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情推理,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让他们体验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情推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水平,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情推理模式;运用策略
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轻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合情推理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也强调要对学生的这一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落实,充分认识到运用合情推理模式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含义
合情推理就是基于现有事实一直到推断出结果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开展猜想、类比以及归纳得出结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是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然而学生因为并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1]。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合情推理模式应用的现状
1.教师教学意识不足,缺乏创作兴趣
当前课改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然而教师并未摸索出有效的培养渠道和方法,导致培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轻视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还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注重让学生练习[2]。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要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创设情境导入环节中太过于强调生活细节,对素材的运用不合理,违反了数学本质,让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限制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2.问题诱导性过强,经验归纳受限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然而因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意识较弱,再加上在教学中存在较多预设性元素和诱导性问题,给学生刻意指导合情推理的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合情推理,学生无法归纳与类比推理过程,只是观察之后进行整理,得到的经验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入到合情推理观察中,这对学生整理经验与拓展思维具有消极影响。
3.验证猜想不够,学生较难掌握知识规律
在经验观察与积累铺垫之后,就需要开展猜想和验证,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在猜想与验证中,学生应该有较强的思维跳跃性,基于猜想与验证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和答案[3]。但是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追求课堂教学效率,认为学生猜想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很少会留出时间给学生猜想,长此以往,讓学生不敢和不愿意猜想。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情推理模式的策略
1.创设情境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兴趣,鼓励他们勇敢猜想,主动思考和探究,提出合理的假设结论。之后通过合理的渠道验证假设,在验证没有错误时再得出推理结果。这样的研究方法和学生的问题思考与解决思维方式相符[4]。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猜想能力较弱,不清楚应该从哪方面猜想,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勇敢猜想,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乘法交换律”时,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推导乘法交换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交换律,教师给学生提供合情推理素材,让他们勇敢猜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进行复习,让他们思考和猜想怎样说明乘法交换律,如何合理地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联系到加法交换律表达式,进而合情进行推理,得出乘法交换律,既可以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又能够合情推理,获得新知识。
(2)创设学习环境,寻找解题途径。要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就需要让他们自己参与体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创造合情推理的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类比与猜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注重自主探索发现知识,通过积极观察、对比、猜想、总结和概括等,提升合情推理水平。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进去,对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等学生的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2.教师要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已经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思路,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推理能力较弱[5]。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地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比如,教师可创设推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探究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比如在学习“数与代数”时,有很多的性质、公式等知识都可以根据流程推理得到,如小数基本算法、分数性质等,这些内容之间都有联系。学生只要得出一个结论,就能够联系到其他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结论,还要关注结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类比、归纳中找到规律,得到结论,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效应用知识。
3.通过合情推理,提升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产生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情推理就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基于猜想、推理、验证得出结论。然而这一思想也有问题,虽然可以得出结论,但是并不代表结论就是正确、完整的,所有结论的得出都要进行演绎、推理,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推理,确保结论的正确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想到了数学逻辑性,只是将定义教授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6]。将合情推理与演绎进行融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空间和图形”时,平面图形基本特征、面积、周长等基本计算公式都可以用来让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在学习新的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学习过的知识,比较新图形与已学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基于推论、猜想、证明等将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类比能力、归纳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在“梯形面积公式”教学中,教师不直接给学生展示面积公式,而是引导学生把梯形划分成长方形或者三角形,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已经学习过,联系学习过的知识,比较这两个图形与梯形的长、宽、高,进而掌握其关系,猜想归纳得到梯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4.加强验证与猜想,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规律
在合情推理模式下,猜想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结论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就要将猜想和验证进行融合统一,找到知识学习规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规律,比如图形、数的排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小学生敢想和敢说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融入合情推理,勇敢猜想问题,不断地验证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知识规律[7]。在规律发现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说出猜想验证过程,进而指导学生探索正确结论。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错误的猜想,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肯定他们,引导学生找到错误的地方,不断地猜想验证,找到知识规律,实现合情推理。
比如在学习“数的运算”小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小数的特质,结合学习过的分数知识,把握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深入对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可以让学生探索一组小数点的变化规律。拿2.0来说,小数点向右移一位、两位,就会变成20和200,数字分别扩大了十倍和百倍,再移动三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数值变化就可以总结规律。让学生继续猜想,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通过不断地推理论证,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林裕凤.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以“找规律”课堂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34-35.
施英丽.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及培养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10):8-9.
王清奇.浅析小学数学的合情推理[J].名师在线,2020(10):12-13.
李萍.論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89.
龚祖华.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3):56-59.
卢建平.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现状及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0(05):48-49.
