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面镜子看现实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12-16日,2011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这个得到了代表国际纪录片最高权威的IDFA(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的认可和支持的纪录片交流论坛,吸引了众多纪录片导演和爱好者的参与。活动期间,展播了22部世界上最新最好的纪录片,包括芬兰纪录片导演皮尔乔·汉卡萨罗(Pirjo Honkasalo)、加拿大著名纪录片导演莱瑞·韦恩斯坦在内的五位纪录片领域的杰出导演成为工作坊的授课老师。本届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新成立了iDOCS纪录片基金,目的在于资助刚刚起步又缺少资金的独立纪录片人参与论坛活动。
  这是一个低调又隆重的纪录片大会,更是一个关注“生命与爱”的纪录片大会,因为一切都要回到纪录片的本质,让好的纪录片、好的导演有足够空间和机会展示,得到更多来自内心的回应。
  
  郑琼
  
  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发起人,北京零频道创始人,中国知名纪录片经纪人。1998年进入电视圈,后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纪录片代理公司“中国北京零频道广告公司”,自称“站在纪录片导演的肩膀上做纪录片”,致力于发掘中国纪录片创作者、代理国际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在中国电视频道播放,也经常举办纪录片人才培训计划和工作坊。
  
  2011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观众票选奖 《地下天堂》 布丽塔·沃尔/2010年/德国/90分钟
  
  在柏林的北部、一片四面围墙的居民区里,有成片的树林、杜鹃花和常春藤。而在这片繁茂的绿色之中矗立着上千块石碑——这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公墓。漫步在墓园中就像走过一段段历史,还会看到很多埋葬在这里的著名的艺术家、哲学家、律师、建筑师、医生、还有图书出版人。
  魏森塞的犹太人公墓现在已有130年历史了,但它从未被关闭,即便在纳粹时期,它也成为在德国为数不多的属于犹太人的场所的代表。最令人震惊的是:不管是墓园本身还是墓园的档案,都从未被毁;因此这里有很多的故事。
  
  2011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特别评审团大奖 《群星之间》
  
  这部令人赞叹不已的杰作伴随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和全球化推进的大背景,记录了印度尼西亚家庭三代人在传统乡村价值和城市繁荣的压力之中被撕裂开。经过12年的拍摄,导演Leonard Retel Helmrich的第三部作品描述了勤奋的基督教徒祖母Rumidjah和她的家庭。她不守规矩的穆斯林儿子Bakti唯一的生意愿望就是赌博和斗鱼。全家将唯一能脱贫的希望寄于孙女Tari,但她对怎样能得到最新款的手机更感兴趣。导演独具创意的摄影方式令我们融入到他们生活的纹理之中。画面是那么地连续流畅,通过饱满的画面变成富有生命气息的瞬间。这部IDFA、圣丹斯大奖得主巧妙地用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当下社会的人类关注的议题。
  
  美国纽约Full Frame纪录片节战争种子奖 《三个忧郁之屋》
  
  影片拍摄于车臣战争期间。成年人对于解决战争的无能,导致新一代人将仇恨如同神明一样对待。孩子们肩负起了仇恨,并且认为仇恨能带来未来的希望。仇恨给他们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的一生都将伴随着莫名的忧郁和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愤怒。
  导演在圣彼得附近的喀琅施塔得岛上拍摄俄罗斯儿童。孩子们被带到岛上的少年警察学院,训练成儿童军。而假想敌就是车臣。他们的梦想就是打败敌人成为祖国的英雄。
  
  2010年伍德斯托克电影节最佳剪辑奖
  《一只幸运的大象》
  
  马戏团负责人David Balding领养Flora已经十六年了。Flora来自非洲,David把它当做家庭的一分子,并训练它成为了马戏团的舞台之星。当Flora逐渐成年,David发现它并不喜欢表演。这时候David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马戏团里已经没有Flora的位置了。它需要回到其他大象中间。然而它的退休之路却是困难重重充满意外的。本片耗时十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类圈养野生动物同时不失关爱之心的故事。
  
