利益根源是关键。
  违规惩处不力,是高考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些研究者的共识。罗立祝表示,高考舞弊的处罚显得过于宽松,少数考生敢于侥幸冒险不足为奇。高升说,我国全国统一教育考试规模庞大、功能重要,但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
  铤而走险背后的驱动力更值得反思。“高考舞弊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高考能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现实利益回报。高考与个人的文凭证书、就业、收入、声望地位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一种高利害的考试。”罗立祝说。
  因此,余雅风表示,治理高考作弊行为绝不是仅仅通过立法就可以解决的,背后有着深刻且综合的原因。中国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唯学历的用人机制,甚至只看重升学率对学校、地区的单一维度评价方式,都需要改革。
  在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要改变高考成绩在升学录取中的“唯一性”地位,尤其是重点大学在评价、录取学生时,高考成绩只应占一定的权重。在国外,高校实行自主录取,学生即使获得好成绩,但其他方面表现不佳,照样不会被大学录取。而且,国外高校宽进严出,达不到标准者将无法顺利毕业,这也是国外升学考试中作弊学生较少的原因之一。
  余雅风表示,高考作弊屡禁不止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例如,虽然教育部已经在推进考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但整个社会形成比较完备的信用系统还有待时日,社会风气的改善也非一日之功。
  (来源:《中国教育报》 俞 水/文)
其他文献
近期,“陕西山阳县教师被教体局下任务购买中国体育彩票”的微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山阳县各乡镇学校教师收到教育局摊派的3 000元彩票任务,且摊派购买彩票不仅是项政治任务,还是对学校进行的一项考核。事件曝光后,由该县监察局和教体局组成的调查组称,已对涉及此事的中村镇中心学校校长和中村九年制学校副校长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事件被媒体捅出来后,从“个别老师喜欢买彩票”的狡辩到坐实为恶性摊派事件,短短不过两
期刊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系统进行网络公开课。对于学生减负,他表示,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学生课业负担监测,2014年将对各省所有地市学生课业负担进行量化排名,并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2013年12月10日《京华时报》)  教育减负,既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继《小学减负十条规定》之后,又祭出“课业负担排名”的法宝,足见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只不过,排名的本
期刊
《中国教育报》消息 第三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2013年12月14日在京举行,130个创新案例从全国各地各学校申报的1 028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  第三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以“教育奠基中国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弘扬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发教育战线的改革创新活力,树立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
期刊
《光明日报》消息 教育部日前研究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违反国家招生管理制度且情节严重的高校,将被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暂停招生的处罚。  《意见稿》强调,考生存在冒名顶替入学等情形,应当如实记入考试诚信档案。其行为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
期刊
新华网消息 中国中西部14所“领军”大学携手打造“联合舰队”,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领域加强合作,旨在促进中西部大学建设成中国高水平大学。  记者从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了解到,中西部地区的河北、河南、江西等13个省份的高校总数超过6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近30%,在校学生总数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然而这些学校却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享受不到相关政策待遇,政策
期刊
如果师不爱生,师不懂生,师不惜生,学生又怎会“亲其师,信其道”呢?笔者认为,欲使莘莘学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要懂学子之心,而且还要“爱”字当头,一视同仁,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得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一、“爱”字当头,以心换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虽是治国之道,但教师治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教师没有爱心,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何谈起?曾记得魏巍笔下的蔡老师即使在课堂上
期刊
日前,湖南电子科技职院2010级一名毕业生向媒体反映,自己的母校推行学费“促销”政策,鼓励学生跨学年交纳学费。比如5月前交纳下学年学费减免10%,5月交费可减免8%,6月交费减免6%。而且学校还存在延迟发放助学金和用助学金抵扣学费等问题。  对该行为,学校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部分家长担心孩子乱花奖学金、助学金,强烈要求学校提前收学费。学校为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响应家长的要求才推出“预交
期刊
当今时代,随着专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成为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需求的必由之路。教师如果是“一桶死水”,将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因此,教师只有认清终身学习对教育、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在职教师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2013年10月,我作为培训专家,参与了“国培计划”置换脱
期刊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由一位教师“承包”下来,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包班制”教学。据笔者调查,曲靖市师宗县乡镇小学现有在校学生41 125名,小学教师1 991名,在153个乡镇完小及其校点中,实行包班教学的就有79个,比率高达51.6%。也就是说,全县乡镇完小及其校点有一半的学校存在“包班教学”的现象。  笔者了解到,在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作以下粗
期刊
生源危机——北京等地报名人数八连降,多省招生计划难完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这是全国高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后首次回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 050万后快速下降,2009年和2010年部分省市曾出现20%的大幅度下降。近年下降幅度趋缓,2013年比2012年减少3万人。  分省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