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所谓“教学细节”,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细微的稍纵即逝的课堂环节或是场景。关注细节,反映出教师的课堂真功和个人教学特色;关注细节,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合理化、精确化。对一个十分平常的细节的处理方式,蕴含着教师敏锐的智慧,孕育着教师丰富的内涵,也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实施之后,课堂的关注点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转移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我们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即研究课堂教学精彩细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细节,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给学生创造“发挥潜能、思维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教学更有效。
  进入新课改,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颖而实用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很多教师更多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没有真于把握,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投入讨论,即使有些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理清头绪,就陷入了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已经会的同学把答案告诉给不会的同学,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讨论前一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以后再加入讨论,不然讨论只流于形式。
  经常看到学生在集体讨论或者独立练习是,教师或者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急着在黑板上出题,再或者在学生中穿梭,但眼神游离,不在学生身上,似乎是在讲前休息。其实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发现存在问题,实施指导、调控;而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的个别辅导也很重要,在快速巡视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如果是个别问题尽量在课上个别解决,如果是共性问题更应该在课上有针对性地解决,不把错误的方法带到课外、家庭作业中。
  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同样适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我们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研究重点: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沙龙。通过讨论,学他人之所长,补自已之不足,促进自己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地课堂实施策略,努力提升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如有些教师在讨论“课堂练习中的精彩细节的体现”话题时,认为“细节体现于教师之示范、细节体现于策略之引导。细节体现于是否之回顾、细节源于友情之提醒、细节得于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细节源于对比”。在讨论“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话题时,教师们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细节设计有很多:如讲课内容深浅适度、容量恰当、结构合理,有一定挑战性: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课堂提问有效,评价反馈及时,正确率高等。
  三、 课前交流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前交流,可以放松紧张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学习激情,打开学生的话闸,又从生活中影射了本科所要研究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了基础。教师借课前谈话交流这个被大部分教师忽视的细节,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们发现研究课、展开课甚至教师自己平时上的课都有许多精彩细节,这些闪光之处都值得收集、借鉴。完善教学的细微之处研究发现课堂要使更多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教师应努力完善三个教学环节的一些细微之处:即课前对教材处理,课中对教学问题、生成资源和板书的灵活调整,课后对学习内容的检测。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能真正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精心设计、运用课堂精彩细节。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坚持学生能做的事,老师坚决不做。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老师坚决不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慨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教学细节来得快去得也快,具有突发性,优秀的老师总能让每个细节都发挥光芒,就因为这些教师不仅是一个课堂上的有心人,更在于他们对学生充满真切的心灵关注,对学生充满无微的人性关怀,充分体现了他们“一切为了孩子”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一个个精彩的细节,见理念、见睿智、见价值、见功底,给人以惊喜,更给人以享受。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学理念,通过与学生的真心交流与人性的宽容,精心编设,细心备课,关注细节,我们定能塑造出充满灵性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
  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让他们体会自评和被评的乐趣,体会评价形式的独创美。师者给予学生的评价形式也要有创意,让学生体悟为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更加积极学习。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正处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无论如何,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都应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准则。少一些表面的繁荣,多一份内在的智慧;少一分尖酸的指责,多一点善意的宽容;少一些机械呆板,多一些灵活创新。这样方能开创一片亦真、亦善、亦美的领空。
其他文献
【摘要】1、重视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能力;2、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多种形式;激发兴趣;乐学;爱学;动手操作;创新意识;因材施教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小学数学基础抓起,作为我们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课堂,从数学学科出发,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大一部分的学差生,他们不仅不愿意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在不学习的同时作出很多危害学校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事情。因此很令作为老师的我们难以应付。在此,对于学差生的转化问题,谈谈我自己所用过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一、通过增进师生感情,对学差生进行情感投入来转化他们  首先,在我们老师心目中要杜绝对学差生的歧视心理,要善于发现学差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善于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数形结合思想的相关理论,针对学生怎样高效率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中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看见函数式立即想到它的图象,结合实际图象记性质、用性质的好习惯; 数形要结合,关键在于能根据函数式(或方程)画出图形和根据代数式分析其表示的几何意义。  【关键词】应用;代数;三角;几何意义 ;数形结合;基本图象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期刊
尊敬的小朋友,你会写字了吗?写给自己、写出自己,也许你写出的字的一笔,也许是完整而美丽的许多字。做什么事都最好辛勤劳动,我们的生活就是要热爱劳动、用汗水、用真诚换取一生的爱,用爱的里程写出辉煌的自己。  一、爱跌倒与抓起  有的孩子跌倒了就想让妈妈帮助抓起,在平时如果妈妈总是不断去抱起、孩子在摔的时候就会哭、望着妈妈,就不像我们大人,碰到困难往往想到如何解决,所以要给孩子一些磨炼的机会。在孩子的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标》为准绳,根据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教师从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选择恰当的媒体、加强活动设计、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等四个方面来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生;主观能动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期刊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对于像我们这种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的确很不适应。但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得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
期刊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为了确保每一节体育游戏课正常、顺利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一、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是健康的、必须有趣味性和有一定的目的与针对性  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利于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就是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  1 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教”是为了不“教
期刊
【摘要】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教育目标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面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非生态”现象,建构以和谐融通、动态平衡为特征的中学历史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也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和全新的教育追求。本文着重探讨中学历史生态课堂建构的必要性、内涵、建构策略,并以教学实例的形式加以说明。  【关键词】“非生态”现象;生态
期刊
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布姆认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因长期受家庭因素或社会不良因素等影响。二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三是厌学。由此导致学生产生畏惧、猜疑、对立、孤立、冷漠、自卑、等不平等的心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心态是影响其转化的心理障碍。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采取的对策探究才有意义、才有针对性。  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