  中国财富: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好像不只是一个纪录片影展,它的内容更丰富。iDOCS的定位是什么?
  郑琼:iDOCS其实就是一个纪录片的交流平台。我们做独立纪录片展映,也办国际纪录片主题研讨会、大师班纪录片工作坊。我们希望在国内搭起一个纪录片交流平台,希望所有来的人能够自己买单看纪录片。国内几乎没有渠道可以播放这些世界上最优秀的纪录片,所以我们自己尝试做了一个。
  中国财富:2011年iDOCS的主题是“爱是永不止息”,它的含义是什么?
  郑琼:在政治生活之外,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大量的个人生活空间。我们想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人与动物的正向关系、人和环境的和谐关系,我们希望所有这些关系都是一种爱的关系。我们相信,其实所有纷争都只有一个解决方案,这就是爱。这种对爱的向往,其实也是iDOCS创办之初确立下来的基本价值观。
  中国财富:iDOCS播放的是“世界上最新最好的纪录片”,你们的挑选标准是什么?
  郑琼:首要标准其实是价值观上的认同。我们希望播放一些具有建设性、能够给人带来正面意义的东西,但它也不能是虚假的、高亢的、忽悠他人的宣传片。其次,我们希望这些纪录片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有较高水准。它要好看,要悦目;它需要有哲学上的思考,又具有文学上的优美表达,并能达到一定的美学标准。
  中国财富:我们为什么需要纪录片?又需要怎样的纪录片?
  郑琼:对纪录片的这种思考其实和我们对文学的思考是一致的,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文学,就需要怎样的纪录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生活,我们需要通过一面镜子来看现实,而不是沉迷其中。纪录片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但它不是唯一的镜子。对我个人而言,纪录片是文学思考、哲学表达和美学讲述的三重探索和追求。它很美,很温暖。
  中国财富:您期待怎样的纪录片?
  郑琼:纪录片里讲述的人和人的信任关系,爱的、善的,正向的关系,会让我感受到力量。这也是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就像你能从经典中获得力量是一样的道理。这些经典的作者的思考更深,表达更有效,我们从他们的作品里看到的是人类共通的东西。这些对人性的观察可以是跨国界的、跨文化的,但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触动。
  中国财富:纪录片和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郑琼:纪录片和生活之间没有距离。它是生活的反映,其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像杨力州拍摄的有关失智老人生活的纪录片《被遗忘的时光》,让我们看到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这样生活着,这些真实的细节就很打动人。
  中国财富:怎么看待中国现在的纪录片生态?
  郑琼:官方体制内的纪录片大多慷慨激昂,独立纪录片多半是控诉式的,少有心平气和的、给人希望的东西。
其他文献
“公益旅行”, 以旅行之名,行义工之职,助需要之人。以“旅游大省”著称的云南拥有丰富旅游资源、活跃的NGO组织,以及由大学生和白领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通过公益旅游,带动经济相对落后的边疆地区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情况的发展。    “公益旅行”也叫“义工旅行”,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社会责任,如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或帮助目的地改善卫生、教育、文化状况。以旅行之名,行义工之职,助需要之人。  谈及“公
期刊
试想想这么一个情景:朋友跟你说,介绍你认识一对完美伴侣,你怀着对郎才女貌的想象去到咖啡座,见到的是两名英俊男子或一对时尚美女牵手相迎。随后,你兴致勃勃秀出省吃俭用几个月买回来的名牌衣包,得到的却不是预期的欣羡赞赏,而是朋友们困惑不解的追问——“你的上衣品牌正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个包包是在血汗工厂生产出来的,为什么你选择消费它们?”再然后,又有人告诉你,当你还在为实现一个小小梦想努力工作赚钱
期刊
