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国税机关治理“庸懒散”的调研报告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根据《中共莘县国家税务局党组关于全县国税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安排,结合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实际,笔者就基层国税机关如何提治理“庸、懒、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基层国税机关干部存在“庸、懒、散、软”问题,既有干部自身的问题,又有受到外界社会环境影响的问题,应该正确剖析原因,研究治理措施。
  一、正确分析和治理基层国税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庸”的问题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庸”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首先在思想境界上,表现为工作讲条件、论待遇、图享受,有利就上、无利就退,求的是级别、盼的是位子;其次在胸怀上,表现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压制能人,使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第三在观念上,表现为征纳观念淡薄,想问题、干事情不从纳税人的利益出发,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第四在学习上,表现为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学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知识贫乏,能力低下;第五在作风上,表现为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对纳税人的需求敷衍了事,对出现的问题久拖不决;第六在思路上,表现为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既干不了大事,也解不了难事。“庸”的现象虽然只在机关少数单位及个别干部身上存在,但却影响着整个国税机关形象,制约着国税事业的发展,必须加以治理。
  首先要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国税机关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驾驭新的发展变化的复杂局面,才能熟练运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新知识、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强化学习,才能提高正确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和依法、依规办税的能力,提高为纳税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能力。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就提出:治理“庸、懒、散”,首要任务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认为造成“庸懒散”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力不足,克服能力不足关键在学习。机关党办和各党支部都要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并坚持“三个结合”,即与税收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国税干部全面发展相结合,与探索工作规律、推进工作创新相结合。
  其次要加大“问责”力度。我们评价一个干部往往过于强调其主观动机,没有或很少考虑其工作成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使得少数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得越多错误越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建立健全责任主体明确、岗位责任具体、责任层次明晰、责任链接无缝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实行公开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激发国税干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改变国税干部中存在的工作不在行、精神不在状态的现象,使平庸的干部无立足之地,从而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机关氛围。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提出:将治理“庸、懒、散”纳入年度考核,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根据规定严格问责,实行有责必问、失职必罚、渎职必究的责任追究制度。
  再次要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要用好的制度选人,选好的人。从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入手,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群众(包括纳税人)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积极进取者满怀希望、投机钻营者无机可乘、平庸者四处碰壁,使机关干部呈现人人思进、争当优秀的精神面貌。笔者提出:今后在干部选任上,应该听取更广泛的群众意见,包括机关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纳税人的意见。真正做到让肯干事、会干事、不坏事的干部得到重用。
  二、正确分析和治理基层国税机关干部“懒”的问题
  懒的问题在领导干部中尤为突出,其主要特点是不作为、慢作为,其具体表现:一是“心懒”,对待工作不愿动脑筋思考、不结合实际,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待问题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二是“嘴懒”,不愿做深入细致思想工作,发现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做老好人,少说为佳。三是“身懒”,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听听汇报、看看文件,不愿动手实干,习惯电话指示、文件命令,不愿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纳税人、深入企业车间。懒惰现象的存在,损害着国税机关在纳税人中的整体形象,降低了机关为纳税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因此,要以治“懒”为推动力,进一步提高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机关要彻底根治“懒”的现象,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在调动干部积极性上下功夫。国税机关少数干部懒的现象存在,是由于长期以来吃惯了“大锅饭”,认为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要彻底根治这一现象,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绩效考核,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勤勉者吃亏、懒惰者得利。同时,也要理解基层机关工作的难处,体谅干部的工作压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使国税干部不断为国税工作竭心尽力,为税收事业的发展站好岗、服好务、尽好责。
  其次,要在从严管理和监督上下功夫。有的干部之所以能够混日子,在其位不谋其政,与管理和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能做到公开透明、科学有效不无关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便捷的监督。推进国税机关办事程序公开、透明,使“懒”的现象无处藏身。开展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可以发挥监察机关在治懒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监督作用,适时曝光典型案件,将国税干部的工作置于纳税人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可以使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   再次,需要在明确职责、严肃问责上下功夫。懒的现象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明确,失职没追究,渎职无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认真落实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做到有岗有职、有权有责。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问责制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加大对失职渎职以及不作为、慢作为等的问责力度,使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人员受到追究。对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推诿塞责、失时误事进而严重影响国税机关作风和国税部门形象的人员,可以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待岗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问责,促使国税干部廉政勤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正确分析和治理基层国税机关干部散漫的问题。
