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名人胡兰亭和他湖北联中的孙儿胡佑华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兰亭,名齐勋,湖北武昌人也,信基督教。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绪二十八年任武昌圣公会会长。会中设有日知会,专以开通民智为职志,前会长黄吉亭所创办也。兰亭接任,益加振奋。所购新书日报甚多。星期公开宣讲,批评政俗,无所忌讳。一时知识分子、忧国志士咸向往之。会武昌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挠败,党人曹亚伯、刘静庵等即转集于此。兰亭聘静庵为日知会司理,静庵借为掩护之地。星期讲演,大倡其革命意义,后并以此为机关。会中人有为兰亭危者,兰亭一笑置之。而革命思潮遂遍播于江汉军学界。……民国二十五年卒于武昌,享年七十有二。子三,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选好选准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领导推动社会革命的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干部队伍建设的丰富经验.rn“干部问题是一个有决定作用的问题”rn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伊始就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干部的产生和成长也就主要服从于革命斗争的需要.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以“政治认识、纪律性及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牺牲性”为主要标准选拔干部.
期刊
时间过得好快,谭维四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记得去年第一时间得知先生逝世时,我正在外地,匆匆处理完当天约定的工作,于次日赶到武汉谭家。在那期间,虽然一直竭力控制自己,却总是不在工作状态。直到在灵堂,面对谭先生慈祥的遗照,情绪才完全释放。先生于我,亦师亦友亦亲人,亲切如父,恩重如山。我的学业和人生道路的重要环节都有先生的指引、扶持、鞭策和鼓励。失去一位亲近、和蔼的前辈,内心不只是悲痛,更有不舍。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演讲稿就是后来被列入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的《论持久战》.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并科学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最终,时间和实践证明,抗日战争正是按照《论持久战》所论述的规律发展的,事实进一步有力印证了伟人的科学分析和预测.值得探讨的是,在《论持久战》这部雄文巨著中,毛泽东还曾多次提到台儿庄战役,前后共达13处之多,以此役
期刊
我叫盖建军,今年80岁了,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东大吾村,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一直以来,对父亲在战争年代的往事,我没有刻意研究过,只记得孩童时期大人们说起的父辈打鬼子的惊险故事.近日,偶然看到解放军干部履历档案中有关父亲的记载,我才感觉自己对父亲的了解太少了.如今我已到日暮之年,感觉很有必要去回忆整理有关父亲的那些抗战往事,以告慰父辈在天之灵,以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怀念与敬仰.
期刊
我叫陈柔先,是一名温州商人.自1997年创业至今,我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和公司一起成长壮大.从砥砺奋进的创业之路,到铁路行业的业内翘楚,再到初心使然的公益行为,不屈不挠的坚持,成就了我今日的事业和人生.
期刊
我是汉阳区江堤街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胡明荣.2020年10月,我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七一前夕,我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rn我是一块红色“抹布”,哪里有困难,我就要去哪里抹.我要抹去居民的烦恼和困难,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最初3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形成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改变为先进工业国,追赶世界先进步伐,在党中央、毛主席直接领导下,开始着手制定和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立足中国实情,学习苏联模式,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一面学习,经过近4年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得以完整成文,为指导新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坚持制度自信,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
期刊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又是一位热情真挚而多产的诗人.他的诗作与楹联抒情言志,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生活,是旧体诗中的精品.为了纪念中共“一大”的召开,董必武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作与楹联.
期刊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海军驻上海陆战队向驻防上海的中国十九路军闸北防线展开进攻,其后战线一直延伸到上海郊区的江湾、吴淞、浏河、嘉定、南翔、真如等地,战火几乎覆盖了上海租界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损失.这场局部战争虽然只延续了34天,但显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激起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为5年以后的国家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本文以居住在北四川路底鲁迅一家的避难为例,从一个微观的角度来展示这场战争给上海市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精神变化,以此诠释这
期刊
120两黄金的“特费”神秘消失rn1931年初冬,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处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陷入低潮,急需经费更是严重不足.为此,当时主持临时中央工作的秦邦宪(博古)与瑞金中央苏区取得联系,让即拨款以解燃眉之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