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战争年代

来源 :文史精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盖建军,今年80岁了,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东大吾村,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一直以来,对父亲在战争年代的往事,我没有刻意研究过,只记得孩童时期大人们说起的父辈打鬼子的惊险故事.近日,偶然看到解放军干部履历档案中有关父亲的记载,我才感觉自己对父亲的了解太少了.如今我已到日暮之年,感觉很有必要去回忆整理有关父亲的那些抗战往事,以告慰父辈在天之灵,以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怀念与敬仰.
其他文献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推动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准确及时惩罚犯罪,对提高诉讼效率、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着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认识不够统一、衔接配合不畅等问题。全面贯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多重价值,需要各政法机关凝聚共识,强化衔接协作配合,构建良性工作机制,整合办案程序;构建快速流转通道,健全办案提速机制;构建科学的量刑协商机制,完善相关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忧国忧民的毛泽东,从年轻时就时刻关注着日本的侵略行径.1915年5月7日,日本驻华公使提出最后通牒,限北洋政府48小时内答复其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为此,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集资刊印《明耻篇》小册子,收录反日文章多篇.毛泽东通读《明耻篇》,爱国激情难抑,于是在封面上奋笔疾书:“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期刊
自1981年毕业至退休,我一直在农业战线摸爬滚打,从基层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推广、种子种苗销售到农业行政管理,亲身经历了武汉农业农村改革的全过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使武汉“菜篮子”供应华丽转身,让我感触颇深,难以忘怀。
在我年过半百的岁月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每天傍晚下班后,心无挂碍地晃悠在珞珈山的环形步道上,只有自己的脚步和呼吸声萦绕在周围。这时的我,可以全身心地感受珞珈山的丰富和静谧;可以停下脚步长时间地眺望灰中带粉的天空,无所顾忌地与透过高大林木、挤进视线的夕阳对视交流;可以把头昂向天空,闭着眼睛勇往直前;也可以默默地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另一个自己交流……自由自在、轻松闲适,在紧张工作了一天之后,这是我最为享受的时光。
张大千、于非庵、徐燕荪的“三国演义”rn说起张大千(1899-1983)、于非庵(1889-1959)、徐操(1899-1961,字燕荪)这3位著名画家,就不得不提那一桩80余年前轰动平津、惊动南北的“画家讼案”.rn这3位都是当事人,连环打“官司”;也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打完了“官司”,又成了“煮酒论英难”——各自都成名成家,名重一时,仿佛魏、蜀、吴三分天下,真搞得跟“三国演义”似的.
期刊
“一个包袱一把伞,走遍天下当老板.”rn“江右商帮”的精神内核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深入到了每一位江西人的内心世界,无论是经商创业,还是为人处世,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像我一样背井离乡的上饶人.
期刊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一周,习近平总书记便带领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集体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了建党历史,重温了入党誓词,郑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新一届领导班子铿锵有力的宣示声响彻大厅,让现场所有人都深受感染,也激起亿万人民的同频共振.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回顾百年不朽岁月,无数革命前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坚定誓言依然仿佛就在耳畔,为了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奉献终身,
期刊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选好选准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领导推动社会革命的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干部队伍建设的丰富经验.rn“干部问题是一个有决定作用的问题”rn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伊始就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干部的产生和成长也就主要服从于革命斗争的需要.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以“政治认识、纪律性及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牺牲性”为主要标准选拔干部.
期刊
时间过得好快,谭维四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记得去年第一时间得知先生逝世时,我正在外地,匆匆处理完当天约定的工作,于次日赶到武汉谭家。在那期间,虽然一直竭力控制自己,却总是不在工作状态。直到在灵堂,面对谭先生慈祥的遗照,情绪才完全释放。先生于我,亦师亦友亦亲人,亲切如父,恩重如山。我的学业和人生道路的重要环节都有先生的指引、扶持、鞭策和鼓励。失去一位亲近、和蔼的前辈,内心不只是悲痛,更有不舍。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演讲稿就是后来被列入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的《论持久战》.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并科学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最终,时间和实践证明,抗日战争正是按照《论持久战》所论述的规律发展的,事实进一步有力印证了伟人的科学分析和预测.值得探讨的是,在《论持久战》这部雄文巨著中,毛泽东还曾多次提到台儿庄战役,前后共达13处之多,以此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