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应用背景和PBL教学法完成功率因数提高教学设计,探索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教学设计以实验室设备更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功率因数提高;围绕功率因数提高,分解为四个逐步深入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讨论、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功率因数提高;PBL教学法;工程应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085-03
  Research on Heuristic Participatory Teaching: Taking Power Factor Improvement as an Example//ZHAO Lixin, WU Min, LI Qiyue, ZHANG Chenyu, XU Xiaobing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background and PBL teaching method are
  used to complete the Power Factor Increase teaching design, explo-
  ration of heuristic, participatory teach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update construction are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in the teaching design, to lead to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lesson
  Power Factor Increase. Then around the power factor increases, it is
  broken down into four small problems step by step. Students are gui-
  d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hink, explore, discuss, summarize, and
  fin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Teaching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tea-
  ching design of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lass-
  room and enhances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power factor improvement; PBL teaching metho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eaching design
  1 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能源紧缺,如何使用电更加高效节能,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培养学生掌握提高电能利用率的方法,建立节能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功率因数是提高电能利用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节内容,功率因数提高教学中存在如下难题:
  1)课程内容介绍中只有笼统的大背景,与具体工程及专业应用的结合度不够紧密,学生学完内容后不知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2)如何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1],是课程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2-3]是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将应用背景和PBL教学法结合,以实验室设备更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功率因数提高,让学生从熟悉的场景进入主题,带着应用问题探究学习内容。围绕功率因数提高,理出一个学习的主线:从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造成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提高功率因数方法、所用元件的参数四个方面,层层剥茧式逐步探索,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同时解决实验室的应用问题。用实验结果分析并辅助相量图说明应用中需要注意的过补偿问题,也为后面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时理解实验过程和测试数据做好铺垫。
  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以问题为主线,启发学生思考,主动寻找答案,使学习变为有趣的探索,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2 功率因数提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实际意义,掌握功率因数提高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问题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开展启发讨论式教学。由工程应用场景引入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层层剥茧式地和学生一起探寻,逐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将主要教学内容分解为四个问题: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造成电网电源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所用元件的参数如何确定。   教学设计
  1)问题引入。动画制作:
  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实验室设备更新,买入新设备,增加了负载,从数值上看实验室电源的容量够用,但是接入新设备后过载了,是什么原因呢?功率因数太低,有功功率少。如果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问题就解决了。
  对应课件图片见图1,一方面,熟悉的场景引起学生共鸣,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期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与生活、科技,所学新知识与熟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可以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2)简短回顾。回顾功率因数和功率因数角的概念,以及与三个交流电路功率的联系,为理解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3)本节课知识框架。将本节课内容按逻辑分析的思路分解为四个待研究问题(见上文),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理出一个思考的主线。
  4)逐步分析解决框架中的四个问题。
  ①从用电环节、发电和输配电环节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功率因数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②点出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工作时都会造成电网功率因数低,但是分析常用负载,大部分呈感性,所以感性负载是造成电网功率因数低的主要原因。
  ③详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这部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针对感性负载,由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结合瞬时功率波形图动画,使学生清楚直观地理解感性负载在每一瞬间的功率分配,以及感性电路中无功部分的能量交换过程,分析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减少感性负载与电源的无功能量交换。什么元件能分担电感所需的无功呢?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得到解决思路——加入电容。电容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要保证感性负载的额定电压不变——并联电容。对比电容和电感的瞬时功率波形,形象展示电路的无功能量交换过程,使学生直观理解为什么增加元件后,整个电路给相同的感性负载供电,电源提供的总能量反而减少了。对应课件图片见图2。画出电路相量图,结合相量图分析并联电容后电路中各个量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提高功率因数相关知识的理解。
  ④参数确定。结合相量图动画,分析电路中三个电流的大小关系,列出方程式,推导整理,得到所需电容C的表达式。对应课件图片见图3。
  5)相关知识拓展。
  ①过补偿问题。用动画展现实验结果分析,并辅助相量图说明应用中需要注意的过补偿问题,也为后面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时理解实验过程和测试数据做好铺垫。对应课件图片见图4。
  ②居民用电和工业企业用电的一般补偿方式。
  教学总结 回顾整节课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整节课学习的思路,强调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节能意识。
  实践安排 安排学生去电工实验室,自己动手搭建电路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改变参数值,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分析各个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
  1)为什么要提高功率因数?为什么采用并联电容的方法?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使学生建立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这些问题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平铺直叙的讲解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这次课程的设计以教师—学生双主体形式,一起分析探索、层层深入,逐步解决问题。理出一个研究的主线,启发引导学生循着思路,利用以往所学知识,通过分析、思考、发现、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解掌握。每一部分内容的理解、问题的解决都是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解决的,而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东西,有利于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
  2)在课上以问题教学法、學生探索为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知识探索的信心,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3 结语
  本次教学设计将应用背景和PBL教学法结合,以实验室设备更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功率因数提高。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围绕功率因数提高,分解为四个逐步深入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应用问题探究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是引导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思考、探究、讨论、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本文的教学设计提升了课堂吸引力和教学质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http://www.gov.cn/
  xinwen/2015-05/13/content_2861327.htm.