  “散”是一种不良风气,是机关作风好坏的外在表现。主要表现为随意、散漫、涣散,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差。当前,基层国税机关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散漫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迟到早退,不请假,也不见人,擅自离岗,不知去向。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读闲书、玩手机、打瞌睡,心不在焉;更有甚者,工作期间谈“股”论“基”、网购、网游、看网络电影等等。三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准点上班准时下班,不迟到也不早退,却出工不出力,精神萎靡,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只想混日子。机关散漫作风的存在,往往会影响机关整体形象。对国税机关“散”的现象的存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要整顿工作作风,想方设法进行治理。
  首先,需要把从严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细化分解,制定合理可行的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根据上级局的安排部署,研究制定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责任、利益、职责与报酬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除工作业绩外还要加入效率、纪律、作风等指标,形成科学的责权利评价约束机制。建立和严格执行管理规定的责任机制,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奖惩措施,提高干部遵守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令行禁止,使一贯散漫的干部无可趁之机。
  其次,需要大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机制,使每项制度都有明确的监督执行部门,不能让制度只挂在墙上,成为一纸空文。要采用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考核奖惩制约机制,把完成岗位职责情况作为衡量标准,使干部的业绩和待遇挂钩,并对自由散漫、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问责,避免“年年有计划,年年完不成”的现象发生,确保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真的不一样。
  再次,要让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对国税机关作风监督评价工作中。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是治散的一个好办法。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为纳税人创造能监督、敢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向纳税人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等,做到“应公开尽公开”,让纳税人和社会能监督;不怕丑不护短,敢于“曝光”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对纳税人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经查实后公开“亮相”,用制度保障和激励纳税人行使监督权,让纳税人敢监督;通过社会“行风评议员”的工作,定期对国税机关作风进行评议,通过设置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等,完善纳税人来信来访制度,为纳税人对国税机关作风监督搭建更加便利的平台,方便纳税人监督,以便更好地促进国税机关作风更进一步好转。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感是一个笼统而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语用能力。本文从相关理论出发将其明晰为关于语音、语义、语法感的综合体。同时引入了隐性教学策略,强调学习者在某种环境下,无意识地获取目的语知识,并且能够恰当运用目的语,从而达到培养英语学习者语感的目的,促进语言学习。  关键词:语感;隐性学习;隐性教学;有意识;无意识  1.引言  关于语言教学方法,强调显性语法教学的语法翻译法曾盛极一时。随着语言
期刊
摘 要: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符号为载体,对信息进行传达的设计。人类很早就以此方式传递着信息,并且延续至今。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本质的学科,有150多年的历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视觉传达设计与人类学总会有所交叉、相互影响。因为视觉传达设计和人类学都是以人为中心,为人类服务的。对于在人类学视野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可以丰富人类学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人类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视觉传达设计,使设计师能
期刊
摘 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两千多年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劳作的中国农民来说,是特大喜事。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界定参保范围,合理筹集养老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并加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党的这一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村养老保险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
期刊
一、哈特实证主义法学的开启——提出分离命题  哈特在《实证主义与法律和道德的分离》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以前常被认为是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性命题并指出其中只有“分离命题“才是实证主义法学的基本主张。首先哈特提问到:“为什么强调‘法律就是法律’及法律与道德之区分在德国是邪恶的,而在其他地方却与极开明的自由主义相伴而随?”随后哈特以“告密者案”为例论证了不能因违反道德就认为某些法律不是法律,这些违法
期刊
一、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概况  桉树原产地澳洲,属桃金娘科桉树属,其种类繁多,它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具有生长周期快,用途广泛,经济效益显著,投资回报率高等优点,是优质工业原料林树种之一。广西已把桉树种植开发列入重要的发展地位。广西的土壤、气候地理环境和水份条件与原产地接近,年平均气温20℃。又是较早引种按树的省份之一。10多年来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和我国最大的桉树良种生产基地。在全国
期刊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引爆人力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因而,加强人力资源的质量控制和优化管理是管理者当前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根据时代的发展,通过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系统分析,提出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职业修养和专业技能是质量控制的内涵,并据此提出优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人力资源;质量控制;优化管理  一、前言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简称HR)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
期刊
摘 要: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客观现象。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  关键词:农村社会;劳动力转移
期刊
摘 要:日本的“国技”相扑正面临着人气低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与日本当代年轻人对此传统项目的不关注有很大关系。而我国的传统项目太极拳也同样面临着在年轻群体中不受欢迎的问题,本文将就其原因和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相扑;人气低迷;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  1、日本的“国技”相扑面临的人气低迷现状及其原因  相扑被称为日本的国技,源于古代日本的祭祀活动,健壮的相扑力士在土台上扭打,以表示对神的敬意。相扑
期刊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体现出我国法制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然而,此项制度还必须进行完善,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体现出其价值。本文主要从扩大刑事和解制度的范围、监督机制以及社区矫正等方面对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监督机制;社区矫正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内体内容,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
期刊
摘 要: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成功塑造了老葛朗台这一吝啬鬼的形象,历来为后人称道。其实,该小说最核心的人物、中心主人公是欧也妮而不是其父老葛朗台,叙述的也是欧也妮的人生悲剧,“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儿女,又无家庭。”一直以来我们过多地关注了老葛朗台身上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丑恶,却忽视了欧也妮向我们展示的另一个世界,一个温情善良的世界,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