梁桂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73-7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情推理模式;运用策略
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轻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合情推理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也强调要对学生的这一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落实,充分认识到运用合情推理模式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含义
合情推理就是基于现有事实一直到推断出结果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开展猜想、类比以及归纳得出结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是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然而学生因为并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1]。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合情推理模式应用的现状
1.教师教学意识不足,缺乏创作兴趣
当前课改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然而教师并未摸索出有效的培养渠道和方法,导致培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轻视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还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注重让学生练习[2]。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要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创设情境导入环节中太过于强调生活细节,对素材的运用不合理,违反了数学本质,让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限制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2.问题诱导性过强,经验归纳受限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然而因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意识较弱,再加上在教学中存在较多预设性元素和诱导性问题,给学生刻意指导合情推理的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合情推理,学生无法归纳与类比推理过程,只是观察之后进行整理,得到的经验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入到合情推理观察中,这对学生整理经验与拓展思维具有消极影响。
3.验证猜想不够,学生较难掌握知识规律
在经验观察与积累铺垫之后,就需要开展猜想和验证,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在猜想与验证中,学生应该有较强的思维跳跃性,基于猜想与验证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和答案[3]。但是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追求课堂教学效率,认为学生猜想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很少会留出时间给学生猜想,长此以往,讓学生不敢和不愿意猜想。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情推理模式的策略
1.创设情境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兴趣,鼓励他们勇敢猜想,主动思考和探究,提出合理的假设结论。之后通过合理的渠道验证假设,在验证没有错误时再得出推理结果。这样的研究方法和学生的问题思考与解决思维方式相符[4]。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猜想能力较弱,不清楚应该从哪方面猜想,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勇敢猜想,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乘法交换律”时,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推导乘法交换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交换律,教师给学生提供合情推理素材,让他们勇敢猜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进行复习,让他们思考和猜想怎样说明乘法交换律,如何合理地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联系到加法交换律表达式,进而合情进行推理,得出乘法交换律,既可以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又能够合情推理,获得新知识。
(2)创设学习环境,寻找解题途径。要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就需要让他们自己参与体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创造合情推理的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类比与猜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注重自主探索发现知识,通过积极观察、对比、猜想、总结和概括等,提升合情推理水平。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进去,对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等学生的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2.教师要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已经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思路,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推理能力较弱[5]。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地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比如,教师可创设推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探究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比如在学习“数与代数”时,有很多的性质、公式等知识都可以根据流程推理得到,如小数基本算法、分数性质等,这些内容之间都有联系。学生只要得出一个结论,就能够联系到其他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结论,还要关注结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类比、归纳中找到规律,得到结论,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效应用知识。
3.通过合情推理,提升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产生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情推理就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基于猜想、推理、验证得出结论。然而这一思想也有问题,虽然可以得出结论,但是并不代表结论就是正确、完整的,所有结论的得出都要进行演绎、推理,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推理,确保结论的正确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想到了数学逻辑性,只是将定义教授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6]。将合情推理与演绎进行融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空间和图形”时,平面图形基本特征、面积、周长等基本计算公式都可以用来让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在学习新的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学习过的知识,比较新图形与已学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基于推论、猜想、证明等将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类比能力、归纳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在“梯形面积公式”教学中,教师不直接给学生展示面积公式,而是引导学生把梯形划分成长方形或者三角形,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已经学习过,联系学习过的知识,比较这两个图形与梯形的长、宽、高,进而掌握其关系,猜想归纳得到梯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4.加强验证与猜想,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规律
在合情推理模式下,猜想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结论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就要将猜想和验证进行融合统一,找到知识学习规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规律,比如图形、数的排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小学生敢想和敢说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融入合情推理,勇敢猜想问题,不断地验证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知识规律[7]。在规律发现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说出猜想验证过程,进而指导学生探索正确结论。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错误的猜想,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肯定他们,引导学生找到错误的地方,不断地猜想验证,找到知识规律,实现合情推理。
比如在学习“数的运算”小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小数的特质,结合学习过的分数知识,把握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深入对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可以让学生探索一组小数点的变化规律。拿2.0来说,小数点向右移一位、两位,就会变成20和200,数字分别扩大了十倍和百倍,再移动三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数值变化就可以总结规律。让学生继续猜想,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通过不断地推理论证,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情推理模式的运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林裕凤.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以“找规律”课堂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34-35.
施英丽.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及培养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10):8-9.
王清奇.浅析小学数学的合情推理[J].名师在线,2020(10):12-13.
李萍.論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89.
龚祖华.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3):56-59.
卢建平.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现状及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0(05):48-49.
梁桂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