  [2]Torp L,Sage S.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刘孝群,李小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朱智,张雄飞,周克勇,等.PBL教学模式应用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199-201.
其他文献
摘 要 先进加工制造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适应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源源不断地向企业及时输送。总结高职院校在数控机床联网后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特点,做出实际探索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数控机床;联网管理;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42-03  Abstract To achieve sustained and stab
“儿童的作文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能否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从儿童立场出发,用儿童思维去看待周围世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创新习作形式,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乐于表达”的习作目标。“有氧作文教学”就是通过活动来指导学生习作,不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科学的“供氧”系统。  一、图画日记  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刚刚学会认字,很多字不会写,这就给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  重视生本教育,正视学生错误  常遇到这样对话。老师说:“为什么很少看到你举手呢?”学生有些胆怯地说:“怕出错。”老师又说:“错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挪威心理学家诺德斯克曾在军队服役一年。一次突然的军事演习,由于时间紧急,诺德斯克来不及检查鞋带便匆忙上场集合。就在他准备俯身查看鞋带时,演习开始了。从那一刻起,诺德斯克无时不在想着那根可能没系好的鞋带,万一松掉,绊倒自己,闹出笑话,该如何是好……就这样,他一直无法集中精力。结果不幸发生:诺德斯克左腿中弹受伤。而事实上,那根鞋带一直很好地系着。
摘 要 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探究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课堂绽放精彩。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46-02  1 引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活”的艺术,需要
摘 要 “撤点并校”虽然有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区域间文化的融合,但也造成部分家庭投入加大、班级规模加大带来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安全隐患增多以及村落文化中心功能消失等消极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结合当地村民的意见,从学校空间布局、班级规模和学校机构设置、安全教育以及乡村教育四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撤点
摘 要 结合Photoshop课程中的修复工具知识点,分析教学方案设计问题,指出应该从七个方面入手,进行微视频的教学设计,以期为制作教学微视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微视频;教学设计;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73-02  教学微视频是微课程内容组成的核心要素,其设计制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微课的教学效果。教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呢?  筛选内容,激发探究动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个体的认识和智慧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学习的
大学生就业挑剔单位也自有道理  白华  25日,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300多家民营企业赶场招聘,但却不复往年盛况。有求职者一听要加班或要出差,掉头就走。招聘方底薪普遍开出两三千元,但应届生仍嫌少。多家公司表示,这样的求职者并不少见,希望大学生不要眼高手低。(2013年5月26日《楚天金报》)  不愿加班、不喜欢出差、底薪太低、上升空间有限等诸多的理由,反映出时下大学生对工作有多么的挑剔。这让企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通过观看辩论视频资料,了解辩论的有关知识和一般程序,体会辩论方法和技巧。  2.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具体事例、名人名言等资料,并能对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纳。  3.通过辩论,锻炼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边记、抓住对方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敏捷地进行反驳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辩论中,提醒学生重视仪表举止,尊重对方,谦虚文明,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