2011年7月、8月,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先后公布两份针对国际知名品牌的调查报告《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毒隐于衣—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  报告指出,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的两家供货商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能够干扰内分泌并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如上品牌的产品中也被检出环境激素NPE和NP。  在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之外,如上
期刊
大爱压岁的精神已经处处体现在美国的每个角落。仿佛每个人都可以是那仁慈而神秘的圣诞老人,帮助人们实现节日的愿望。    假日的“索要”  圣诞节来临。人们行色匆匆,往返于各大超市、商场采购圣诞装饰、食物和礼物。沃尔玛超市门外,一位男子穿着“救世军”(Salvation Army)的工作制服,左手提着一个小红桶, 右手不停地摇着小铃铛。“祝您假日愉快,向救世军捐款,帮助社区极度贫困的家庭也过一个愉快的
期刊
有人在纪录片《现成品》里看到个人崇拜的复活,有人看到符号学,有人看到政治,有人看到意识形态,还有的人因为人物的卑微而再也看不下去。而张秉坚说,“透过镜头我看到了一种变迁,这种变迁过程在中国历史上往往会兴师动众和头破血流,但是在玩世不恭的今天,一种幼稚的、赤裸裸的和廉价的自娱自乐行为轻松地完成了这种变迁。”    2011年,奥地利维也纳国家电影资料馆举办了一个以“中国电影和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影展
期刊
2010年12月27日,由当红影星吴彦祖主演的90秒短片《一触即发》在网络首映,瞬间点燃“微电影”的传播火种。此后,一场明星草根全参与,政府民间齐互动的微电影热潮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铺开。  关于“微电影”,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官方或权威的解释。无论怎样,它必须同时具有“微”和“电影”的双重特征:它既有电影的完整形态(如完整的策划、制作体系和故事情节),又具有微小的特性。一般来说,时长为30秒至30
期刊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独立纪录片策展人。曾导演多部电影及纪录片,著有多本和电影、纪录片相关的著作。    马拉松男孩Marathon Boy(美/印/英)  导演:Gemma Atwal    这部史诗般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位具有超人运动天赋的印度贫民窟男孩五年的成长故事。男孩Budhia Singh在两岁时被她母亲卖给街头小贩,幸运的是,一位在贫民窟经营孤儿院的运动教练Biranchi营救了他。B
期刊
回归田园是中国古代文人最热衷的话题,在他们对山水、田园的感怀中,也是中国人流传千百年的一种梦,我们没有乌托邦,但有桃花源。  50年前,一批西方年轻人用公社式群居和流浪的方式,试图探索现代城市生活新的出路,除了拥有汽车、房子、更多的物质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在1967年“爱之夏”的嬉皮士风潮下,现代生活的乌托邦俨然有了更多新选择。  寻找生活的更多可能,回归田园,建设乌托邦,50年来,成为很多人的
期刊
看来天真烂漫的想象力真是设计师不可缺少的创意源泉,如若不然,Maria Cristina Bellucci怎么会尝试用彩色铅笔头做出如此让人惊讶的首饰呢?她将铅笔头排列粘贴起来用不同的手法切割打磨,将色彩缤纷的铅笔芯和质感强烈的木头裸露出来,结合银质部件打造成每一只都独一无二的彩铅首饰。不知道首饰的表面有没有涂些保护层,不然岂不是要给生活到处留色?       天空花盆    见惯了花草欣欣上荣,
期刊
2006年年末,加拿大籍华人导演范立欣和他的团队开始记录一个家庭的春运故事,三年里,当列车继续在四川和广东之间按既定路线往复穿梭,这家人的命运都已发生不大不小的改变:服装厂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工厂倒闭,张昌华夫妇另寻出路;日渐成年的女儿张琴叛逆地选择退学离家,从广州的服装厂到深圳的夜店,和她的父母踏上似而不同的道路。  用导演范立欣的话说,生活是最伟大的导演,我们永远不知道生活为我们准备了怎样的情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