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下对历史地图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pi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 “ 左图右史 ”之说,以图补文,以文解图,相得益彰。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历史地图的应用而得到有效增强。在历史教学中,深入挖掘历史地图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助于引领学生以更立体、更形象的思维去考查历史,面向未来。
  【关键词】空间观念;历史地图;历史教学
  一、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特点的时间、空间里,学生学习时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特定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联系思维有利于发展其综合素质,体现现代教育目标下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关联历史知识,也牵扯到地理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考核学生掌握到的知识、技能、思维的角度与层次也更加灵活。因此,运用好信息量丰富的历史地图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方面显得十分重要。
  在课程标准里也明确提到要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水平一 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二 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水平三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 水平四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
  附录1 时空观念素养的水平划分
  二、高考命题彰显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考核
  新时期,历史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核学生空间观念这一素养时,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空间环境因素对历史的影响并能够在历史问题探究时能够选择恰当的空间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近年来,高考命题凸显了这一新要求,而学生在解题时只有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及空间观念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考核的新变化。
  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第25题: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这题考核唐朝的藩镇。如果在讲述唐朝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学生单单掌握藩镇割据有损中央集权这个知识点是不足以解出正确答案的,相反很不能理解为何藩镇还延续了唐朝的统治。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补充“安史之乱”后藩镇的类型不单只有自擅型,还有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的藩镇历史地图,学生自会跳出教材辩证地理解此题体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第24题: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这一题直接用漫画的形式来考查相关时期、特定空间的史事。“又是斯大林格勒”是解题的关键字眼。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1925年前叫察里津,1925年斯大林上台后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抵住了德国法西斯的攻击并扭转了战局,奠定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又是斯大林格勒”证明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本题需利用斯大林格勒城市的变迁、名称才能判断正确的历史事件时间,而这正是新时期高考命题考核学生时空思维很好的表现。
  三、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图证史是学习历史的传统方法,在历史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好历史地图这一资源往往会事半功倍。历史地图通常表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空间下的发展状况,能对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地图册选编的历史地图几乎均由今人绘制,其大多依据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研究编绘而成,学术特点鲜明,通常也是国家意志的反映。基于这样的特点,历史地图被视作可靠可信的素材经常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於以传《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5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好历史地图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
  1.历史地图的直观性可增强学生的空间印象。一纸地图挂于黑板或放映于幻灯片上,学生对以往历史发生的空间位置就一目了然,这是讲再多也不及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的。比如,在讲述《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利用下面的地图1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航海家们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另辟通商路径;具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哪里?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补充传统中国的丝绸之路地图作为补充。展示新航路路线图(图2)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地图标出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航海路线以及时间,或者标出路线A\B\C\D让学生判断,这样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形象记忆都有莫大的好处。
  2.历史地图的趣味性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文字阅读会让一节历史课审美疲劳,比较乏味。适当地加入筛选的历史地图可以让课堂提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讲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时,可使用下面地图3进行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民族资本家,你会将资本投放在何处?”也可将课本的文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设问成问题“上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有什么局限性?”还可以让学生用笔标出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当学生真正把自己代入到当時当地,才能进入到历史课堂设置的情境中,对历史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李剑鸣曾说过“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与之关联的动机和情境,都深深掩埋在不断累积的时间的烟尘之中;历史学家生活在一个大不相同的世界,如果不对前人的思想和行为抱一种‘了解之同情’,就根本谈不上理解,也就无法做出贴切的解释。”[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 年11月第11版,第 296 页]当利用历史地图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探索面临的社会问题,这种立体感与兴趣性是文字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3.历史地图的动态性可增添历史课堂色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特效。制作历史地图用一些动态的亮色、声音除了可以吸引学生眼球外,还可以展现历史的进程,使时间与空间无缝对接,有着纸质资料不可比拟的优势。“电子地图活化的主要工具与软件是多样的, 但考虑到其兼容性与使用的方便性, 应该选择和充分挖掘最为常见的工具与软件的功能。建议使用 power point 作为电子地图活化的主要平台, 使用 photoshop软件对平面图像进行切割处理, 使用 FLASH 做一些常用的图标和小动画插件等……活化历史地图的制作与运用具有重要的教学改革研究价值。它改变了以往纸质静态教学挂图的局限性,可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艳、杜红艳《历史地图电子活化方法及运用研究》,《新西部》,2010 年第16 期]在制作动态历史地图之余,也可下载援引他人优质的动态地图,结合实际进行删改使用。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历史地图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证意识,切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这为学校如何抓好德育工作作出了明确指导。在《指南》中,详细提出了小学低段和中高段分别应该实现的目标和德育内容,最重要的是指出了落实学校德育的一系列途径,这其实为学校更好地落实德育工作提供了支持和指导。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o价值观、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内容?如何培养健康、文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些都与学校德育工作息息相
【摘要】小學音乐课堂互动教学依托互联网能够获得更加多元化的突破。课题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利用互联网的软件设备、硬件设备、师资资源、专家资源等,用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如视频直播、变声软件、电子钢琴软件等展开教学互动活动,将音乐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授课、课堂考核环节都变成了可以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元化互动活动的大“舞台”,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增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  【关键词】小学音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教学本课时,学生兴致甚浓,笔者也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本课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吃透教材,抓住重点  本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准确、生动、形象。在备课中,笔者认真分析教材,抓目标、抓重点,紧扣课后题进行备课,文中的课后练习题是这样的:1.有感情地朗读
【摘要】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新课标新课改,给初中生物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激发创新的兴趣、创设创新的情境、放飞创新的想象,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
【摘要】词语作为语言最基本的单位,其积累量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力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其词语的教学往往不到位且学生词语积累过程是低效的。基于这种的现状,笔者试图立足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借助主题式的词语教学策略来开展小学低段词语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锁定重点、精心设计、巩固强化、吸收内化这四大板块来推进主题式词语教学的展开,力求提高学生词语掌握、词语积累的有效
【摘要】相比于城区的小学来说,城乡结合的小学在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生源、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留守儿童等方面的原因,给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更多的难度。然而,德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加强城乡结合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乡结合;德育管理;德育活动;創新方法  现如今,中国城乡结合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成效总体较低,其缘由是多方面的,诸如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同样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来管理班级,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人人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人人在班级管理中都处于主动地位,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既轻松又有序。  一、建立小组合作机制,以小组合作管理班级  1.科学建立小组  小组合作管理是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关键。首先把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摘要】最新编辑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为“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而使学生进行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规定表明,数学教学不仅与学生认知和思维有关,而且与学生情感、
【摘要】德育情境资源开发与利用被重视至今实践尚短,情境资源中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研究内容开发德育资源有助于合力育人,这在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方面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社区德育情境资源是合力育人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尝试在校园德育教育工作中,从社区德育情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更好地融合学校实际,助推社区德育情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家校合力育人的更好发展,开辟更多德育方式,积累更多德育情
少儿美术展览是少儿美术教学的重要活动。但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少儿美术教育出现各种急功近利的问题,出现了只注重培养学生应试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及综合素养的培养问题。这些问题也明显地体现在少儿美术展览的作品上。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少儿美术作品同样也应该首先体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2016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