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匠心的评语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文思泉涌、才情斐然,他们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同时,也有人别出机杼、妙笔生花,写出了许多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评语。

“而”字评语


  明朝景泰年间,江南有个王家湾,村中有位以教书为业的王先生。这位王先生酷爱读书,尤其喜欢用虚词。这一天,他给学生讲起了《论语》。
  “子曰,”王先生拖长了腔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即训导尔辈,求学之道,而在乎温而习之,而只学而不诵习,则非尔求学而学之也。”王先生的这段话,其实并不难理解,其大意是:这就是教导你们,求学之道在于温习旧的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如果只是学习却不知道诵读、温习,那么就不是你们为求学而学的好方法。问题是,虚词用得太多,特别是“而”字,用得既多且烦。
  说来也巧,当时恰好学堂外有一老者经过。他听了王先生的讲学之后,捋了捋胡须,发出两声冷笑走进了学堂。王先生听声见人,不由得心中不悦,怒道:“尔缘何而讥吾也?”老者也不答话,径直走到近前,摊纸落墨,一挥而就。只见纸上写道:
  “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这是老者对王先生讲学的评语,其意思是说:该用“而”的地方不用“而”,不该用“而”的地方却用“而”,从今以后,算了算了(别用“而”了)。这则评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者在“而”字上做文章,对王先生滥用虚词给予有力的批评,诙谐幽默,又令人回味无穷。

“一”字评语


  周恩来总理在观看《霸王别姬》一剧时,对剧中主人公项羽有过精辟的评论。
  当剧情演到项羽不听大臣们劝阻,刚愎自用,决定出战时,总理评论道:“一言堂。”
  当项羽回到后宫,虞姬继续规劝他不要发兵,以防中刘邦的奸计,项羽言“孤意已决,明天发兵”,总理评论道:“一家之长。”
  当看到项羽孤军深入,陷于刘邦设下的埋伏时,总理评论道:“一意孤行。”
  当剧情发展到项羽被困垓下,虽左冲右突也不得脱身时,总理接着评论道:“一筹莫展。”
  当虞姬备酒宽慰项羽,项羽心情沮丧,悲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总理又评论道:“一曲挽歌。”
  待到四面楚歌,虞姬拔劍自刎,全剧终结时,总理评论道:“一败涂地。”
  一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戏剧,其剧情繁复芜杂,周总理能够有的放矢、一贯到底地运用“一”字来评价,而且评得一针见血、深中肯綮,实在难能可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总理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20日,12位作家起訴热门IP《锦绣未央》(原名《庶女有毒》)侵权案落下帷幕,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锦绣未央》余下11案(2019年5月8日,《锦绣未央》侵权首案已宣判,被告周静侵权成立)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锦绣未央》抄袭行为成立,判令被告周静(笔名秦简,《锦绣未央》作者)于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对小说《锦绣未央》作品的复制、发行及网络传播;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1案共
2017年10月14日至19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我國代表团参加了47个项目比赛,取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列第一,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参加工业机械装调项目的19岁江苏小伙宋彪,从126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分斩获大赛唯一的“阿尔伯特大奖”。刚满19岁的广东
人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但人和化学元素的区别在于对生活意义的探寻。  无论是吃饭前给饭菜拍照,还是乡村小学的升旗仪式,都是以仪式感丰盈生活的方式。仪式感作为一种对抗平庸的超凡力量,能够让我们纪念过往、珍重当下、相信未来。  生活需要仪式感,去纪念走过风霜的过往。  纪念日并非是商业化的庆祝或者匆忙挑选的礼物,纪念日,仅仅只是为了纪念。在一对老人金婚银婚的时刻,重新举办一场婚礼,纪念他们伟大的爱情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人尽皆知的大文学家。  公元1057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进京赴试。兄弟二人顺利通过殿试,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宰相欧阳修读完苏轼的文章后说:“读他的文章,我汗都流下来了。再过30年,人们就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今天,我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一天,一位老朋友来拜访苏轼。他之前在苏辙那里待了很长时间,
□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五(7)班 刘瀚予  我的弟弟名叫刘恩泽。爸爸妈妈之所以给他取名恩泽,是因为他们觉得弟弟是老天爷赐给我们家的恩惠。不过,在我看来,弟弟到底是来报恩还是来报“仇”的,还有待考证。  弟弟两岁多一点,乍一看,是个可爱的小萌娃:脸蛋肥嘟嘟的,让人忍不住想去揪一下;眼睛水灵灵的,似乎会说话;额上那道红色圆形印记,不偏不倚位于额中央,让他看起来像个观音菩萨。可你知道吗?他额上那个印记其
2018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整本书”阅读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活动呢?最重要是“读什么”和“怎么读”。读什么?我们学校高一年级选择了读《红楼梦》。怎么读?我们设计了三部曲:一读,二创,三研究。  一读。“读”是基础,但不是读字,我们要带着任务去读。这任务,就是要尝试学习作者的写法,并同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收集材料,准备写一篇小论文。  二创。“创作”是读
周四,雨夜,晚自习。  其实课业并不轻松,只是临近周末,内心难免松懈。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彻底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了。这样一个平静微寒的夜,让我想起那些在外旅行的日子。地中海的阳光与热浪、太平洋另一边的层林尽染、美丽的极光……一切都在那一刻复活了,它们穿越数载光阴,涌进我的脑海。  我是个很爱旅行的人。虽然在用“旅行”这个词时,我常有种小小的羞赧——我觉得“旅行
2020年“五四”青年节当天,有两位“90后”冲上热搜:最年轻的卫星总师,“90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韦明川已发射两颗卫星;26岁女工程师葛钰因设计了我国首个高铁上盖工程获颁“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韦明川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卫星总师  韦明川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博士,他从小对物理和航天就有浓厚的兴趣。在哈工大读大二时,韦明川就萌生了“做卫星”的想法,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和几位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我看来,既要用“语言”又要用“行动”。  用文艺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的时代之声。文艺作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展现了巨大社会变迁下的中国普通人的命运;吴京的《战狼2》彰显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让世界感受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铿锵誓言;《流浪
和冰冲撞的威士忌  翻腾着,骤雨溅起  落下,黯淡成墨滴  闪电,焦味  打开匿名信上的火漆印  似曾相识的字迹  驱散胸口的窒息  出去,出去找你  我永远为你着迷  寻你,寻你  沸腾的水汽铺天盖地  我的缪斯,我的缪斯  你是否遵循那信上的约定  或是我依然未曾懂你  喘息,喘息  濃郁的深绿沉默如谜  我的魂灵,我的魂灵  能否引渡我回溯时间的丛林  难道得到就注定失去  骤亮的火焰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